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健力宝集团原董事长兼总经理李经纬是个悲剧人物,他和褚时建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是,李经纬本来是有机会成为健力宝集团合法股东的,也就是说,他本来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实现他在国有企业中的产权。今天,我们非常明显地感觉到,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将会产生新的突破,这一突破的意义不仅仅是使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和职工分享产权改革的利益,同时也意味着李经纬式的悲剧今后会大大减少。
在国企改革问题上,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业界的人士,通过研读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政治报告都可以得出一个十分明确的结论,那就是这项已经进行了20年的艰巨改革终于迎来了全面突破的最佳时机。
报告中说:“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我们的理解是:这一段简明精当的描述使得原来的国有资产“国家统一所有,地方分级管理”模式终于走到尽头,让地方政府掌握完整的出资人权益,就产生了各地方因地制宜解决国有资产在拍卖、转让、股份制改造过程中的各种难题的巨大空间。
事实上,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成熟的地区,相关的业内人士以及一些专门从事国企改革研究与服务部门的人士已经开始活跃起来。在一些大中城市里,学界以及企业界就“国企民营化”这个话题开展讨论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尽管国企改革的种种难题至今还仍未见疗效广普、统一适用的方案,但是我们仍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一旦中央和地方政府就国有资产的边界划分清楚,新一轮国企改革会以地方政府为主导迅速展开,改革模式以及解决办法会呈现出多种多样、各显其能的局面。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样一种前景,理智的学者们开始呼吁先行立法以避免在这一重要进程中出现过多的不公和非法现象。这一点相当重要,因为如果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会被判定为非法与不公,以及什么是侵吞国有资产,不仅容易引发各种冲突和社会动荡,也会使得有兴趣参与其中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和外部投资人心存疑虑,不敢越雷池一步。改革当然也会随之停滞。
其实,经过近20年国际国内改革的历程,国有资产进入与退出的路径选择大致已经清楚,从职工持股计划(ESOP)到管理层收购(MBO),从破产重整,到向外国资本开放,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千秋,在不同时机不同条件下各有短长。经济学家、产权问题专家以及法律专家已经给出了不少技术性的改革方案。现在缺乏的是国家以法律的名义确认一些重要的原则和统一的、合法的操作程序,比如如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如何维护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利益,以及由谁承担职工养老等根本性问题。
那么,当改革真正进入闯关阶段,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国有企业的优秀企业家们,应该做出什么反应呢?无疑这些人应该密切关注并且积极参与到这一进程当中来。无论如何,谁也不能怀疑这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们希望看到,而且相信也一定能够看到:在即将出现的新一轮国企改革热潮当中,会涌现出一个新的成功人群,这个优秀的人群可以积极参与并推动国企改革的进程,并且在这一进程当中完全合法地挣脱传统体制的束缚,在真正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新的企业里拥有产权,而不再重蹈李经纬之类的覆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