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抢占后非典商机 稳步推进在华投资策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03日 16:14 南方日报 | |||
随着广东、香港被世界卫生组织解除旅行警告,一些被压抑的经济热情也在加速涌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国公司是国内重要的投资力量,也是出口的主力军之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走向,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近日,葛兰素史克、罗氏、安利、雀巢、UL等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在中国的投资正在稳步推进中,对今年的计划,已经作出相应的安排。 展现迅捷应对能力 在疫情渐趋稳定后,我们可以发现,跨国公司自始至终都表现出灵敏的嗅觉和应对能力。 跨国药企的动作非常迅速。医药巨子葛兰素公司对中国市场尤其是疫苗产品计划及时作了调整。非典爆发后,葛兰素史克生物制品公司马上开始了相关的疫苗研究。葛兰素史克首席执行官Mr.JPGarnier日前表示:我们已经和其它公司一起与WHO及华盛顿的美国政府官员就此进行了商讨,但目前还处于初期的讨论阶段。与此同时,我们正在考虑如何能够最大程度地共享对于这个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了解和认识,探讨研发新疫苗的可能性。 罗氏则作为世界主要的维C生产商之一,马上调动所有资源,加班加点生产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相关药品,维C泡腾片力度伸更进行了全球资源搜索。除了中国的生产线外,位于阿根廷、法国和澳大利亚的力度伸生产基地都日夜工作,三班轮转确保中国市场需求。 安利(中国)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则比较复杂:一方面很多产品供不应求,今年年初以来,安利的营养食品纽崔莱和部分洗涤用品出现断货现象;另一方面,安利(中国)目前的销售方式为店铺加雇佣推销员,而非典期间人与人面对面的接触减少对销售产生影响。面对这种不确定性,安利采用了“把自己可以控制的尽可能做到最好”的策略。公司采取了许多举措:比如成立“断货应急小组”,将总部所有纽崔莱产品富余原材料全部空运到中国的生产基地;把主要精力放在用电话与老顾客沟通,尽量减少与客户的面对面接触等一系列措施,增加销售额。 抢占后非典竞争先机 但可以肯定的是,尽管非典尚未完全清除,跨国公司已经开始抢占先机,特别是针对非典后的中国市场特点推出相应产品。 据上海罗氏的有关负责人介绍,罗氏诊断公司研发的SARS检测试剂将于7月底推向市场。罗氏诊断与亚太地区的一些实验室和科研机构以及罗氏德国研发中心的科学家一起紧密合作加速研发,采用曾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罗氏专利———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并根据罗氏诊断独特的荧光定量系统进行检测试剂的开发。 在非典事件中,葛兰素史克更坚定了疫苗本土化生产的信心和决心,尤其是当前整个社会及各级主管部门能对疾病的预防及控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未来的卫生保健政策(如公费、医保目录)也会更多地体现“预防为主”的思路,这对疫苗的生产商来说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 安利则加快了相应洗涤和日用品的产品研发,其中免洗净手凝露已在加紧生产中。 这类产品采用喷射的方式净手,它在消费者不方便用水洗手时可以使用,迎合非典后人们的卫生习惯。 UL美华广州市场部经理吴智楷认为,针对非典后,中国一些产品出口延滞的特点,他们正加快一些产品的认证,增进与客户的沟通,争取尽快把手头积压的工作做完。此外,近期还会推出研讨会、会展等市场推广计划。 有国际经济评论人士认为,非典是一场影响经济的危机,但不是经济危机,它不会影响到中国经济中最具竞争力的部分。从跨国公司的种种举动中,我们也可以深刻理解“安危相易、祸福相倚”的深刻含义。 本报记者郭亦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