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阿波本报财经记者
嘉宾:钟健夫著名CI与品牌营销专家
钟健夫一镇一业,着力打造自己的区域品牌,正成为近年来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除了举办各种博览会吸引眼球外,最近珠三角的区域品牌命名事件也让人眼前一亮:南
海南庄被命名为“中国建陶第一镇”后,中山小榄又被认定为“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更为引人瞩目的是,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珠三角的区域品牌战略已经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之中。
产业簇群与全球产业分工
阿波:以地区作为一个品牌的特定名称,古已有之,如端砚、宣纸、汾酒。但这些都是口碑相传,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的。相比之下,珠三角的区域品牌大部分历史很短,也就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事,而且这种品牌往往在大规模的产业簇群基础之上。
钟健夫:这个现象确实值得关注。我最近就到中山小榄走了一圈,感触很深。我发现这种区域品牌不但可以打响自己的区域经济特色,还可以进一步促进本区域产业的提升,它甚至已经融入全球产业化分工中了。华帝燃气具、固力门锁早就很出名,但过去我们并不知道这些企业都在小榄,而且并不认同这都是五金制品,在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小榄“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之后,大家才发现:包括燃气具、门锁、铰链、指甲钳之类的产品都是五金制品,而且小榄的五金制品在中国出类拔萃。这就是区域品牌的识别作用。同时,配合区域品牌的命名,小榄镇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招商引资措施,对名牌企业重奖,这就会进一步强化这种产业集群优势,促进品牌打造。
从小榄五金、古镇灯具、虎门服装、南庄陶瓷这些产业群来看,珠三角的乡镇正在走国际专业化道路。珠三角这些专业镇产品,不但在国内同业里举足轻重,而且大量出口,成为全球的产业制造基地。
区域品牌如何形成
阿波:许多地方都热心树区域品牌,但如何界定这种以区域名命名的品牌呢?另外这种品牌名与具体厂家的品牌名相比,是不是父品牌与子品牌的关系,这种区域名命名的品牌是如何形成的?
钟健夫:区域形象与区域内的企业品牌是什么关系,在我看来,用“父子”品牌的说法不太合适。首先,区域能否注册成品牌已经是一个问题;其次,区域内企业成分十分复杂,有外资、合资、国有、民营和集体的不同形式的企业,他们的品牌所有权是相对独立的。当然,现在区域竞争十分激烈,许多地区政府都认识到,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必须在某个行业有比较优势。光有优势不行,还必须让优势“品牌化”,大张旗鼓地推广,令外界普通认同。
第一就是“识别”:让地区优势很容易识别,如古镇灯具、小榄的五金,这是一种“专业识别”。第二就是认同:认同就是与众不同。如果一个区域的产业与别人完全相同,就无法识别,无论你如何推广,最终也是无法让人认同的。从策划推广看,要使品牌在某一段时间既能识别又能认同,并不难,难的是保持品牌的长期持续认同。因此品牌战略的策划问题,其实就是做两件事,一是让品牌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二是使公众持续认同。
阿波:区域品牌建立在产业簇群基础上,一镇一业,但往往没有太强势的品牌,古镇的灯具就有这种现象。会不会有了特别强势的品牌后,就会慢慢淡化区域名品牌?从这个角度讲,区域名品牌是众多小品牌在没有出现特别强势品牌时的代言人,他们共用这个平台。
钟健夫:区域的某个行业形象或品牌之所以十分突出,我看主要是当地政府在积极扶持和推广,特别是在早期。问题是,企业和政府的职能毕竟不同,品牌如果由区域政府所有,时间长了,就可能约束了企业的发展,或者,品牌成了政府的负担。比如,“容声”过去是容奇镇所有的,结果生产容声冰箱的企业只好树立一个“科龙”品牌。科龙公司当年导入CI战略,突然推出科龙冰箱,产品还是那种产品,经营的人还是那些人,结果却无人问津。最后只好推出“科龙—容声是一家”的广告。因此在区域品牌塑造方面,政府不直接参与企业事务,而主要是提供公共的服务。
区域品牌能否多元化
阿波:但也有的区域并非一镇一品,像小榄不仅在五金方面很强,现在还正计划打造音响产业基地,这里就有个区域品牌多元化的问题。企业的多品牌营销我们以前研究过,这种区域品牌的多元化会不会也带来一些问题呢?
钟健夫:企业的多元化与专业化冲突的问题,现在同样出现在区域品牌中。区域毕竟与企业不同,它本质上是一种行政和地理的概念,或是实体。企业形象战略中的理念、行为、视觉三大识别系统,硬套到区域战略中可能不行。为此,我在建设部举办的“全国首届城市形象设计研讨会”上,提出了另外三大识别系统:1、地缘识别GI(GeographyIdentity);2、人文识别HI(HumanismIdentity);3、政策识别PI(PolicyIdentity)。现在看来要加上行业识别(SpecialtyIdentity)。
我听说“日立”这个品牌,其实也是日本的一个地名,采用多元化经营策略,规模达400亿美元,是世界500强。还有瑞士这个国家,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生产的手表世界知名。总之,区域品牌应当如何策划推广,是一个非常现实和值得关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