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利·宾:与大象相处的艺术
晏和淘/文
你是否和你的上司一起打高尔夫或是一起去喝杯咖啡﹖还是只在工作的时候面对他,但从不和他进行工作以外的沟通,因为这些都实属多余?要么你表面对他惟命是从,背地
里怨气冲天﹖或者总是很佩服他在管理上的能力,但苦于没法交流毫无表现的机会?
斯坦利·宾实在是一个可恶的家伙。在他写的《驾驭大象:禅宗和与公司上级的相处》(Throwing the ElephantZen and the Art of Managing Up)一书中他写到:老板有时候就像大象一样,虽然他很庞大,但只要你方法正确,就能让他朝着你所指引的地方去。可他也写了另一本书,叫做《马基雅维里会怎么做?》(What Would Machiavelli Do﹖),讲述领导与部属的关系,重点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做一个强有力的管理者。现在他又回过头来对付老板了,重新讲述如何对付不同个性的老板。但是无论怎么样,有一些东西确实是我们职业生涯中不得不面对的。我们可能遇到的是一个通情达理的老板,也可能是一个难缠的家伙,无论他是好是坏,我们都必须要学会和他融洽相处。
宗教和管理有什么必然联系吗?斯坦利认为,公司只凭理性化思维来管理是不够的,成功的公司管理还必须辅之以宗教思想,例如佛教,只有和宗教思想结合起来,才能创造有效的管理,达到预期目的。这也是作者把管理学和禅宗联系起来的用意,而不仅仅是为了哗众取宠。从禅宗的角度去阐述在职业生涯中与公司高层的相处,处理好和上级相处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本书的目的。这本书是轻松的读物,讲了很多关于禅的隐喻,并在这些隐喻中暗示了各种情形中的处事态度和方法。由于作者本人也在一个国际性的大公司工作,他讲的事例都具有典型性,而不只是纸上谈兵。为了说明禅在上下级关系中的作用,作者还介绍了许多案例来讲述怎样面对那些人们所能想象到的各种工作处境。
实际上,斯坦利一直在探寻的只不过是如何让公司中的上下级关系变得更加融洽。这本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正是这本书指引人们正确去处理和上级之间的关系,以便达成共识,更好工作。在公司里,人际关系的问题是普遍地存在的。但是要处理好这个问题并不难,正像斯坦利说的一样:“这种技巧”就像“驾驭大象一样简单”。虽然庞大,但是总是很容易就找到方法。只要保持恰当的思维状态,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拿出不屈不挠的毅力。
斯坦利著作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也是一本关于禅宗的书。禅宗讲的多是关于修身养性的事,本书用了一种禅的态度来处理公司中上下级的关系,本身也是一种修炼。这些修炼使人们能够把那些看似难以处理的事件化解于无形。高级管理层虽看似不可接近,实际上也有最软弱的一面。这本书中有一些内容讲到了如何批评老板(没有把握不要轻易这么做):要让大象吃下苦涩的药丸,就必须在药丸外面裹上厚厚的奶油(如果要批评,尽量让批评动听一些)。在大象吃过药丸之后,还要注意如何面对愤怒的大象。(在老板因为受到批评而怒气大发,把怒气转嫁到你身上的时候,要“深呼吸”,要知道,忍受就是生活。)工作中为什么要修禅呢?因为有时候你必须尽量不那么情绪化,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各项工作。
这不是一本严肃的管理学论著,它还让你觉得有趣,有时甚至忍不住笑出声来。因为这些事情就真实地发生在你周围,你不得不因此而更佩服作者对事件和人类一些微妙行为和思维方式的绝妙观察力。这些事件看似荒谬,但往往就是这么发生的。
这本书把商业公司的部分管理理论建立在禅宗的理论基础之上,并把这个管理比喻为驾驭大象的简单理论。《马基雅维里会怎么做?》则是作者的另一本颇有意味的书。马基雅维里强调以强权来控制局面,无论从哪一点看,这都像是一本国外版本的《厚黑学》,它教人如何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审时度势,取得决定权。相对而言,《驾驭大象》这本书更加中庸一些,传达了如何学会与不同的上级相处的艺术,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来看,斯坦利怎么看都像一个既卖矛又卖盾的家伙,但是,一旦仔细读了这些书,你就会知道原来它们各自讲的是不同的领域这些理论不但不是矛盾的,而且正好相辅相成。
在这个畅销书作家不同时期的著作里,作者用了诸如马基雅维里、禅宗等不同时代和国家的文化系统或者理论来诠释现代公司里的问题,使自己的通俗化管理著作中不乏任意解构的幽默感。当然如果我们这样看待斯坦利先生的著作,他一定会拿出美国人的诚恳态度说,“不,我可是认真的。”
斯坦利·宾是《财富》杂志的一个专栏作家,他所为之工作的也是国际性大公司。作为一个“大象级公司”的高级职员,一个畅销的专栏作家,他自有他成功的一套理论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或许这些文章也正是他个人的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