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财经杂志总编寄语羊年(实录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28日 16:35 新浪财经 | ||
新浪财经讯 2003年1月28日,“新浪财经总编在线迎春联谊会”在香格里拉大饭店茉莉花厅举行,20家财经媒体的主编参加了联谊会,以下为本次联谊会实录: 主持人:各位总编,大家下午好!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谨代表新浪财经频道全体同仁,向各位总编拜一个早年,祝大家春节快乐,阖家幸福,衷心祝愿大家岁岁平安,年年进步,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期待在新的一年中,继续合作愉快! 今天开这个会,主要是找一个机会和大家认识一下,大部分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有许多是见过面的,有一部分是在电话中经常沟通的。因为财经频道有一个栏目叫做财经杂志封面秀,所以在座的大部分成员都有精品放在我们这个栏目中。在这之前,我们就考虑找一个机会到这些杂志一位一位拜访,后来看时间来不及,所以就请大家一块过来,趁此机会对这些杂志对我们频道的帮助表示感谢。同时今天的节目我们会做一个专题,主题是“知名财经杂志总编寄语羊年”,到时候会有照片配上去。 下面我介绍一下参加新春联谊会的嘉宾:《财经》杂志副主编王烁;《证券市场周刊》常务副主编方泉;《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牛文文;《环球财经》杂志执行主编葛方新;《经济》月刊副主编梅绍华;《科学投资》总编郑建辉;副总编辛保平;《中外管理》杂志副社长、副总编杨欣;《中外管理》杂志信息部主任刘源远;《资本市场》杂志副社长林刚;《资本市场》杂志社市场部来庆文;《新财经》主编廖俊;《成功营销》杂志主编王伟群;《财经界》杂志执行主编李丽俭;《财经界》杂志总编助理陈晨星;《今日东方》杂志执行主编刘乾坤;《创业家》杂志社市场总监郗秋雁;《东方企业家》杂志记者安静;《经济导刊》杂志执行主编季红;《时代财富》杂志执行副总编傅桦;《新经济导刊》杂志总编 陈小平;《英才》杂志副总编赵加;《北京电视台-财智人物》运营总监王艺龙;《北京电视台-财智人物》编导苗宇立。《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牛文文先生作为今天的特邀主持,我们从媒体的角度预测一下羊年发生的热点问题,或者关键词。比如刚刚过去一年的“与时俱进”。到时候发到网上的可能是代表你这个杂志,或者你个人对网友的新年寄语。今天参会的还有新浪网财经中心的主编刘书女士。 刘书:大家好。我是新浪网财经中心的主编刘书,主管科技财经和传媒频道。今天非常荣幸把各位非常值得学习的传统媒体的同仁们请到这里,今天的目的是给大家拜个早年,非常诚挚地感谢大家过去一直以来对财经频道的支持,我们的封面秀如果没有各个传统媒体这么好的资源也是办不起来的,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非常谢谢大家。 《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牛文文:在座的很多都是大哥、前辈。我们平时在一起,各办各的杂志,大概两三年以前,《经理人》的总编提出来弄一个财经媒体的杂志,但是事情比较多,没有时间。今天新浪网把我们召集在一起,除了聊别人以外,还要聊聊自己。 王烁他们那边出来了一个2003的特刊,梅绍华那里也有2003的预测,大家都说说。 《证券市场周刊》常务副主编方泉:如果要我说我可能会预测一下股市,但是这跟主题,跟媒体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我们是一个比较偏的题目。想不好什么关键词,证券市场在新的一年里有致命问题还是要解决,比如国有股减持问题,机构投资者的培育问题,证券股票的融资制度的建设问题,这些问题都应该是新的证监会领导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新的证监会主席最近一次的讲话中已经看到一些蛛丝马迹,当时我们报道的时候,新华社发通稿之前我们在会场上搞到了一个报道,尚福林在证监会上谈话的时候说到,证券市场历史遗留的问题和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已经制约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影响了投资者的心理预期的稳定,这一句话在新华社通稿中改成证券市场的问题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予以解决。从原始的讲话和公开披露的报告中,我们已经看到新的证监会领导对证券市场去年在媒体上炒作很热的,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几大证券市场的问题都采取了不回避的态度,直视这些问题,而且已经认为这些问题是制约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的因素,同时也是影响投资者心理预期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给我们一种感觉,在新的一年里,在未来的这一届证监会领导的领导下,解决证券市场影响及发展的重要问题应该是他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在新的一年里,就证券市场而言,在政策上还是要有一些新的突破的,突破的集中点主要在国有股流通的问题,包括法人股和国有股,还有证券市场股票融资制度有效建立的问题,这两点是今年证券市场面临的比较大的政策问题,而且不能说完全解决,至少能够向前推进一步。 刘书:这些问题解决有多大的可能性? 方泉:不在于解决没有,而在于认识到没有,技术上可能有各式各样的障碍,但是我们得到了一个共识,这些问题越拖越难解决,这一点新的领导已经认识到了。 牛文文:前一段时间,媒体上都有报道,到2003年的时候,全球经济经过两三年的衰退以后,很多人在预测,是否2003年像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时候来临一个全球大危机,这是摆在全球财经业内的一个问题。很多国家在财经方面并没有很大的决心来做这个事情。2001年,2002年,中国是一枝独秀,几乎处在全球经济衰退过程中的反周期的孤岛,这个孤岛效应会不会延续到2003年,我们还会不会那么走运。如果从公司诚信危机最后到了银行危机的话,不知道我们是否还能幸免,包括对人民币的压力,压迫我们进入1983年日元那时候的情况,使日元升值,不知道会不会使人民币升值。听了大哥的话,我们有了一点信心。 《中外管理》副社长副总编杨欣:我们在座的都是非常优秀的媒体,坐在一起非常不容易。我们的目标读者群差异还是非常大的,我们是财经秀,只关注财经问题是偏离的,我们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机制的问题,应该交流一下。在现行的政策上有机制上的突破。媒体是一个最不伦不类的行业,说你到底是不是企业,说我们居然是事业单位,行业很古怪,在现行政策上怎么样办好杂志这是所有的媒体共同关注的问题,每个单位面临如何选人、找人,如何用人,如何把读者服务更好的问题,既然有这么多好的优秀的精英人才坐在一起,有可能把好的经验彼此交流一下,至于说媒体专业性的话题在这儿就不交流了。这样更好一点。 牛文文: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财经媒体对新浪网的祝贺和预测。 《经济》副主编梅绍华:感谢新浪网给我们这次机会。我谈谈《经济》月刊杂志今年预测的几个经济热点:第一个话题,今年将是国家启动金融改革步子最大的一年,银行改革、上市、外国银行进入中国等将成为全年的热点话题。所以我们《经济》月刊杂志今年第一期封面文章是有关民营银行的报道和分析;第二期封面文章是“2003年——中国金融年”。第二个话题是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成立。为什么要成立这样的机构,怎样成立,政府部门、企业甚至老百姓也很感兴趣。所以,第二期杂志我们专门采访了成立“国资会”方案的提出者,请他谈谈这方面的问题。第三个热点话题是关于利率市场化问题。我们在第二期杂志里也作了详细的报道和分析。这些话题看起来是银行的事情,实际上跟每个人,每一个普通百姓都很密切的关系。第三个热点话题是有关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的话题。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发展模式比较,这是一个长期热门话题。我们看看这两天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今年的动作会很大的。新一届政府今年开始运作。 我们《经济》杂志去年进行过全新改版。我们杂志定位是:经济日报是国务院主办的报纸,《经济》月刊则是与其配套出版的月刊。那么什么是我们的优势呢?由于我们经济日报是国务院主办的背景,以及与各部委密切的关系,再加上国内50个记者站和国外30个记者站,这些保证了我们具有许多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消息来源渠道。杂志宗旨是:把脉经济走势,权威解读政策。新一年里我们将给读者提供更多、更有用、更权威的财经信息精神食粮。谢谢大家。 牛文文:财经媒体有一个趋势,叫做主流化,原来大家不愿意报部委的消息,经济日报擅长的部委、宏观咨询,这种东西离市场很远,大家都关注企业,微观的事情比较多一些。前一段时间,我们和《二十一世纪新观察》一起谈,现在媒体开始往主流化方向走了,原来不能讨论股票、期货等等政策性问题,现在这方面的报道也多了起来。中国的财经媒体不健全,不能报正常的话题,我们说的财经很多都是微观的企业话题,经济月刊有这方面的优势,其他媒体也开始切入主流的话题了。 王烁:我讲讲我们现在报道思想上的一些转变,也许对新浪的网友们有所借鉴。财经杂志从一开始到现在基本上已经改变了,报道注重中国转轨经济的进程,转轨经济进程中出现的有制度变迁意义的案例和事件,我们希望能够当这些事件的记录者,如果我们找到好的评论者,我们也愿意做这些转轨事件的分析和评论。在过去的几年间,我们做的题目,比如在产业报道方面,比较做的是垄断行业的解除管制的进程,电信、电力、能源、石油、石化、航空等等。资本市场的报道上我们比较注重资本市场的演进过程中出现的所谓的黑幕现象。但是到现在,大家都很充分的意识到,这是中国的社会和经济方面可能有的一个比较大的正面的变化的时候。刚才大家提到,我们跟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合出了一本《世界2003年》,其中一部分是在国内请知名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写的,吴敬琏、江平等知名专家给我们撰文。我们注意到,他们在文章中非常强调法治与市场经济两者不可缺一的互补关系。江平先生跟我们聊天的时候也提到,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大多数的时间都是与经济学家进行交流,做两种学问之间的交流,做得相当少。但是到了现在,他说,没有经济学家这个意义的推动,法治意义的进展相当有限。同样吴敬琏先生也表达了类似的见解。从两个中国经济学界和法学界的权威级的学者相互接近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财经杂志关注中国转轨经济的进程,可以进一步细化,关注法治中国演进的路径以及未来的可能性,其间可能出现的种种现象、案例等等,我们将会以这样的思路来引导未来的报道线索。这其间会有很多话题是主流的,有很多话题也许看上去不那么主流,但是从我们的角度看会有很多意义。 《今日东方》执行主编刘乾坤:我们这是老杂志,我原来在经济观察报做记者。我们一直作为财经杂志的一个学习者,从转变到成为一个行业的参与者,中国现在无法预测什么,因为时间是非线性的东西,是不延续的,你划到羊年,可以跟大家说羊年吉祥,但是今年到底会怎么样,至少我认为还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刚才讲到人民币币值的问题,遭受到了诱惑,还有中国的经济孤岛能否淹没到全球经济衰退的大海洋中,无法说。刚才说到认识到问题,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但是从我们的角度看,我们看到一种宏观的战略或策略,但是中间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是我们无法预知的。从这个角度讲,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预测社会具体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是我们可以讲,中国长时间会发生的变迁是中国的经济结构会随着从90年代开始的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转轨之后经济结构调整完之后,刚才王烁讲到,以前关注垄断行业解除管制的过程,中国的经济好象是一个潜水艇加面包的模式,上端是超大型的国有企业,下端是各地各县的工业格局,中间是正在长成的相对数量级比较小的民营经济或泡沫资本。但是认为在未来的长时间段内,在2005年,2008年形成一个棒槌型的经济,跨国资本、新国企、民营资本长得比较大,上端的老国企、垄断性国企变小,下端的经济结构转轨以后经济格局改变。从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发生在中国的变化,大家众所周知,九十年代,美国、欧美经济技术资本输出,现在是新的技术和资本继续输出,从那个时候,中国的垄断型国企解除管制,到所谓这个阶段的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此伴随的是中国的体制转轨,或者是从以前的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轨,再一个大背景是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到逐步完成,最后相伴随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完成,这是我们要关注的,商业变革、商业兴衰。经济结构调整最终落实到行业和具体的公司上,中国三到五年,最多十年中国会发生一百多年来的兼并浪潮,一百年完成的重组过程三到五年完成,行业结构调整,产业重组、兼并浪潮是我们唯一可以预测的一个东西。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完成了,中国的转轨经济完成了,中国的经济调整以后可能是我们理想的一个棒槌型的经济。那时候,中国的现代社会才真正建成,小康社会才真正落到实处。中国还是存在着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羊年能发生什么事情?大家看仔细了,小心了,积极进取。长远的三到五年可能有这么一个演进的路径。 回应一下牛老师的意见,我们跟日本的几个学者聊过,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的几位人士一起聊过,得到非常强烈的信息,发现中国现在改革宏观的思路和路径跟日本五十年代腾飞前的思路非常相近,有一些共生的东西。比如说我们现在叫集团,可能是全部资本,比如政府至上,落脚点还是日本当年的自由民主政治的议员经济。还有出版业集团的改革,任何一个集团的改革,跟日本现在所面临的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困境可能非常相似。大千言一说过一句话,日本叫着打着资本主义旗号的社会主义,中国是打着资本主义旗号的资本主义。我一个月前到浙江,跟新闻出版集团的王副局长聊过,他说回来以后感受是这样的,发现中国出版集团、发行集团的改革,再走二十年就跟日本现在面临的困境一模一样,当然他说,这话不能跟中宣部、新闻出版总数的领导讲,但是各个领域的改革跟日本走的道路是一样的。中国不仅是面临中国这个故事的局限,更深领域还有当年的亚洲故事走到一定阶段,是东西文化接轨后的亚洲文化。日本五十年了,到现在为止,不仅没有看到一点点希望,而且小泉招的用得差不多了。我们关注商业经济结构调整,最后落实到棒槌型的经济结构,中国经济往前走是经济结构转轨,体制转轨一个前途的问题,引起大家的一个兴趣。 杨欣:企业能解决的事情在我们这儿谈,企业不能解决的事情我们的文章里不谈,我们对国家的事情从来谈。刚才主持人说谈谈2003年,对中国的企业有一个影响,有一本书,就是克林斯《有优秀到卓越》对今年的企业家有相当大的影响。他提出的观念对目前明星企业的做法是一个彻底的否定,到了年底,所有的杂志都爱来一个盘点,总结一下十大明星企业,十大人物,可以在封面上选择一些。从克林斯的说法来这些做法不利于企业的成长。这本书对中国将会有很大的影响,不是简单的观点,写书的专家有很多人,先写想法,感觉,找一大堆资料堆砌一下,拿出一个结论。克林斯这本书事先没有一个特别固定的想法,是从美国几千家上市公司里面挑选了上万个数据,分析了几个公司三十年的成长过程,这三十年中必须有十五年是连续成长的,平均每股收益率三倍以上,才能入选卓越企业。特点就是分析如何从优秀到卓越。这点,他发现能够成为卓越企业条件的企业,美国只有十一家,这十一家我们所能知道的企业只有一家就是吉列,金百利,大家可能也听说过,其他任何一家公司都没有听说过。大家比较关注的企业,GE、IBM、微软都不在卓越之列。为什么呢?一个是这些企业没有连续十五年回报三倍以上的成长过程。另外,整个行业一直是特别好,这也不列入卓越企业中。主要是通过他的方法找出一个从原来很普通,或者说比较优秀的企业成为一个卓越企业的过程,进行分析,这个过程得出的结论他认为是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得出的,得出十一个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十一家企业的老板都不是封面秀人物,几乎在杂志上看不到这些老板。第二,这十一个老板都不能空降兵,只有一家是从公司以外请来的。这些老总都强调先人后事,这一点很多人都不敢。通常做企业是先找项目后找人,有了项目找人干,他们这些公司的理念都是先有人再去设定战略,再找项目。跟传统的企业的做法完全不一样,他认为这十一家的老总都是非常非常谦虚的老总,而且意志力非常坚强,一定要把企业做好,而且不在乎你的薪酬结构。薪酬结构现在讨论得越来越夸张,安利事件出现以后,大家对薪酬结构有疑问。这种薪酬结构引导经理人追逐转短期的经济利益欺骗股东。这种薪酬机构这十一家企业跟目前的明星企业的情况完全不一致。他书里对现在的思想进行了很大的冲击,这些思想都是目前美国真正给股东带来回报的十一家企业的思想。这些思想在中国很快就要传播过来,现在目前推崇的海尔、联想这些企业,大家都为海尔捏一把汗。明星企业没有真正给这个企业带来多大得好处,尤其是你是一个优秀的企业想变成卓越企业的时候,如果还是求生存,求发展的企业需要炒作一把,那是另外的一个概念。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很优秀的,克林斯建议你不要这么做,这样做只能引向灾难,这个思想对中国的企业会出现非常大的冲击,大家会扭转传统的概念。争封面秀应该给那些刚刚轧富的人,成为优秀企业的人来做这个事情,真正优秀的企业不应该做这种事情。当然书里有些观点也比较偏颇一点,比如只分析了美国的上市公司。这些结果是在大量的数据分析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不是脑子中的一个闪电得出的概念,是用21个研究生、博士生、教授,用了五年的时间得出的概念。在吉野长青这本书的前一本,逻辑上是这样的。2003年中国企业将会受到克林斯思想的冲击,甚至冲击到媒体的各个报刊里面。因为这个概念已经不仅仅企业适合它的思想,包括政府,如何由一个优秀的政府变成一个卓越的政府,如何从一个优秀的媒体变成一个卓越的媒体都会谈到这个话题,什么叫优秀,什么叫卓越他都有定义,如何从优秀变为卓越他也得出一个因素和方法。这对2003年的中国企业和其他部门都会有重大的影响。 《新财经》杂志主编廖俊:承蒙新浪的盛情,今天在这里跟各位同仁在新春前渡过一个愉快的下午。今天下午到的都是财经媒体,我们的杂志是后起的,前面已经有很多成功的财经杂志。作为财经杂志来说,到了目前这个时候,应该是小中化的媒体。我们的细分市场瞄准在狭义的财经上,因为很多杂志很成功,有管理的,有营销的,有讲企业的,也有很多综合性财经杂志也比较成功。作为后起的杂志,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准备做狭义的资本市场这一块。中国的资本市场经过了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到了一个转折时期,以前的资本市场宏观性强一些,到了这个转折点以后,大家投资更注重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就这个杂志来说,更关注上市公司基本面,更关注资本运作层面的东西。在这里向杂志的读者、向网友拜年。 牛文文:廖总的《新财经》很厉害,有自己细分市场。杨总的卓越管理是我国很老的一本杂志,他们的社长是我国元老级的官产学通吃的人物,培训非常好,制度也非常好。 《环球财经》执行主编葛方新:《环球财经》的定位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关注国际经济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第二层含义,我们的杂志创办是在入世的背景下,也是找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入世肯定为中国经济生活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素材,我们作出环球特色的同时也关注结合部。一个是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还有进入中国的跨国资本,他们对中国经济生活的改变。通过我们的报道揭示一些社会性的东西。今天应主人之邀预测一下2003年,也是根据我们的定位,我们有几个想法。第一,对全国经济这一块,跟各位同行说的话有点错位,我们对今年全球经济的预测是2003年是越来越好,当然跨国经济点是温和的。欧元区低于原先的增长预测,日本还是艰难的一年,中国是中速发展的一年。第二个预测,我们关注一个结合部。一个是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这是一个大趋势。入世效应的显现越来越明显。跨国资本头几年在中国从对全局性的影响来看更多是布局阶段,今年到明年,一些重点行业,随着重点行业资本融合度的加强,一些名优企业的一些变化,真正的影响会在今年、明年显现出来。我们财经类的媒体提供了很多素材,究竟在哪些环境产生一些变数,预测很多,当然我们通过十年的变化,包括金融,我们入世承诺了对外资有选择的进行开放,还有其他影响经济生活主导产业也会产生一些变化。 很高兴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杂志的想法,我们的定位还是给自己设计了一个题目,入世的影响,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轨迹。我们的做法是想全面解读入世后的中国与世界,当然这是比较宏观的,比较空一些的,财经杂志,我们更希望给网友和读者提供全球性的机会,通过个案解读进行全球性的把握。 《科学投资》总编郑建辉:很感谢新浪提供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因为这个机会难得,我想说一点心里话。在座的杂志有不少都是新刊,也是走向市场化的杂志。现在关注经济,关注制度的转轨都很重要,最关键的应当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大家活得很难,现在走向市场化的杂志,牛总可能感觉不深,因为他们是很有品牌的杂志。我现在都担心今年下半年有的杂志在封面秀上不能露面了,生存环境很恶劣,包括去年的生存环境。远的不说,就说发行,各个渠道都收费,没有标准。整个杂志的经营成本在不断上升,经营成本的上升必然就要影响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涉及到内容,最终受损害的应当是读者,特别是传媒这一块,期刊是传媒领域最弱的一块,特别是财经类的期刊,一般的都讲男人看报,女人读刊,时尚类的,妇女类的杂志好走,符合了女性的消费习惯。特别是针对中国,包括财经杂志也不过四年多的时间,这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也是一个新生事物。新浪提供这个机会,我感觉到新浪也是一种组织工作,否则我们很难坐到一起,我们这些人没有人管,期刊协会也不管,中宣部够不着我们,特别是现在谈媒体投资,谈到产业化,作为媒体产业的利益,谁来保护?特别是期刊,这么弱。最该成立集团的应该是期刊集团,完全可以大幅度降低一些成本。我看最近这两年,媒体方面的座谈会很多,冒出来很多媒体专家。我就开玩笑说,没吃过猪肉就看过猪跑,比吃过猪肉的人说起来都头头是道。 今天我也不多讲,我觉得确实有很多苦衷,很多问题,如果有些问题不解决的话,现在媒体出事,有的事情是逼良为娼的问题。现在有的杂志卖版面,《科学投资》一直在坚持着,我现在肯定不卖版面,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守不住了,也卖版面。作为一个传媒人,我要公证、客观、独立,但是生存的问题由不得你考虑这么多。这是抛砖引玉了,不占用太多的时间。 《银行家》杂志编辑部主任:首先感谢新浪网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交流机会。对于做媒体的来讲,自己是新秀,原来是做金融专业的。银行业与其他财经类相对比,专业性可能更强一些。借此机会,在这里向大家拜一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刊物越办越好,腰包赚得越来越饱,都成为银行家。 我们的杂志也是市场化的运作,创刊时间很短,才一年。也是在磕磕碰碰,不断摸索和探索,一直在向各位老牌杂志学习。关于明年办刊的预测和重点的选题,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在做这个工作了。我们有一个优势就是有专家在做支撑,这样对权威性的把握还比较好。我们也做过读者调查,也到下面银行走了走,发现两个问题,应成为杂志关注的重点。同时,从金融业来说面临两大创新。一个是制度层面的创新,一个是技术层面的创新。制度层面的创新是涉及到金融改革的自由化过程,金融深化的过程,这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也正在做文章,正组织有关专家和商业银行主管利率的专家在写。刚才有主编讲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对银行业这块国有资产怎么弄,也找了一些专家来讨论。另外是关于民营银行的问题,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个是制度外成长还是根据现有的招安(把现有的信用社、民营银行来参股)。究竟怎么做,还会有很多的故事。此外,关于不良资产的处置,大家可能会注意到周小川行长有一句话,不良资产的处置不能完全依靠银行自身来解决。因为这样话过程太漫长(即使是通过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把它剥离出来这么多以后,现在还有20%以上的不良资产)。有什么新的创新途径?这也是值得关键的问题。从技术层面,入世以后,银行家说,你们的有些文章太空了,各种宏观改革是高层关心的,我们只关心哪些业务如何做,如何管理,如何与人家竞争,人家是如何做的(比如花旗银行是怎么做的)。所以我们现在技术层面的东西做得比较多了。现在通过各家商业银行在驻外的分行建立一个信息网络。我们还规定三分之一以上是介绍国际同业的。总之,我们更多更倾向于专业性的文章,从专业性的角度来做。 《北京电视台—财智人物》栏目组运营总监王艺龙:这个电视节目不光在北京播,在全国的省级台,包括阳光卫视,至少有25家电视台开播,节目的形式大家可以通过电视看,我就不多说了。 王艺龙:我们这个节目开播的时间不长,到现在也不过一年的时间,但是走过这么长时间,得到了新浪网的帮助,《中国企业家》杂志也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新年到了,向你们表示感谢,希望新一您多看电视,多买《中国企业家》。 中信集团《经济导刊》执行主编季红:从宏观经济面我们转向做金融杂志,中信公司把出版社做了改造,市场化了,第二步是把刊物也市场化,现在正在做改造,现在定位是定在公司金融这一块。在定位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人很多人都不懂什么叫公司金融,包括跨国公司,甚至很多金融领域的公司,不时间什么叫公司金融。所以进入WTO,跟国际接轨很多知识要进行更新,不知道公司金融的话,跨国公司将来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我们作为媒体有这个义务,有这个责任把国际上先进的理念,把金融的知识介绍到国内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