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聚人气企业家”部分候选人 “十位具价值经理人”部分候选人
本报与《英才》杂志社、新浪网联合推出2002年度“双十”评选
英才杂志社去年进行“‘十位聚人气企业家’和‘十位具价值经理人’”评选的时候,评委会经过考评,把一位地产公司的董事长归入经理人的候选人名单,因为他是用别人的钱经营公司,公司的大股东另有其人。但这位董事长给评委会发来传真,很不甘心地表示:我怎么会是经理人,我应该是企业家啊。
由北京青年报和英才杂志社、新浪网联合发起的2002年度“双十”评选首先需要面对的,仍是如何界定企业家和经理人。
资本决定权是企业家与经理人的分水岭
目前在学术界和业界,对企业家和经理人似乎都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
英才杂志副总编海散人认为,“企业家”这个词本身值得商榷。“叫‘企业主’可能更准确,与‘经理人’能够明确区分。但‘企业主’这个概念听上去太小了。”海散人笑称,“汉语里面称‘家’,是很有成就感的。‘企业家’这个概念有一层光环,所以经理人也更愿意称自己是企业家。但实际上,他对企业没有资本决定权。”
除了“企业拥有权”这一分水岭外,“参与经营”也是本次参评企业家的一个共性。“有些人是企业的发起人,但他只是拿股票,当股东,就不能叫他企业家。”
本次“双十”评选对“企业家”的概念界定是:对企业拥有资本决定权,并且参与企业运作的人;“经理人”则是定义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企业没有资本决定权。
“在中国命运转变的这二十多年来,‘企业家’和‘经理人’对于企业效益的提高,对于社会经济总量的增长,都有相当大的贡献,我们觉得有必要对这个群体给予极大的关注。”海散人说,“既然目前没有一个可供操作的明确定义,那我们不妨从微观角度,按照我们自己的界定先操作起来,慢慢让概念清晰化。”
中国有没有职业经理人阶层
从2000年开始,经理人与资本方的矛盾升级事件不断成为经济新闻的热门话题。“王志东事件”、“陆强华事件”、“吴士宏事件”等等,经理人和老板相互之间的不信任似乎会不时爆发。
海散人说:“未来企业竞争,最大的资源就是人才。我们评这个榜目的就是围绕一个良好的人才环境,让企业家和经理人能够认识自己各自的角色,相互信任,真诚合作,发挥自己最大的效能,把企业效率提高。”
他认为,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一个成熟的职业经理人阶层,但发展趋势已经显现。另据一项调查,我国约有80%左右的国有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是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海散人说,国企经理人的身份因为没有明确,在产权激励上受到很多限制,决定了他们的行为不完全以企业绩效为导向。“原来那种政府任命的形式,不是‘职业化’的。我们希望建立一个经理人市场,让经理人能够流动起来,运用他们的成熟管理经验实现资本价值的最大化,推动企业经济增长。”
“企业家是老板,经理人是打工者”这种说法,听起来有些刺耳,但海散人认为,要把经理人作为职业,首先本身要明确一个“企业服务者”的概念。他说:“现代企业是高度分工的,企业家经理人各司其职,可以产生更高效率,国际上来看是一个趋势。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其身价会不断升值。”
“企业家”基本上来自民企
因为国企的所有权都是国家的,所以此次候选人中,国企的老总都落在“经理人”的范畴内,“企业家”的候选人基本上是在民营企业“画圈”。
在民营企业家蓬勃兴起的同时,有关专家提醒到,私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那种企业主一人身兼董事长、总经理数职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引进职业经理人,改革家族制是企业二次创业的必经之路。而私营企业也正日渐成为中国职业经理人成长的主要土壤。
关于企业家的排行,本次评选组委会认为:财富可能一朝随风飘散,但企业的经营理念是可以生生不息。当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时,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能否吸引和保有良好的人力资源。企业家发现、发展人才的能力和人才理念,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兴的中国民营企业家,这是相当严峻的挑战。
评选组织
2002年度“双十”评选由《英才》杂志社、新浪网、北京青年报联合举办。这是首次由杂志、网站、报纸跨媒体组合举办的评选活动。2003年1月10日在北京举行颁奖仪式。
评选标准
为了关注青年力量,本次候选人的年龄限制在55岁之下,在2002年表现最为活跃的电子制造业、通讯制造业、电信服务业、汽车工业、建筑房地产业、金融业、医药业和软件业等8个行业中遴选。企业家的概念界定为企业拥有者,职业经理人的概念界定为企业经营者。
评选方式
由国内知名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专家、国际著名人力资源机构、传媒和调查机构代表组成的评委会,将依据“聚人气企业家评价体系”、“具价值经理人评价体系”给出评选意见,并占整个评选结果的70%权重。
网民通过新浪网上公布的候选人材料,通过手机进行无记名投票,其投票结果占整个评选结果的30%权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