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中国企业你准备好了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17日 09:10 《中外管理》杂志 | ||
本刊编辑部 中国经济在2001年的“一枝独秀”与2002年的“出乎意料”之后,2003年又将有何走势?十六大报告朴实稳健的文字背后,你可感知到了政企关系即将彻底变革的涌动波涛?入世一年,为什么中国汽车业不仅没有崩溃,反而欣欣向荣?你可注意到,2002年是中国全面融入全球产业链的第一年?然而,你又可曾想到,正在与你的企业须臾不可分的国际金融市 “庖丁解牛”早已昭示:只有做到对宏观大势了如指掌,你的微观操作才能游刃有余。在荟萃了700余名企业家的“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50余名官产学名家为您权威作答。 在此,我们愿意在这些精彩的分析与见解中,寻找其中的宏观脉络,并沿着这条线索,将2003年中国企业的新环境、新思路,展现给那些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来参会的10万名《中外管理》的忠实读者。 在领略专家对宏观环境的分析前,我们不妨先读一则寓言: 一日,国王对厨子说:你解牛的技术怎么这么棒? 厨子对国王说:我从事屠宰工作这么久,使我悟得了一个道理:凡欲于错综复杂中从容不迫,必先于高处冷静地去总览其结构,再于平和中顺着组织间的缝隙下手。因此,我从不胡乱下刀,盲目地去硬碰硬,至今连刀刃都如原先一般锋利。 听罢,国王对厨子说:我知道该如何自处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研究宏观环境,就是为了让我们的企业能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性,力求顺势而为、避开障碍、寻找空间,尽量扩大生存发展的自由度,并学会如何自处,最终实现“游刃有余”。 [中国,你在什么位置?] .这是一个调整的时代 我国著名经济学前辈于光远虽然已近90高龄,却坚持来到我们的开幕式上。记得,以往在恳谈会上,于老从不长篇大论,每每寥寥几句却辞短意长、入木三分,甚至“一句话就是一本书”(台湾管理大师石滋宜赞语)。这一届,于老再次提纲挈领地指出了一个重要命题:“我们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他进一步指出:现在世界处在一个历史大调整的时代,我们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也应是随之调整以适应时代。但要思考的是:我们的变革,到底是在创“新”,还是在创“旧”。 于老简短的几句话给了我们一个观察宏观环境最基本的立足点。在这个立足点上,我们必须时刻关注我们所在的位置,以及时调整我们的思路和心态。这也正好构成了本次恳谈会的一个基本立意。 .中国第一次融入了全球产业链! 顺着于老的思路,我们必然要思考:在一个风云变幻的全球化时代里,中国和中国的企业正处于什么位置?中国银行行长经济顾问朱民博士兴奋地发现:中国有史以来头一次融入了全球产业链!10年前,是跨国企业利用中国的资源满足中国的市场;5年前,中国的本土企业开始利用本土的资源满足全球市场;而到2002年,中国企业头一次开始整合全球资源以满足全球市场!这是非同寻常的一个变化。 [入世一年,成绩单如何?] .入世一年,中国经济好得“出乎意料” 全球化素来被认为是双刃剑,特别是中国入世后,大门洞开,强敌涌入,再加上全球经济低迷,各界不禁担心:我们“入”得其时吗?我们承受得住吗?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用一连串数字解除了人们的顾虑:中国经济的绝大多数指标比原来的预期要好得多,许多方面甚至比已是“一枝独秀”的2001年还要好。可以说,我们企业应对入世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2002年中国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可谓一个突破。 而从内在因素上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在增多,尤其投资迅速增长成为2002年中国经济的最大亮点。与此同时,在外需上,我们的出口增幅达到世界第一!国家外汇储备也增加了500亿美元,我们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而这些,入世功不可没。 .汽车产业从“高危”一举成为“亮点” 具体到我们的产业,在应对入世时,我们曾对纺织、服装等产业充满信心,同时对汽车等产业则捏着一把汗。然而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与上海外贸学院副院长、著名WTO专家刘光溪均指出:随着汽车关税的大幅降低,人们担心本土汽车业将毁于一旦的焦虑,不仅不必要,而且恰恰相反:中国汽车已经供不应求,预计年销量将超过100万辆大关,成为全球第三大车市!同时,中国汽车业一直头疼的与国际接轨的难题,2002年一年就解决了!可见,产业结构调整不应该靠命令,而只能靠市场。 .入世,我们“失掉”的只有锁链 刘光溪曾参加13年入世谈判的阅历,使得他对入世带给我们的无形冲击有独特的理解。首先,他认为入世前后引起举国关注的反倾销问题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我们前进的一种表现:因为我们强大了,我们融入世界了,所以别人才会重视我们。而2001年中国经济的一枝独秀,又恰恰证明了我们与世界融合得依然不够。因此,摩擦不是坏事,而面对摩擦时失去理性才是坏事。 那么,入世使我们失掉了什么?刘光溪幽默地指出:入世后,我们“失掉”了计划经济对我们的长期束缚!我们“失掉”了官僚经济和权力经济!只有靠权力和垄断来生存的企业才会感到灭顶之灾。寥寥数语,令企业家们现场掌声不断,更令企业家们事后回味无穷。 [党的“十六大”究竟有何突破?] .重新界定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怎样在“十六大”报告平实的文字中,深刻、迅速地挖掘到它非同寻常的内涵与创建,这是许多企业家近来苦苦搜寻的。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教授“解读十六大”的主题报告,清晰透彻,让人一目了然,受到了代表的高度评价。魏杰指出:“十六大”的“新”,就在于重新界定了政府和企业的十大关系。 比如:政府不再作为对企业进行资源分配的主体;政府不再是企业制度设计的主体,他认为这预示着《公司法》可能即将修改;政府不能再作为国有产权的代表,成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将成为可能;政府将转向服务的政府,税收将与服务挂钩;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将转为备案制度,减少行政干预,等等。 他的解读使我们的参会总裁顿开茅塞,豁然开朗。 .支持民营经济将“毫不动摇” 在“十六大”后,我们的民营经济到底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到会的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保育钧与著名经济学家魏杰等官、学各界人士均感到:中国的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空前的时期!在“十六大”报告里提出了在对公有制毫不动摇的同时,也将“毫不动摇”平等地给予了非公有经济。“十六大”报告中多次讲到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这是党的历次报告当中从来没有的。而且,“十六大”报告中三次提到保护个人财产;政治进步不再排斥财富;资本的力量得到承认,可以光明正大参与分配等等明确界定,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此外,《中小企业促进法》在今年1月1号的正式实施,将使广大中小企业获得空前发展机遇。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司长卫东详细介绍了这部新法的精粹。其中,政府在降低中小企业创业门槛、支持专项基金、减免税收、加宽融资渠道等内容尤其令人振奋。 [你看到现实的挑战了吗?] .入世挑战将“渐入佳境” 在全世界都对中国的经济、中国的市场充满兴趣和信心之时,在中国政府也不断地给企业发展制造良好的环境和信心时,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以学者特有的冷静提醒中国企业:中国企业面临的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2002年是我们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企业受到的冲击不大,但加入世贸组织三年以后,国内面临的冲击将会更大。一方面,我们的一些产业还在享受过渡期的保护;另一方面跨国企业还在为真正进入中国作准备。同时,萧灼基认为:中国的就业、城乡二元化、人才利用等问题解决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中国企业必须保持风险意识。 .国际金融市场杀机四起 对于当今的国际金融环境,中国银行行长经济顾问朱民指出:我们正面临一个日趋以金融为主导的国际环境。当今国际资本的流动速度已是生产增长速度的4倍!这就是金融一体化。而当资金流规模远大于物流规模时,金融泡沫就特别容易滋生,其中资金流动的速度将比规模本身更具有杀伤力。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国际资本的流动正日趋无序化,其风险的连带性与突发性令人防不胜防。此外,朱民还提醒我们以制造起家的企业:全球资本流动正在脱离物流,而独立存在。 .中国金融风险依然存在 与此同时,萧灼基指出:中国经济随着外贸持续增长,对全球贸易市场的依存度正在增加,我们成为国际金融、贸易市场连带受害者的可能与程度都在增加。此外,我们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期货业高投机性带来的风险规避机能的丧失,这些都是我国金融市场的潜在威胁。 .撕裂的诚信正在困扰全球 顺着朱民对国际金融的宏观分析,曾在美国资本市场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进一步向我们解析了国际资本市场的实质。只有了解了,才能融入,才能自我保护,而金岩石告诉我们的与我们想当然的理解差距之大,实在令人瞠目: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居然并不开放,反而是个垄断色彩很浓、门槛很高的世袭俱乐部;而很多大公司的稳定业绩并非来自实业,而仅仅是一些金融技巧……这时,一个现实的问题浮出水面:究竟什么是诚信?他指出:国内将“诚信”赋予过多的道德色彩实属误解,它在西方的本意就是“遵守规则”。 然而资本市场越来越独立于实业的趋势,使得企业在诚信问题上日趋茫然:资本市场的现实胃口与实体企业的长远发展,既并存又相互冲突,何去何从?于是,安然、世通、美国在线……那么,这种挑战对于本来规则就不完善的中国资本市场,自然更加紧迫。 [2003,中国向何处去?] .依然7%以上的增长率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展望2003年时认为:“十六大”的召开,无疑为2003年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更好的环境,因此2003年大致还会延续今年这样一个相对平稳的态势,有利因素依然大于不利因素,这是有保证的。2003年,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都将在微调的基础上保持连续性。在外需方面,2003年的出口拉动力可能有所减弱,但内需和民间投资还会进一步活跃。因此,总体是一个:出口弱、投资强、消费稳的宏观形势,总体增长仍在7%以上。而我们关注的焦点,不应该只是发展速度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增长更有效。 .农民问题,唯有减少农民 经济学家艾丰谈到城乡二元结构时建议道:让中国农民富起来唯一的方法,就是减少农民。把农民减到各种城镇里面去,这看起来好像是很宏观,实际上和每一个企业密切相关。没有这个,我们就没有中国的市场,号称13亿人的市场,实际上就只有5亿的市场。 .转变观念,是头等重要的! 上海外贸学院副院长刘光溪结合了入世一年与“十六大”报告,尖锐地指出: 第一,中国上上下下都面临一个转变“非此即彼”观念的问题,正所谓:中国入世,政府先入世;政府入世,观念先入世。第二,对政府来说,少制定点儿政策,多制定点儿法律,就是应对入世的良方。第三,我们必须明确一种认识:绝不能将市场经济仅仅看作一种手段。任何虚假和投机都将不为市场经济所容。第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最大威胁,不是外来的文明对中国传统体制的冲击,而是产生于我们内部自身的制度建设滞后。因此,我们面对的挑战,也不是跨国公司的挤压,而是我们的广大企业家,你们的经营战略,你们的思维模式,能否真正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去运作。因此,入世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 [学习!学习!再学习!] 机遇与风险,都活生生地摆在了我们面前。那么,国际、国内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如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唯有学习!国务院体改办综合司司长范恒山感慨万分:“官产学”就是不一样!今天这么早、这么多人聚集一堂,很了不起!第一,这反映了“官产学”恳谈会的品牌效应;第二,这反映大家渴望学习的心情。 .你会学习了吗? 但是有学习的热情并不代表学习的效果。那么怎么学?著名经济学家艾丰给了我们四点建议: 第一,要注意框架式的学习。欧阳修好读书不求甚解,也就是说不到必要的时候不需要了解细节。第二,要以下围棋为主,少下象棋。下象棋是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下围棋则不能按部就班,有机会就点一个子。第三,追求学习的成果。学习不应仅为了掌握知识,因为知识是掌握不完的,而且是不断更新的。那么,学习知识最后的成果在哪里?是观念的转变和思维方式的调整。第四,要利用外脑,利用别人的智慧来解决我们的问题。利用外脑是大本事,不是没有本事。这就像学会查字典,你要知道社会上有什么样的智力结构?能解决什么问题?遇到问题找谁解决?对于特高级人才,不需要引进,需要的时候拿来使用就可以了。 .如何真正学到手? 当然,从整个会议来看,50多位嘉宾的演讲,证明了这是一个众说纷坛、各抒己见的时代,我们如何将其整合、融汇贯通,最终为我所用?杨沛霆总编在会议的最后给了大家非常诚恳、务实的建议: 一是能从每位主讲人的讲话中记住最核心的理念;二是反复思考,将会议上的主要内容,形成自己的逻辑和理念,讲给部下听。我们是不是在每个报告中学到了一个理念?听到一个故事,能联想到自己吗?这是我们学习是否成功的标志。 中国古代哲人曾说过: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我教,我掌握。□执笔:邓羊格 责任编辑: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