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2002全球工商领导人网上峰会 > 正文

CEO网上峰会媒体专场实录(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10月21日 15:32 新浪财经

  

左一为《财经时报》总编辑杨大明,左二《东方企业家》杂志社副总编辑史颖波,右二为《经济观察报》总经理张忠,右一为《科学投资》杂志社副总编辑辛保平。

  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和美国《商业周刊》共同举办的“2002年全球工商领导人论坛暨《商业周刊》第六届CEO年会”定于2002年10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为扩大此次论坛影响,《商业周刊》、中国企业联合会、新浪网联合举办中外CEO网上峰会论坛,国内外的主流媒体也将对这次网上峰会进行充分的报道。2002年10月21日下午15:20--17:00,在新浪网举办了媒体CEO对话专场。以下为这次媒体专场的实录全文:

  大家好!

  主持人(《财经时报》总编辑杨大明):2002年CEO网上峰会媒体专场现在开始讨论!

  今天下午到会的嘉宾有三位,请各位先介绍一下。

  史颖波:大家好,我是史颖波,是《东方企业家》杂志社副总编辑,很高兴来参加这次活动,张忠:大家好,我是《经济观察报》总经理张忠,不知道大家读过没有我们的报纸,非常跟感谢新浪网提供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做交流,欢迎大家能够提各式各样的问题,下面,我把话筒留给下一位嘉宾。

  辛保平:大家好,我是《科学投资》杂志社副总编辑辛保平,很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交流,同时很高兴向各位同行和前辈学习。

  主持人(杨大明):今天的主题是媒体的风格,今天有几个特点,今天到会的是经济类、财经类的报纸。另外这几家媒体这两年都是以市场化报刊的取向作为自己发展的定位的。媒体风格是一个很开放的话题,过去说风格可能是比较外在的表现,比如报纸,或者一个杂志的设计,包括标题、版式。这几年大家越来越强调报刊的商品属性,特别是市场化的选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最大的变化或影响就是有一个自我选择和自我创新的空间。

  应该说《经济观察报》在创刊时间不算太长的一年中,国内的财经媒体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媒体的风格的角度也有很多的感受和想法。

  张忠:我先抛砖引玉。《经济观察报》是2001年4月16日创刊的,在这之前,我们曾经做了比较长时间的一些筹备,包括对风格的一些考虑。我们认为,我们理解这样风格的概念,我们从两个方面理解,一个是产品本身的风格,第二个是文化的风格,因为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产品,另外也是与人打交道的一个行业,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文化方面的传递,文化的风格直接会影响到产品的风格。最外在的表现还是产品的风格,如何对产品的风格进行定位呢?首先,第一要做的工作就是读者的定位,只有读者的定位做好了,产品的风格才会相应形成。

  我们在做读者定位的时候,我们特别瞄准了中国目前正在成长的一个新兴的一个阶层,这个阶层是以有知识、有财富、有未来,同时也是有权利的,是以“四有”概念为代表的一个阶层的成长,我们把这个阶层定位为我们的读者,为他们服务,产品的风格就会渐渐出来,产品的风格本身要有一定的时尚,观点要前端,要尖锐,内容要有深度,要有深度的解析的能力。

  主持人(杨大明):在2000年底的时候,你们筹备的报纸,一开始就把报纸的风格和定位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的?换句话说,就像一个人一样,首先外在表现,是西装还是中式对襟小褂,包括看什么书,去什么地方消费,包括对时尚文化的追求都是作为风格的总体把握?
  张忠:对。我们要求记者的行为方式也要跟读者很接近。我们倡导一种“贵族文化”,要自尊、尊重别人,要自信,要宽容。同时行为方式要比较符合贵族的方式,待人要彬彬有礼,希望把这种观念,把它的行为放到他写文章的态度中去。

  主持人(杨大明):记者一开始要适应一下?向他们灌输这样的一种文化理念?
  张忠:这是引导型的,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要不断强调这种东西。

  主持人(杨大明):谈谈《东方企业家》在上海的情况,对风格是否也要有一个城市,或者是文化,这跟杂志的定位也有关。
  史颖波:跟主持人所讲到的一样,媒体的风格的话题是非常复杂的,甚至有点深奥和人文的话题,就像人有人格一样,报刊也有报格,就像人格的形成有先天的禀赋所带来的因素,也有后天外在的环境和内在修养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形成一个人的人格。与此类似,媒体报刊风格也是这样一个形成的过程。媒体先天的因素包括诞生之前由谁生下这个孩子,由谁办这些手续,各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它的禀赋的不同。出生以后,有各方面的原因,有外在环境的原因,比如我们看到了很明显的不同,在中国南北两方的报刊风格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外在的环境。

  对一个杂志的内在环境来讲,也决定了它的风格的不同。东方企业家采编中心在上海,有二三十人,我们这本杂志上海浓厚的商业、经济氛围就体现在我们的杂志中。比如说,由于我们地域上的特点,比如我们的封面故事就是“上海新贵”,介绍上海在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些创造财富,追求人生价值的年轻的企业家。

  主持人(杨大明):举一个例子,刚才你说了上海新贵。
  辛保平:上海新贵写得很好。

  史颖波:谢谢。

  主持人(杨大明):你们和海外的媒体也有这样的沟通是吗?
  史颖波:国内很多媒体都有海外背景的支持,无论是自己刻意去模仿,比如《二十一世纪》在学《莲花早报》,大家都在努力吸收国外这种先进、成熟、成功财经媒体的风格和特色,《东方企业家》一开始也是立志成为一个在国内有影响的财经类的杂志,我们也借鉴了国外一流的财经媒体的版式、手法上的特点,一创刊就站在比较高的起点上,为我们的读者来服务。


图为《科学投资》杂志社副总编辑辛保平

  辛保平:我同意《经济观察报》张总的意见,报纸的风格和杂志的定位和读者的要求是分不开的。现在《科学投资》从今年1月份改版以来,现在不管他形成了什么风格,但是有一定的特点。去年五月份办这个杂志的时候,开始定位是准备做高端杂志,从宏观方面更多的提供宏观的分析和理性的分析。做了半年以后,发现这条路行不通,曲高和寡。欢迎这本杂志的人都不是我们的目标读者,是学界的人、政府高官来看。我们确立的目标读者是有30万以上自有资金的人,有富余资金可以用来投资的人群。现在做到这么高端的话,他们接受不了,后来就提出了操作性,年初我们进行改版,走两条路,在封面文章和特别说话这一块,大众的阅读兴趣,更多的是做了对富人的解剖和剖析,专访他们成功的分析。这方面是满足高端的读者的要求,了解社会高层的生活方式。还有直接目标读者,是比较重视操作,在操作内容方面占到三分之二,非常注重实用性。我们研究了很多同类的杂志,大多数是走两个极端,要不是操作性特别强,但是文字无法读,非常粗糙,要不是文字非常好,操作性又不行。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下调整,进行了一下探索,目前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主持人(杨大明):你们比较注意策划性的封面文章是吗?
  辛保平:对,我们杂志非常注重策划,我到中央财经大学讲课也是讲新闻的专题策划。封面文章和特别说话这两个都经过了精心的策划,一般来说同时在准备的有四五个选题,最后完成的时候,再根据当时读者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来选择一个选题。目前来看,大家还是比较欢迎这种方式的。

  主持人(杨大明):办报纸,首先办报的人有一套想法,最早是给我一笔钱,给我一个想法,给我人就可以做一份报纸或杂志。现在这两年变化了,光有想法,有人,有钱还不行,还要有市场的定位,到底卖给谁看的要定位好。刚才说把记者和读者的角色要尽可能接近,当然首先要熟悉读者的生活和想法,参与到他们的生活当中。

  我一天到晚为一个事情比较头疼,就是记者的问题,刚才张总说的是比较高的追求,记者跟读者群体能够融为一体。现在大家说财经记者比较年轻,刚刚毕业就到了这么一份报纸或杂志中来。你们是通过什么方式让他们更多的认同这个理念,因为风格是很抽象的,是通过怎么样的方法来体现的?
  张忠:一开始要有一个总的理念,除了定位以外,还有一句话,我们认为我们的读者也是几位一体的,读者又是我们的作者,又是我们的朋友,又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是四位一体的。这样一来,我们的记者跟我们的读者在写作方面是平等的,我们希望他们跟读者,跟合作伙伴做一个深入的交流,必须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层次能够和读者平起平坐,我们的读者不仅在读我们的东西,而且可以提供一些资源,帮助我们的记者进行提高。所以我们在这方面首先强调这个概念。第二,我们也是希望有工作两年以上的,有一定采访经验的记者直接进入报纸,因为我们是一个成长性的报纸,还没有过多的时间来对一个普通的记者进行培养,如果不能够迅速取得业绩的话,跟不上报纸发展的步伐,会被淘汰的。总的来说,我们还是希望用一些成熟的记者。我们在初期也定了一个制度,有一个方向,自己培养一些主力记者,给他们荣誉,让他成为普通记者偶像性的人物,让大家模仿。一个报纸刚刚开始的时候,对记者很难进行教育,不可能每天都言传身教,这样一来,我们定了一个方法,比如说自己培养记者,让他逐渐成为资深记者,成为本报的主笔,成为本报的首席记者,这样一来,很多人就会瞄准首席记者,看他怎么写稿子,怎么选题材,平常怎么跟人打交道。这样让大家去模仿他,先模仿一个偶像,先在报社内部形成一个明星式的东西,然后不断对少数几个偶像进行修正,让他符合报社的文化。

  主持人(杨大明):对少数的资深记者或首席记者给比较多关注?
  张忠:比较多的关注,甚至有一些的荣誉和待遇。用这种方法来进行的。我们四月份出报,三月份一下来了七八十人,一下来了这么多人无法进行短期内很好的教育,只有让大家在模仿中提高自己,修正自己。

  主持人(杨大明):榜样就在身边。

  张忠:对。

  主持人(杨大明):《东方企业家》的记者是什么样的呢?
  史颖波:我们有两方面,一个方面是在台湾有很好的合作伙伴,请台湾《远见》杂志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过来,介绍他们的经验,他们是怎么做记者的,他们对新闻质量追求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传递给我们。这种交流非常重要,让我们开阔视野,看台湾的记者是怎么看待一个新闻的。台湾跟全球经济的接轨更早和更成熟,看问题的视野更全球化,更地道一些。这种交流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

  另一方面,对自身来讲,建立一套自己的流程和规章制度,保证有一个铁打的营盘,激励大家多写文章,多跑新闻,多做工作,能够尽早出名,有这么一套机制激励大家。同时让记者尽快能够成熟起来,这套机制是我们跟台湾学习,自己揣摩出来的。

  主持人(杨大明):请问史颖波,《东方企业家》是不是海派媒体的主流代表,与北京的财经杂志,及深圳、广东的主流财经杂志有什么异同?
  史颖波:海派和京派之争,各个方面一直争论不休,也没有定论。很早,我们就可以看到,不仅是杂志,报纸上海派和京派之争从版式上就很不一样,我们看北京青年报和上海的报纸来看有很大不一样。这个说法由来以久,是不是《东方企业家》是海派风格的代表呢?我们《东方企业家》的特色之一是在上海有这么一个力量,上海的地域特色非常突出,这是区别于其他媒体的一个方面。

  主持人(杨大明):概括一下你们的风格,比如说“四有”什么的。
  史颖波:我们有这么一个理念,办刊方针是四个词“公正、正派、建设性、专业”。总编辑也不断地向管理层和下面的记者员工来传递这个理念,不断跟大家说要这样那样的办杂志,目标是在两年内,一年内办成一份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杂志。

  主持人(杨大明):有一个目标吗?比如台湾《远见》那样的风格,对你会有直接的影响是吗?因为在上海,大家有一种观点,本土媒体有一个本土的特色,大家一般理解,台湾的媒体非常强调文化背景,文化积淀,可能上海也有这样的历史上形成的特色,中国也是在早期的商业、金融发展过程中有这样的背景。你们做过这种比较没有?
  史颖波:我的感受是这样的,我在加盟《东方企业家》之前,去上海的机会不多,后来加盟了《东方企业家》以后频繁地去上海,北京和上海进行比较,上海这几年变化非常快,城市规划和建设俨然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了。跟上海人接触来讲,我的感受是他们很小资,这种感受跟北京是完全不一样的。我想这种感受,这种情绪自然而然地肯定会体现在杂志上,无论是版式、杂志和颜色的运用上,都会体现中海派的小资的风格。这也是因为上海发展得非常快,已经成为了经济金融的中心,所以我们也在上海设定了我们的采编中心。

  主持人(杨大明):编辑部有多少人?
  史颖波:在上海有二十多人。北京有六个人。

  主持人(杨大明):《科学投资》人是最少的?
  辛保平:目前是四个人。我们是编产合一的,工作量非常大,在杂志的风格上也是这样,我很同意张总的意见,我们认为媒体的风格就是人的风格。但是我们的管理方式和《经济观察报》正好是背道而驰的,你们是建立一个楷模让大家来向他学习。我们是提倡个人的风格,因为我们在选择人的时候,你们要求有两年的工作经验,我们的要求是没有媒体从业经验,但是有专业的知识。为什么呢?因为在我们这里讲充分的民主和绝对的集中,充分的民主就是在选题做出来以前,可以充分发表意见,但是一旦选题确定以后,必须按照总的策划方案来执行,不允许有个人的意见搀杂在里面,即使有个人意见,不能表现在文章里面。这个杂志的特色就是在这里,我们都做专题,目前的封面文章也都是专题,一个稿非常大,同时有好几个人共同完成,如果每个人都体现自己的风格,这本杂志就散掉了。在进行选题讨论的时候可以充分发表意见,一旦确立选题,必须按照选题策划来执行,包括文字风格,包括文章的结构,必须要按照选题策划来执行。

  另外,我们也不能埋没个性,我们也在培养自己的名记者,有一些栏目专门指定又某一个人来做,在这部分我们不干涉他,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风格,比如“风险投资”这一块,我们有一个记者叫周惠平,在风险投资这方面比较有名,他做案例分析,我们充分尊重他的风格。所有的编辑部都是这样的,在封面文章和特别说话这两部分,是充分的民主绝对的集中,但是我们也给他们发挥的余地。最后杂志形成的风格是,主线非常单纯,很明白,分支上又能体现出各自的个性来,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在这方面,我们跟《经济观察报》走的是两个路子。

  张忠:我非常想听听杨大明的意见,我们说风格是媒体本身的个性,你从《工商时报》到《财经杂志》、到《财经时报》,这几份媒体在业界都是非常有个性的,我想听听你对风格的看法。


图为主持人《财经时报》总编辑杨大明

  主持人(杨大明):风格跟时代环境、时代背景、市场环境的关系特别密切。89年的《中华工商时报》当时创办面临的一个最大、最迫切的问题是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我印象特别深,当时到工商时报以后,市场经济还不太好提,当时提的是要不要承认商品,工商时报确定了一个思路或者说立场,就是一定要为改革,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去呐喊,要为中国的民营经济进行报道,推动这种力量的成长。当时很快就有一种代表市场改革,推进市场经济建设的地位确立了。《财经杂志》在98年创立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98年3月份两会召开,本届政府正式开始执政,朱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哪怕前面是万丈深渊还是地雷阵,我们都要一无反顾,勇往直前。当时大家有一个判断,中国在未来,中国的经济制度变革肯定会成为一个特别重大的主题。只要我们真实、客观地、及时地把制度变革的话题,或者说这样一个主题进行推广,代表这种声音,一定会有读者来关注这个话题的。所以《财经杂志》很重要的一点是关注制度变革。《财经时报》是比较早创办的,在99年6月份创办,当时的市场环境已经开始有一种所谓投资人的概念,或者说投资者的概念。当时按照这一思路做了几年以后,今年3月份又做了一个调整,把原来的周三的报纸改回到周报,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这里,回顾调整的过程也能感觉到,99年对投资人、投资者概念的认识还是有点一厢情愿的感觉,我们认为我们要培养这样一批读者,看起来有些地方是有一点过高估计了当时的社会财富积累情况,特别是中国市场经济环境本身是不是有一个允许个人财富和社会财富同步增长的背景。现在看起来,是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的。我们现在揭示的重大主题,比如对于市场经济的规则的建立,包括对于一些证券市场造假问题的批判,都反映了读者和社会环境的结合方面是否能扣得很紧。所以我认为《财经时报》现在的定位和风格是尽可能找到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更多的是希望能够对经济环境做一些分析,对经济状况,对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做一个分析,这是我们现在的想法,正在往这方面努力。

  主持人(杨大明):张忠,《经济观察报》最近瘦身了,你评价一下,这是否是一种趋势呢,也是一种风格?
  张忠:改瘦报有几种考虑,我们版芯比较窄,用宽纸有点浪费,从成本上考虑,用窄纸以后,从成本上节省了一部分费用。另外改窄纸,跟北青报的广告尺寸是一样的。

  主持人(杨大明):现在广告尺寸是一样的?
  张忠:对,跟北青报的广告尺寸是一样的,我们跟北青报一样以后,就省掉了很多广告商投放广告时候的重复制作的费用,我们考虑这样的窄纸跟《财经时报》的窄还不一样,《财经时报》更窄一些,谈不上什么趋势,还是从自身的角度来考虑的,因为宽幅的东西折叠起来,携带不太方便,另外成本、美观,从制作的角度来说,窄报更适合于大家阅读。

  主持人(杨大明):也是一种时尚,或者说平面纸介媒体的一个风格?
  张忠:对,也是带有一种趋势。因为现在国内的报纸,像英文的排版,基本采用横排,对窄报阅读起来是方便的。但是台湾和香港的报纸没有窄报的概念,因为大量的是竖排的,不需要改成窄报,国内都采用横排,跟英文的一样,采用英文的窄报模式也是不错的。

  CEO网上峰会媒体专场实录(二)

  CEO网上峰会媒体专场实录(三)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每月5元享用15M收费邮箱 网上购买3分钟开通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2002全球工商领导人网上峰会专题
 相关链接
东软刘积仁、SUN宫力做客新浪(实录二)
东软刘积仁、SUN宫力做客新浪(实录一)
2002CEO网上峰会嘉宾李甬简介
2002CEO网上峰会嘉宾杨振宇简介
2002CEO网上峰会嘉宾杨大明简介
2002CEO网上峰会嘉宾宫力简介
2002CEO网上峰会嘉宾刘积仁简介
2002CEO网上峰会主持人高在朗简介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 每月只需5元钱 图片铃声随心换!
· 加入新浪短信联盟 有钱一起赚!
· 用图片铃声许下秋天爱的誓言
· 下载鸟啼铃语 获彩屏手机
· 越洋短信 万里传情
· 爱意撩人之--指间流淌的爱情
头条新闻
(30元/月)
体育新闻
(0.2元/条)
非常笑话
(0.5元/条)
两性学堂
(0.5元/条)
你的手机: 手机密码:   > 快速获取密码
图片  铃声  言语  自写短信  游戏  订阅分类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下鸟叫铃声获手机
《薰衣草》
《蓝色生死恋》
《我的野蛮女友》
《桥》-啊朋友再见
[戴佩妮] 你要的爱
更多精彩铃声>>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分 类 信 息
:在职研究生班招生 
   珠江绿洲新鲜生活
   美国林肯大学MBA
   招聘资讯一网打尽
   云豹吉普首汽专卖
   清凉盛景山间别墅
   美容美发瘦身减肥
:完美学涯华申留澳
   游山玩水赢大奖!
:淄博腰腿痛专科
:项目管理资质认证
:深职院语言培训
:十佳楼盘网上展会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51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