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金聚集成资本 温州人演绎蜀中财富故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07日 09:52 中华工商时报 | ||
大批温州民间资金聚集成资本入蜀,从修建商城到经营商城,从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聚合效应日渐显露。一批温州人也被推到了经济舞台的中央,在四川继续着他们的财富故事 3月10日下午,温州。 温州企业投资德阳的协议正在举行签字仪式———6个项目,金额1.45亿元。这意味着 “温州究竟有多少资金在四川变成了资本?这种转变的标志性项目‘温州商城’在四川又有多少座?”日前,面对笔者的询问,四川省温州商会副秘书长李中有为难地摇了摇头,但他提供的一个数字是:温州人在四川、重庆共创办商业市场104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在四川。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更多的温州资金来四川“下崽”,温州商城的数字还会扩大。 挖向成都专业市场 说起四川的专业市场,不能不提到国内闻名的荷花池市场和来自温州乐清的商人姚学义。就是从这里,温州商人在四川演绎出一起起资金变资本的财富故事。 成都商界资深人士告诉笔者说,最初荷花池的名字其实叫“温州城”,其第一个招商对象就是温州人。1996年,在成都当过兵又在成都做生意的姚学义与几个同乡联合出资在荷花池一举买下了23个铺位,并对外招商。1997年9月份开业时,一下子来了70 多家皮衣商,第二年增加到200多家,销售旺季一天批发几千件皮衣。之后,姚又趁势开办了当时西南地区最大的皮衣批发市场,营业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紧接着,姚开办了另外三个专业市场:高档服装面料批发市场、广式童装城、九区布业区。荷花池总共才20多个专业市场,姚学义一个人就牵头搞了4个,轰动一时。 在城区尝到甜头后,姚学义从荷花池“出发”,在成都郊区的崇州、邛崃和重庆又投资修建了6座专业市场。最近,包括姚学义在内的数十个温州老板正忙于在越南的河内市修建一个占地600亩的东南亚最大的批发商城。这就是众多媒体所关注的开到河内的“荷花池”。 连串的专业市场意味着大资本的堆积。资本由何聚集?姚学义搞专业市场大都遵循这样的模式:几个温州人以股份的形式联合,把小资金集中成一定规模的资本共同投资,然后共享收益———这样一来,资金变成资本,资本再“生”出资金,雪球越滚越大。这也是温州人在上海、北京开发的模式。只是,当时人们发财的眼光还盯在广东、上海等地,很少人意识到在四川修建专业市场所蕴藏的巨大商机,温州老板抢占了先机,在风险相对小的地方完成了资金向资本的转化。 暴风骤雨催生“温州商城” 如果说,姚学义之举还是星星之火般的试探性投资,那么,1998年后,温州民间资金聚集成资本在四川投资“温州商城”的行动则像暴风骤雨般地落到四川不少的二级城市,甚至包括边远县城。据行业人士的不完全统计,从1998年到2000年,在四川各地建设的温州商城不下20座。笔者采访时还获悉,遥远的大凉山也是温州商城旋风卷向的地方———有温州商人欲在西昌建立一座现代化的温州商城。 另一个大的特点开始凸显:温州人放大了温州商城的投资金额,动不动就是亿元甚至数亿的资本金砸下来。在巴中,“温州创业城”的投资额为1.8亿元;在自贡,“温州商城”投资额3亿元。 谢福烈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温州同行称他在四川“推出了一台温州商城的巡回演出”。笔者采访时,他已经在四川成功地开发了广元温州商城、三台温州商城、自贡温州商城、乐山温州商城等6个商城项目,总投资额达到5.7亿元。 从投资的方向来看,温州资本的取向明显。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国内外的大企业、大资本很快将进入四川市场,四川的地产业也将面临大兼并、大整合。在这之前,利用“温州商城”这个品牌,抓住各地招商引资的机遇,温州商人拿到的可能是城市地产的最后原始股,从而提前完成企业的资源储备。从风险的规避来看,温州资本的“抗险力”强。在拟定广元温州商城投资前,谢福烈亲自站在广元市老城蜀门大街口,统计来往人流量,访 问购物意见,了解门面营业租金、售价。这样的日子持续了30多天。在开发方案实施前,他还亲自制定了项目开发过程中的监控策略,以确保工程的工期、质量、成本、利润目标的实现。 大批温州民间资金聚集成资本入蜀,从修建商城,到经营商城;从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聚合效应日渐显露。一批温州人也被推到了经济舞台的中央,在四川继续着他们的财富故事。 15万温州人足迹遍四川 在温州,民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实现的工业产值约占该市工业总产值的98%。在温州之外,160万温州人办了3万多家企业,86%从事商业流通,去年实现销售1600多亿元。因此有人说,温州的民营经济不是几棵大树,而是一片森林。 在四川,温州人约15万。他们的足迹踏遍成都、德阳、自贡、广元、攀枝花等地,从纽扣、拉链、剃须刀、眼镜、打火机到鞋、服装、塑编、印刷包装……温州人以小商品创造大市场,实现了资金的原始累积。目前,他们每年在四川市场上流通的资金超过100亿元,年上交税收3个多亿,上交管理费1亿多元;紧接着,温州人的第二波投资热潮伴随着他们的各个专业市场席卷四川各地,甚至,他们的资本之手已伸向水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文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