一汽丰田闯破汽车合资销售雷区 有望首吃禁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27日 10:11 《财经时报》 | |||||
幸运的丰田汽车由于背靠政府背景最好的一汽集团,有望第一个吃上禁果 本报记者 陈映璇 在7月15日长春一汽诞辰50周年热闹仪式中,只有一件大事是通过集团内部的有线电视网向员工低调简单通报的——这就是,酝酿已久的《一汽丰田汽车销售合资合作协议》签定 这意味着丰田与一汽将分享进口车利润。其潜台词是,WTO之后中国第一个在汽车分销渠道上全方位合作的中外合资企业即将在现行的政策框架内破壳而出,以此为起点,中国政府将准备开始在敏感的汽车服务贸易领域内逐步允许外资进入。 突破政策底线 “这只意味着一汽和丰田双方对合资公司的认可,但目前还未得到商务部的正式批示。”一汽丰田汽车销售公司筹备组负责人、原一汽轿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法长对《财经时报》说。 但据一位一汽高层确认,一汽方面确已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默许,而且目前一汽和丰田已经开始筹备该合资公司即将于9月的正式挂牌事宜。而王法长已被中日双方任命为该合资销售公司总经理。 《财经时报》获悉,一汽丰田销售公司成立后,将对一汽丰田、天津丰田、天津夏利、四川丰田、丰田进口车的渠道进行整合,使丰田汽车在中国已经存在的三个销售网络:进口车、天津夏利、四川丰田合并为一,成为丰田品牌在中国的总代理。未来一汽丰田合资公司即将生产的皇冠、花冠、陆地巡洋舰、霸道等产品下线后,也将一一纳入这一合资销售体系。 “这无疑是对中国现行汽车产业政策框架的重大突破。也说明WTO之后,中国政府对过去外资一直想进入的汽车服务和贸易敏感地带开始作出了谨慎放开的姿态。”亚汽资源的专家张豫说。 按照中国现行政策,在汽车分销和服务贸易领域,只有国内资本才能进入,外商不得以任何合资或独资形式进入。但是,按照政府的承诺,加入WTO的次年,将允许欧盟国家在华合资汽车企业的外方建立独资的分销机构;在加入WTO的3年内,逐步给予外资在汽车服务贸易领域内的全面贸易权和分销权,享受不通过中间代理商直接从事汽车及相关产品的进、出口以及在中国国内市场的营销权力,外资将进入涉及批发零售、售后服务维护保养和运输等与分销相关的整个服务领域。现在,中国的实际行动比这些承诺显得落后。 PSA、大众的未竟之志 与东风汽车集团合作多年的雪铁龙(现已与标致合并为法国PSA集团)以及与上汽集团合作多年的德国大众都曾向中国政府提出过合资卖车的计划,均遭到政府否决。而目前,标致雪铁龙已经妥协变通,大众还在观望权衡。 2002年3月,雪铁龙公司宣布与东风汽车将合作成立一个合资汽车销售公司的“龙腾计划”,将在神龙公司现有经销商中选择60家,允许其在销售神龙公司产品的同时还可销售进口雪铁龙汽车。6月,东风和PSA集团共同向原国家计委和经贸委提交了希望能建立两家独立的合资销售公司的报告。10月,两份报告均被否决。 据称,表面上的理由是标致未在中国生产就成立销售公司,等于纯销售进口标致轿车,这不被允许。但背后真正的问题在于,当时这两大部委还没有考虑清楚如何处理中国加入WTO以后,汽车服务贸易的关键问题。而年初在两会上呼汽车业“新规则遇到老裁判”的东风汽车董事长苗圩,也意识到需要给政府时间考虑。所以在合资卖车计划搁浅后,准备变通地以“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方式合着卖车。 经营一汽大众、上海大众、进口大众三大销售渠道德国大众在对合资经销权的争夺可谓步步为营。1996年在成立一汽大众汽车销售公司的谈判席上,德方就明确提出一汽集团必须逐年返还销售公司5%-15%不等的股份给一汽大众,否则德方将在捷达的换代车型的提供等方面予以限制。到今年3月,由一汽集团所持股权转让给一汽大众,德方从此在销售公司持股40%。 在上海,2000年,德国大众号称与上汽集团以各占股一半的方式成立了首家中外合资汽车销售公司——上海大众汽车销售公司,而且在政府还未正式下文批复时就先斩后奏地举行了成立仪式并发布了消息。据说这让国家计委和经贸委非常头痛。但是,这公司被规定只能销售上海大众的产品,其他一律不准卖,所以也不被看作是汽车分销和服务领域里的“第一枪”。但是,“市场的压力早晚会让我们达到合并渠道的目的。”大众汽车高层每每会这么表态。 丰田先成正果的原因 观察家们则认为,与雪铁龙和大众相比,丰田愿意与一汽共同分享进口车的销售利润。据记者了解,早在2003年3月,一汽丰田销售公司项目筹备组就已在北京成立。就在这个筹备组成立后仅一个月,竺延风于4月9日就飞赴日本,一口气与丰田签下了皇冠、陆地巡洋舰、花冠、霸道四款新车。据知情人士透露,成立中日双方等比的合资销售公司,让一汽与丰田在未来利润丰厚的进口车销售上共享利润,是一汽集团与丰田能够全面合作的基本条件之一。 在中国政府保护国内产业的层面来看,既然加入WTO之后,外商连独资公司都能成立,那么在2006年之前,国内有实力的厂家,只有把有实力的经销点纳入自己的专营销售网络里,控制国内市场,这样逼迫外商只能走合资道路,国内厂家才有谈判的筹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