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的一天,从香港飞回北京的朱希铎,在首都机场被车直接送到了中关村公司。段永基找他谈话,希望他出任微软在中国投资的第一个合资公司的CEO。半年后,朱希铎走马上任了。
人物简历:
1968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之后,支援边疆,长期在内蒙古自治区工作,曾就职于计算机研究所,从事计算机控制专业,高级工程师。1987年进入四通,担任四通内蒙古分公司经理,1991年调到北京总部,先后担任集团人事部部长、总裁助理、副总裁等职务。1993年末主持集团公司的经营工作。1995年末,任集团常务副总裁。1999年10月任四通集团总裁。2002年1月任中关村科技软件公司总裁。
上任
2000年9月,微软总裁鲍尔默访华与朱镕基总理会面,承诺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之后,微软大中国区总裁黄存义与中关村科技(控股)公司总裁段永基商讨筹建新公司。开始双方打算建立一个类似于印度软件企业的外包公司,在美国建一个分公司负责接单,在北京的公司负责做单。因为种种原因,这个商业模型没有谈成。2001年6月,从香港飞回北京的朱希铎,在首都机场被车直接拉到了中关村公司。段永基找他谈话,希望他出任新公司总裁。朱希铎提出两点理由认为自己不合适,第一是年龄,第二没有专业背景。最终他还是被段总说服了。
在公司公开宣布成立之前,从2001年6月到2002年1月,朱希铎用了半年时间作判断。经过多方论证,最后朱希铎下决心把公司定位做平台软件,并把客户扩延为电子政务、金融、电信和制造型企业。名子虽然是GRP,但含义已经变为通用资源平台软件。
2002年1月16日,中关村软件公司成立,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中关村科技占51%,四通占30%,微软占19%。
出发
2002年8月20日,中关村科技软件公司在京举办首次发布会,正式推出了中国第一个通用资源管理平台软件,同时宣布为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信息整合提供通用平台软件及相关的咨询、安装、实施服务,目标是成为信息孤岛的终结者。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朱希铎说,美国电子政务提出的口号是让人们点击三次鼠标后就能够办完事。在中国,三十次点击你都可能办不完事情。北京市政府做网上办公系统的时候,针对北京不同的政府部门,像工商、税务、经委、科委等15个不同部门,同时发了15个标,结果就形成了15个不同的门户,也就是15个信息孤岛。15个门户,15个信息孤岛是不可能实现电子政务的高效率的。要实现电子政务的高效率,就必须要克服一个个信息孤岛的现象,整合便成为最大的需求。
他认为,目前国内信息化的重要问题如数字城市、银行大集中、电信OSS项目,实质上都是信息资源整合的问题,将现有的信息系统整合起来,是提高我国信息化水平的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惟一可行途径。在这次会上,中关村科技软件公司提出,要走一条“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产业”的发展道路,不断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成为中国软件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对话
与朱希铎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他思维敏捷,善于表达,言语间散发着激情,不时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现任公司高级副总裁叶忻就是与朱希铎长谈后决定辞去硅谷的工作加盟中关村软件的。
记者:1987年下海,15年的创业经历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朱希铎: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不断实践的机会。1987年四通进行大规模改革,当时提出“你能翻多大跟头,就给你铺多大的垫子”的企业理念,我是认准这一点加入四通的,当时任四通内蒙分公司经理。1991年被调入北京四通总部,任人力资源部部长。1993年四通在香港上市,开始主持四通的经营工作。1995年任集团常务副总裁,1999年出任四通总裁。在这十几年里,四通为我提供了不断实践的机会,其中有成功、有挫折,但是走过的这一段过程真是太宝贵了。经历就是资源,是财富。
记者:你是怎么看四通的?
朱希铎:四通是一个有争议的企业,在外国人眼里,四通是一个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在国人眼里,四通又是一个开放的企业,它是最早与国外多家大公司进行合作的。它的成功和失败,引发了全社会的思考。四通教会我如何了解国内市场,学会在这个市场中游刃有余。同时,他又让我不封闭,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
记者:怎么看段永基?
朱希铎:段总是一个出色的人才,它有很多过人之处。我很欣赏他的学习和创新精神。他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
记者:您是如何学习的?
朱希铎:现在资讯这么发达,你可以上网、看书、读报,还可以参加论坛,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充实自己。关键是要处于一个学习的状态。公司刚搬进软件园的时候,我叫办公室的人把我写的三句话贴在墙上,作为企业文化价值观共勉。这三句话是:保持兴奋的状态、保持学习的状态、保持团队的状态。
记者:人称你的公司是梦幻组合,你怎么看自己的团队?
朱希铎:我们的企业是国际人才的大融合,目前公司有150人,本土派占30%,外企派占50%,海归派占20%。三部分人在一个公司里,相互结合,应该说每部分人都有他们非常突出的优势资源和长处。比如海归派,他们掌握国际最新的软件技术。本土化人才,多年在中国市场和中国客户打交道,他们有对中国客户这种深刻理解的能力,理解今天客户需要什么。还有一批从中国大型外企公司来的,他们做市场、做销售,有很强的国际化市场的策划能力。因此,中关村软件公司,不是克隆微软、不是克隆中关村科技、不是克隆四通,是一个全新的公司。
记者:您提出,5年内将中关村软件打造成中国最大的软件企业,这肯定不是一句豪言壮语,怎么实现?
朱希铎:要成为中国最大的软件企业之一,首先就必须上规模。中关村科技软件的销售额应该达到2亿美元以上。而更重要的一条,是要有核心技术,公司要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我们的GRP系列产品要成为软件行业认知度较高的大型软件品牌,并在市场占有巨大的份额。再次就要有一流的软件过程控制能力和一定的企业管理水平。我们目前正在进行CMM认证,希望在五年内达到第五级。
国内大部分企业管理不善的结症就在于不善于沟通协作。中关村科技软件希望通过建立、实施矩阵化管理方式,把项目、业务串起来实施严格的管理流程并进行控制。这就需要建立详细而复杂的流程控制程序。目前,公司管理部门正在运用各种先进的工具,建设项目管理流程、绩效考核流程等实施方案。实际情况是,信息化发展至今,国际优秀的模型、经验都已具备,只是看能不能坚决采用并真正贯彻落实。
搭建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框架,可使公司保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我追求的一个目标。我常说,在企业快速的发展进程当中,如果我们还有一点奋斗目标和贡献的话,那就是为中关村科技软件创建一个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典型的矩阵管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