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普这些年先是圈钱,再是圈地,接下来就是圈人。
只有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才有可能专业化。
大家都觉得资本运营是炒股票,圈地,就是倒买倒卖。我个人认为资本运营不过是所有经营活动当中的一种形式,而且不仅仅局限在资本市场。
政府是以市场换投资,我们是以投资换市场。
比尔-盖茨前不久遇到的麻烦也是财富差距带来的麻烦。企业家考虑问题除了要发展以外,还要牢记回馈社会,缩小贫富差距。
关于资金信用
“10个亿的贷款根本不算什么”
《英才》:你在30个省修建那么多软件园,还包括其他方方面面的投资,需要很多钱,资金来源分哪几个方面?从哪些地方来?
宋如华:其实修建这些软件园花不了很多钱,因为在30个软件园之中,并不是每个都像成都、上海那么大,有些规模比较小。具体投资不清楚,我估计光园区的真正投资在20亿以内,这些钱分成几个方面,一个是这几年积累的自有资金;一个是股东投资的钱,包括三家上市公司;一个是当地银行做一些支持,基本上比例是各占三分之一左右。
《英才》:有媒体称托普在四川的贷款高达10亿,并认为托普在银行的信用度遭到了怀疑,对此你怎么看?
宋如华:我可以不客气地说,那篇文章里面没有任何东西,全是推测,简直是冤枉我。我不是说报纸不可以批评托普,而是说必须要说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在报纸登出来以前,没有一家银行对我们产生过任何的怀疑,但是出来以后,有一些蛊惑人心的作用,但我可以轻易地反驳。
10个亿的贷款资金这根本不算什么,我在四川成都就有18个亿的存款,上市公司70%的股民资金还都存在那里,可是他们不知道,如果把这个说进去,谁还会说托普什么呢?他们在写这些文章时,没有一家媒体采访过我,问过我这些问题。
《英才》:外界认为托普缺少核心技术,在玩“空手道”。
宋如华:很多报道老是拿中国的具体情况跟西方发达国家比,说什么托普没有核心技术,没有核心的软件产品。托普现在100亿资产,换成美金也就是12个亿,但是像微软公司、因特尔公司,每年的研发费用就是30亿甚至40亿美金,更不用说间接技术支持了。托普如果拿这样小规模的资金比跟这些巨头比核心技术,其结果可想而知。
在中国只能想中国的事情,所以我们第一阶段就是找资金,通过自己的积累,通过资本市场,通过银行适当支持,应该说我们积累了一部分资金,有了这个资金以后我们要发展,于是我们要筑巢,要修基地,而且这样的建设计划正在进行当中,还不说现在就完成了。
《英才》:托普在全国范围内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的活动,是为圈人,还是为作秀?
宋如华:刚才我说过,托普这些年先是圈钱,再是圈地,接下来就是圈人。有了巢以后要引蜂,但是一些媒体对我们不了解,其实我们想要招收的软件工程师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高端工程师,我们招收的是软件制造工人,也就是软件蓝领。必须要看到,现在的大学生毕业以后,应该说有相当一部分是大事做不来,小事瞧不起,上班以后不会干事,我们现在培养的人才就是去了可以干事的人。
关于赚钱模式
“我们追求求异性思维”
《英才》:托普现在基本上走的是一种多元化的道路,不但有笔记本电脑、手机、软件、物流、金融、教育,还搞过媒体、足球,但是国际IT行业的一些巨头,像微软、IBM,走的都是专业化的路子,为什么托普要选择多元化,而不是专业化?
宋如华:只有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才有可能专业化。美国GE公司也多元化,摩托罗拉公司也多元化,日本的三菱、松下、日立都是多元化的,除非像微软有着自己强大的核心技术,才可以专业化。我们中国企业目前还不太具备核心技术。你看长虹搞专业化,电视机就下来了;而海尔多元化,电器就上去了,TCL也是如此。托普的多元化还有所不同,我们是围绕IT的服务模式搞多元化。我认为这种管理型多元化是可以优势互补的,我做了软件,再去做硬件是通的,因为我这个客户不仅需要软件,还需要硬件。所以,对于中国相当多的企业,自己本身暂时无法掌握核心技术的情况下,这种多元化发展之路对企业的快速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英才》:托普设置的金融集团,也是赢利模式之一吗?
宋如华:是的,我们有金融集团,主要是服务于集团内部,提供金融支持。比如我们销售不采取直接销售,我们的电脑很少在市场上看到,主要原因是我们的产品实际是销售给中小学,而不在市场摆摊设点。为此,农业银行每年支持我们8亿的受信,叫买方信贷。就是说农行提供钱,把这个电脑配给学校,学校平时通过教育,通过收费把钱又还给银行,我认为这个模式很好。托普手机现在也是这样运作的,大部分都是跟通信公司合起来,我们把手机给通信公司,通信公司把手机送给消费者,但是收取话费。
《英才》:为什么不直接销售笔记本电脑和手机?
宋如华: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国电器市场已经出现恶性竞争,这就是降价。我们这种增值服务不降价,避开了恶性竞争,这是托普最重要的特色,我们追求求异性经营,不随大流。计算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叫兼容性,但是我们是追求求异性思维。所以整个托普利润来源是在求异性指导下围绕IT服务开展的。
《英才》:听说托普一直没有动用从资本市场上圈来的钱?
宋如华:没有动用过,这是我们的一个决策。我一直坚持认为,股民的钱不能随便用。说句实话,即使有一天要用这笔钱,我考虑的第一要素就是投资以后要尽快变现。
《英才》:托普现在摊子铺得很大,让人想起当年的史玉柱。很多人担心你拿那么多钱去修那么多软件园,资金支持够不够,光依靠银行,依靠资本运作肯定是有风险的,如果资金链突然断掉,托普就会出现危机,在这个意义上讲,媒体的批评对你应该有某种提醒作用。
宋如华:我想托普和巨人完全不同。巨人大厦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一味求大,求高。其实建造巨人大厦是对的,史玉柱开始只打算修十几层,但是有高人说你那个太矮了,最后加到72层,一个企业是无法承受72层的大楼。他那时候脑子是混乱的,而我的东部软件园跟托普学院总共投资并不多,机械方面才3个亿,而史玉柱仅仅地下就用了3个亿。我们去年在上海销售已经超过10亿了,今年可以超过20亿,我用两三年时间,就可以把投资收回来。我做任何投资,首先是分析市场,永远不会把市场忘掉。
《英才》:有人说你跟牟其中都是资本运作的高手,都会炒作概念,你自己怎么看?
宋如华:我和牟其中像不像我自己不知道,有可能鼻子长的像,但那是两回事,你得承认牟其中玩资本运作很在行,还有外国的索洛斯,是资本运作的高手。资本运营是褒义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的一个产物。大家都说我在搞资本运营,但问题是人们对中国资本运营有误区,同时也被一些人搞乱了,包括牟其中。所以人们一说资本运营,就想起泡沫,甚至想起坐牢。大家都觉得资本运营是炒股票,圈地,就是倒买倒卖。我个人认为资本运营不过是所有经营活动当中的一种形式,而且不仅仅局限在资本市场,我们搞买方信贷就是典型的资本运营,把资本与产品结合起来,不直接卖产品。你看GE公司,下面就有一个专门的财务资本公司,这个公司实际上就是专门搞资本经营的,但是它总是跟着产品进行,比如GE生产的发动机,全部采取租赁方式,你知道我们托普也有一个租赁公司,因为以后的经营越来越要通过服务和特殊经营模式赚钱,而不是那种最简单,最原始的经营方式。你看,电视机就是简单的买卖,利润很低,我相信他们是亏损的。
《英才》:你对这种买方信贷的销售模式很欣赏?
宋如华:是的,我们搞买方信贷,搞租赁很稳健。但很多人不去认识这样的形式,不去研究,反而用陈旧的方法来反驳托普的独立思维。
《英才》:你觉得你有一天会陷入狂想,失去理智吗?
宋如华:不会,你要知道,我是物理学的副教授,我的思维永远都是理性占主导。
关于独家财技
“我们以投资换市场”
《英才》:你们众多的软件园有多少开始全面利用了?
宋如华:目前真正开始利用的可能有12—13个,30个软件园中有的是签了协议,正在投资,有些正在修建,到明年底,将有30个左右的软件园陆续建成。《英才》:这些软件园一般主要做什么?给人的感觉好像在于寻求系统服务项目,然后跟进。
宋如华:托普有这个特色,我认为中国成功的IT企业都是如此,比如用友、金蝶,因为中国财务要电算化,有了电算化才有财务软件,电算化软件要升级,现在就搞ERP,中国软件只能走务实的道路,它才有可能成功。如果你先研究出一门核心技术,再扩充市场,到现在为止,好像我还没有听说谁成功。核心技术没有那么简单,有很多的氛围,比如你有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有没有适合于搞核心技术的环境,有没有那么多资金支撑搞核心技术。微软公司每年研发费用30亿美元,才有Windows占领市场。
《英才》:一些媒体说,对托普的某些软件看不懂,甚至一些专家也说不知道这是什么软件,比如M++build是什么软件?
宋如华:是一个接口软件,我们很多客户有非常多的数据库,使用很多不同的操作系统,因此,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不同数据库环境下,就需要一个中间件。比如税务总局,有省税务局,下面有市税务局,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不太一样,我们的这个软件就起到一个转换的作用,一点不神秘,但是它起了这么一个作用。
《英才》:在你投资的30个地区,哪几个地区的关系搞的好?
宋如华:好谈不上,因为我们的关系是建立在投资换市场的基础之上,我其实很少建立深度的私人关系。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政府领导,会在我来投资的时候请我吃两顿饭,他们支持托普的建设,这样免去了很多的麻烦,而我们投资建设以后对当地经济建设也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几乎所有有托普投资的地方,工业带动作用是强烈的。
《英才》:地方政府给了托普多少系统性服务的项目?
宋如华:多少项目我没有统计过,举一个例子,比如在宁波,我们大概投资不到2000万,但是托普在宁波的销售收入每年超过了5000万。没有在宁波投资办软件园之前,我们也有办事处,但销售收入一年才500万左右。因为投资,我们得到了宁波政府的有力支持,政府信息化系统就是由托普来建设的。最近,淮南市把政府信息化系统给了我们,第一级工程有1500万,加上后续总共将达到8000万。南通市也是这样,一个社保项目和一个信息化系统,他们是以市场换投资,我们是以投资换市场。
《英才》:听说常州的软件园基本在闲置状态?而且把房子租出去了,搞起了房产生意?
宋如华:常州软件园本来就是收购金狮股份,金狮股份原来停产了两年,我们把它恢复起来的,既然是恢复,就有一个过程,实际上现在我们至少有将近300人在生产,每年大概可以生产20万辆自行车,应该还比较饱和。当然,那么多房子修起来以后,不可能一下子都用完,肯定是有一个过程。至于你说的房产生意,主要是有人觉得我们的软件园环境非常好,要求租用,我觉得这个无可厚非,投资可以,住房子也不是坏事,我顺便搞一点副业也是可以的。
关于员工收入
“几乎所有员工都有股份”
《英才》:这么多年过来了,托普是靠什么凝聚员工思想的?
宋如华: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这些年我一直要求管理层对员工一定要绝对真诚,不能对下面有任何的欺骗。早期,我们托普也是通过老总跟下面员工之间聊聊天,谈谈心,吃吃饭,喝喝酒,这也是凝聚员工办法,但不是长久之计,最重要的应该是建立一套对员工忠诚的制度,给所有员工一个比较能发现自我价值的平台。现代社会大家都非常关注经济利益,但是在托普,这种利益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利益,它是一种事业的利益,就是在托普平台当中可以发挥每个人的才能,绝大部分人在这里能够找到自我价值。
《英才》:有没有给员工设立职业生涯规划?
宋如华:对员工,我们一直在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我们的很多员工在工作一段时间,就会调换工作,很多人不理解,是不是老板不信任我,后来明白了这是锻炼自身最好的办法。其实一个人的能力是有局限的,如果他在很多方面做了事情,就是一个比较全面的人。另外,我们给员工提供很多的培训机会,交流机会。一个员工在公司里面有三个需求:一是基本的生存需求;二是寻求发展平台,发挥特长;三是整体的提升。我想,托普目前基本做到了这三点。
《英才》:你的员工有没有期权和股份?
宋如华:我们几乎所有的员工应该说都有股份,期权已经变成股权了,期权是一个期望值,股权变成正式的所有权,应该说所有的员工都有。但是基本条件是工作一年以后才考虑。
《英才》:员工的年收入是多少?
宋如华:都不一样,同类企业当中托普适当偏高一点。
《英才》:其他方面呢,比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给员工办理了吗?
宋如华:都有。我们严格按照劳动部门的政策执行。
《英才》:托普花巨资搞IT技术教育,在全国办了很多大学,你认为现在投资教育是追求社会效益呢,还是追求一种潜在的经济效益?
宋如华:托普办教育的出发点有两个,我自己本身在学校教了10年书,将来如果有一天真的不想搞公司了,搞教育也可以。教育是一个不错的终身职业,我觉得不会厌倦。但是对企业来讲,不是根本,不是赢利点。主要是我在经营过程中,经常感受到,中国IT行业职业化的技术工人比较少,于是我就萌发了托普办IT技术教育学院的想法,这个学院培养的学生正好与清华、北大、浙大这样的学校培养的人才进行互补。不少人知道我们自己制造的汽车车门关不紧,水龙头关不死,精密程度不够。这些精密程度是没有什么道理的,它就是一个工艺,也就是手上的功夫。改革开放以前,我们有八级技工,后来这些技校通通被弄掉了,工厂里面职工大学越来越少了,正规大学也没有配套培养这类人。所以托普就是要培养一流的蓝领工人。
关于富人生活
“我是个很单调的人”
《英才》:为什么创业初期的两个合伙人都离开你了?
宋如华:早期,我们从学校出来,遇到的打击太多太大。事实上,学院派出来从事纯粹的企业经营,最大的障碍还是思想上的障碍,因为搞创业不是凭想像,不是遍地都是黄金,要吃很多苦,最重要的就是要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可能他们两个人在这方面的心理调整要差一些。
《英才》:怎么看待你的个人财富?
宋如华:早期我出来办公司不是说为了要搞多大,只是想改善自己经济窘迫的状况。当时在学校觉得不是很舒服,虽然是副教授,每月只有140块钱,奖金加起来一个月200元钱是最多的了。
《英才》:有钱以后是什么心态?
宋如华:应该说我是一个比较平和的人,我的心态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在家里,我和老婆是平等的,但是我对女儿有歉意。办公司以前,我照顾她很多,但是办公司以后,我几乎没有管了,欠她很多。所以我准备了一笔钱供她大学毕业,前不久把她送到美国去了,她现在是13岁,刚上初一。至于我个人,我觉得自己吃饭是没有问题的,最差还可以去教书,不行也可以当农民,所以没有想过依靠财富让自己锦衣玉食。这个财富最终是社会的,谁也带不走,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都是社会的。
《英才》:有钱了,是否会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别人?
宋如华:我没有,也不太愿意回答媒体这样的问题。我身上没有名牌,平时吃饭很简单,今天中午他们给我打的饭,一点儿肉都没有,都是素菜。原来坐飞机都是普通舱,最近才坐头等舱,因为稍微宽松一点儿,可以休息一下,主要是人比以前胖了。不过,拥有财富有一个好处,可以帮助你做更多的事情,没有钱做事情受到的局限性大。
《英才》:怎么看当代社会贫富之间的差距?
宋如华:我觉得贫富之间差距是个严重问题,比尔?盖茨前不久遇到的麻烦也是财富差距带来的麻烦。为什么公众对他一下子有看法了,所以后来他成立了福利基金会,到处慷慨赞助。企业家考虑问题除了要发展以外,还要牢记回馈社会,缩小贫富差距。
《英才》:托普的税收情况怎么样?你个人去年交了多少税?
宋如华:去年,托普在全国交税达到1.7亿元左右,我个人在发工资时,都会交纳个人所得税,前年分股分了200多万,交了几十万的税。
《英才》:TOP意味着巅峰,托普的远景规划是什么?
宋如华:未来的托普我是这样想的,还是希望在IT增值服务发展,做到中国数一数二,做全球有影响的IT增值服务商。我们希望到2010年,达到2000亿人民币的销售目标。
《英才》:中国现在有很多民营企业家,你最佩服谁?
宋如华:我觉得互相之间存在学习的地方,但是让我佩服的人现在还没有发现。
《英才》:托普还打算进入媒体吗?
宋如华:原来是我们想办一个IT类报纸,实际上我们现在还有一份IT杂志,但是综合性的新闻类媒体我肯定不做了。如果国家政策允许,我会考虑把一份IT杂志做大,让媒体和公司的产业相结合。
《英才》:一般情况下,民营企业家有钱以后,个人生活都比较浪漫一点儿,你的业余生活什么样子?你妻子一直在美国,一个人在国内不孤独吗?
宋如华:我是个很单调的人,一点儿也不浪漫。我没有特别的爱好,从来没有打过高尔夫,摸过一次网球拍,前不久才开始打台球,也不出去玩,情人就更没有。
《英才》:你孝顺吗?
宋如华:孝顺也谈不上,我的父亲77岁了,跟我姐姐住在一起。我非常感激我的父亲,所以他的晚年比较愉快。姐姐和妹妹生活应该说相对比较稳定,不过她们都不在我的公司,妹夫在这边承包食堂,我们都是承包制,跟别人都是一样的,要竞争。姐夫在公司里待过几个月,没有干好,我把他开除了,现在自己做一点小事情。其实变化是有的,原来他们骑自行车,现在妹夫有辆桑塔纳,姐夫有辆奥拓,是我给他买的。
独立成篇
4000万买教训
《英才》: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你最刻骨铭心的错误是什么?
宋如华:如果从宏观上来讲,决策应该是不会发生错误的,我发生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没有把事情搞清楚以前,就作出了决策,这种决策的失败率很大。举一个例子,托普曾经狂热地呼唤国际化,其实我们连国际化怎么搞也不知道,我们引进了几十位洋博士,这帮博士也不太了解中国的情况,我们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怎么样,就是一个想法,托普公司发展壮大以后一定要国际化,但是后来证明由于我们对国际化的认识不深刻,什么叫国际化都不清楚,好像洋博士回来就是国际化了,结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英才》:几年以前,你曾经想做一个托普媒体集团,听说你为此交了4000万学费?
宋如华:对,道理一样,这就是我们对媒体太不了解,然后听朋友一说,宋老板你对这个感不感兴趣?他说可以搞这个东西,我一听不错,可以搞,就决定搞,但是隔行如隔山,我的教训惨重。现在看起来,托普成功的地方都在IT管理方面,比如说IT教育、IT物流、IT硬件,软件不用说了。办一个IT媒体可能可以,但是我们当时办的是两个综合性的报纸,加上我们国家的媒体政策根本不适合民营资金参与,很多地方我们都不清楚,失败当然不可避免。
独立成篇
做事的底线很低
《英才》:你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好,那种贫穷状况对你现在的经营思路,构成什么影响?
宋如华:因为生活在农村,与城市里的孩子比较差得多。我是1962年出生的,成长在“文化大革命”当中,1978年高中毕业,第一次没有考上,1979年才考上。我觉得农村出来的人最大特点是造就了吃苦的习惯。你可能注意到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一批做企业的人,应该说成了大事的人当中,绝大部分是农村来的。这与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环境不是很规范有关,不像西方,生活环境很规范,管理制度体系规范,我们不规范,所以要突破很多东西,从生理和心理上战胜很多困难。我的情况更加特殊一些,7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这一点对我后来影响很大。有句话叫穷人孩子早当家,没有母亲,孩子更要早当家了。我家只有我一个儿子,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应该说,我从小就承担了家庭的责任。
家庭优越的人可能在遇到问题以后,很快就会考虑怎么退让的问题。可是农村出来的人底线很低,大不了回去种田,正是这么一种思想,让我们战胜了很多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