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进入了一个转折的时代,进入WTO将是中国企业家依赖权力管理企业的终结,同时也是依靠制度管理企业的开始。
本刊记者 谢文辉
2002年10月13日,广东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取消李经纬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有关决定称,李经纬涉嫌贪污犯罪,已不适宜再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李经纬曾经用18年的时间,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饮料企业培养成为饮誉海内外的中国民族品牌企业集团。此前的1月15日,有18年历史的广东健力宝集团正式被浙江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买走80%的股权,浙江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董事长张海出任健力宝新掌门人。之后,李经纬没有担任健力宝集团任何职务。
健力宝集团10月14日发表声明,“李经纬事件”对健力宝的现有资产不会造成影响。我们当然有理由相信此项声明的客观性,毕竟李经纬已不再是新健力宝集团的核心。也许是对这个昔日“英雄”的惋惜,笔者心中还是有或许的担心与不安。我心中突然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假如健力宝集团重组推后一年,或者“李经纬事件”提前一年,健力宝将会怎样?我们是否还将在超市“两乐”的缝隙中看到熟悉的健力宝品牌,我们又是否还能享受到“第五季”的可人与清新。谁也难以给出确切答案,因为这取决于健力宝的制度建设和后备领导班子建设。
实际上,在中国,一个强势企业领导人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不论是国企还是民企。谁能说,当年“强人”褚时健的落马没有影响到红塔集团的正常运营;谁又能说,去年青啤老总的不幸遇难没有影响到青啤的战略执行。象牟其中的入狱直接引发“南德大厦”的崩溃,更是直接的例子。
对于现有成功的企业,强势领导人的影响和作用同样非常明显。曾有媒体提出,联想失去柳传志将会怎样?我们甚至可以再引申一系列假设,没有张瑞敏的海尔将会怎样?没有倪润峰的长虹又将如何?失去任正非的华为将会怎样?……
确实,核心强势领导人是许多企业的中轴,其作用举足轻重,一旦失去他们,企业大厦即使不倒塌,也将强烈震晃。但是,聪明的领导人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以及有效授权、培植接班人,可以使公司的发展之路更加健康。美国学者曾经研究了美国18家优秀的成功企业,得出一个我们意想不到的结论:创业者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类非凡的人,而是十分平凡的人。究其原因,平凡的人,没有特殊的人格因素可以利用,只有靠制度保障企业的运作。而中国往往形成维护个人权威高于维护制度权威,中国许多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发展往往依赖于企业领导个人魅力与领导才能,私营企业尤为严重。此类企业其兴也勃,其败也忽。中国在短短的二十年市场成长过程里几多风云人物潮起潮落,但是可庆幸的是现在的一些企业家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TCL集团总裁李东生就毫不讳言自己是一个强势的领导人。“其实环顾世界其他创业者的经验,一家新兴企业在发展初期,大多都有一位强势领导人,这样企业才会有主心骨。到了后期,企业开始有一定规模,人才亦渐渐多时,这时作为企业领导人,你得调整一个自己。”李东生说。他心中所说的“调整”,其实是指充分授权下属,并依靠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
明智的做法是,随着企业的成长壮大,逐步用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来维系公司的运转。西方有句谚语:“总统是靠不住的”。同样一个故事也说明这个道理:有A、B两家公司的总经理乘同一架飞机出差旅行,飞机不幸失事,两个都遇难而亡,但这两个公司的结局却截然不同,A公司由于缺乏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群龙无首,管理混乱,最终破产倒闭;而B公司在总经理遇难以前就建立了良好的制度,所以在缺失总经理的情况下,企业依然能按照制度规范运行,受到的影响很少。这都说明了制度的重要性。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组织都不能过分依赖个人,其成功的运作必须依靠完善的制度规范。完善良好的管理制度是一切成功企业的共同特征,通观全球,概莫能外。
中国公司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依靠某个人获得繁荣,还是依靠制度、赢利模式和战略体系获得持续增长之间的矛盾。历史会记住,进入WTO的2002年标志着中国企业家依赖权力管理企业的终结,同时也是依赖制度管理企业的开始。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快速淘汰一切过时事物的速度社会,对于那些不愿意直面未来的人,那却是悬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