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无价
文·唐俊
年营业额不过15万的长江科技同拥有7661亿总资产的中银香港,在今年7月相继在香港上市。纵观整个招股过程,国际资本市场和广大投资者的追捧,乃至首日上市的表现,在两
者完全不成比例的竞技中,长科竟然稍胜一筹。究其根源,胜出的惟一解释,就是对李嘉诚和公司管治层的信赖,以及长科管理团队的有效运作。
凸显团队能力的长科
作为下半年香港大型上市集资活动第一炮,7月2日长江生命科技集团宣布公开接受申请,配售及公开发售13.07亿股,每股作价介乎1.8~2港元,集资额介乎23.58~26.2亿港元。基于眼前整体投资环境欠佳,全球资本市场的领头羊美国生物科技股半年中大幅缩水五成,公司的底蕴仍在“烧钱”阶段,长科管理层精心应对,凸显了以李嘉诚为首的团队魅力,以唤起资本市场和广大散户的投资意欲。
①超人李嘉诚的又一承诺
李嘉诚点石成金的超人本领,经历过无数次验证,已被欧美基金和香港投资者视为亚洲版的巴菲特。因此在上市前,长科巧妙的利用了管理层灵魂李嘉诚这张大牌,以争取资本市场和广大拥趸的信心。
制造憧憬
小超人李泽钜现身媒体,透露进军生物科技的原创者是李嘉诚,权衡考量后决定将长科纳入长江实业麾下,由长实拥有其中的60%股权,余下部分归李嘉诚及家族成员持有。如何打造长科,被视做李嘉诚另一个承诺,肯定给人带来成功的预期。
巧妙登场
7月3日,长科举行新闻发布会,原本安排在公司所在地——新界的大埔工业村,临时移至位居香港资本市场核心地带——中环的长江中心。当招股记者会接近尾声时,李嘉诚以路过身份从侧门进来,并表示不会回答问题。作为香港媒体时时刻意捕捉的焦点,任何传媒的前线人员都不想错失良机,在大批记者的围簇下,李嘉诚被留在了会场,并回答了提问,并多次强调对长科绝对有信心。由李嘉诚粉墨登场,亲自发功,长科上市和发展的秀丽前景必然会事半功倍不胫而行。借风驶船。长科上市前夕,以退为进,曾向有关机构提出申请多项豁免要求,主要包括接受李嘉诚对长科管理层无影响力,应不属于管理层股东。不出所料,在TOM.COM审批上备受各界批评的香港交易所,这次否决了长科的豁免要求,上市科认为李嘉诚本人或透过长实,都对长科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依例明确界定为管理层股东。于是在长科的招股书上,作为经过港交所确认作实的管理层股东,李嘉诚本人无形中同长科划上了等号,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法,无疑是给予投资者更加明确的暗示和信心期票。
②令人信赖的管理层
目前评价长科质素高低尚言之过早,但由营商和科技两类专才组合的管理层清晰可见,凭借其专业背景和过往经营业绩,管治一家颇具规模而又打正旗号从事生物科技的公司,足以引起人们的信赖和追捧。
长科集团主席李泽钜、集团总裁兼行政总监甘庆林和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投资总监叶德铨属长和系整体管理班子的主要成员,在相关公司中占据最关键的职位。李泽钜为长实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和黄副主席、港灯执行董事、长江基建主席。甘庆林为长实副董事总经理、和黄及港灯执行董事、长江基建董事总经理。叶德铨为长实和长江基建执行董事、TOM非执行董事。他们的管治水平和营运能力,若以在长和系十多年的业务实绩验证,无疑应获得社会的肯定。
长科的其他4位副总裁则分别兼任营运、科技、生产及财务总监,拥有工商管理项士、生物博士、工程博士、资讯系统及应用财务项士类的相关学历;或在渣打银行、美国运通、通用电器、太古集团等跨国企业浸润多年并担当重要职位,或在香港、加拿大等地的大学及学术机构中讲学授业、进行科研并出任学术领头人。
在上述7位执行董事之外,长科还委任了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前主席关超然和CIBC World Markets亚洲区董事总经理Tulloch为非执行董事,Amara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Corp.之主席及行政总裁郭李绮华和香港大学商业及经济学院院长王于渐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管理层导入这些重量级人物,在借重其会计师、企业家、金融家和经济学家的专业所长的同时,通过他们的中介作用,将有效实现同跨国公司合作、本土企业董事体系内外结盟、银商联手及商学合流,从而构建出全方位的商业网络。对股市新丁长科来说,不仅可增加公信度和人脉关系,更可以强手联合,缔造新的商机。
③天价张令玉及其研发队伍
作为科技带头人,张令玉获赠公司的6.24%股权兼可参与研究成果商品化分红。事件曝光后,各种揭秘式新闻便不断出现,长科均以太极式应对。在以“天价”买下这个神秘人物背后,长科有着自己的盘算。长科的创办应属概念先行,向前迈步中对知识的渴求明显甚于资本,新经济的标志亟待科学家的涂抹。张令玉拥有长科需要的科研班子、美国专利和独立的知识产权,李嘉诚可带契张令玉轻易突破财力和经营的局限性而一展所长,这种良性互动的基础使结盟迅速成为现实。同时张令玉曾出任过香港多间公司的董事或股东,对资本市场运作绝不生疏,其科研方法十分重视应用,在崇尚实干中充满激情,同长科希冀知识为资本服务的思路十分合拍,使业务可得以顺利推进。此外,李嘉诚的企业历来就具有前瞻性,不会画地为牢,张令玉只是长江生化科技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以骨引马的方式在震惊世界的同时,已将长科吸引人才的大门向顶级科学家同时开启。为表露公司从事生物科技的底蕴深厚,长科一反上市公司只对外介绍少数高层人士的传统,管理层在人力资源披露上敢为天下先,将项目经理级的人士资料亦公诸于世,属下定位为高级研究与开发及技术、高级业务拓展、高级财务及行政员工共有45人,其中博士16人,硕士20人(包括工商管理硕士9人),具有透明度的高资质员工队伍,势必大大减轻投资者的疑窦。
④不离不弃的投资银行家
曾赢得“红筹之父”美名的梁伯韬,借助与李嘉诚的不解之缘,同长和系的20多年合作中,从未失过手。1981年,英资获多利安排国际城市上市,梁伯韬首次为李嘉诚效力。1987年,已过档美资万国宝通时任副总裁的梁伯韬一显身手,在全球股灾前,把握时机为长和系中长实、和黄、港灯和嘉宏安排供股,以便其拓展海外市场,集资103亿港元,创下当年香港股市最高供股金额的纪录。2000年,百富勤倒闭后率部下到法国国家巴黎银行揾食的梁伯韬,继续得以李嘉诚的青睐,并不负众望,一手策划了TOM.COM招股获669倍超额认购的闪电行动。
此番梁伯韬再次为李超人亲自操刀,长科上市保荐重任根本就没有悬念。此外,长科为避开市场对业务进展的妄加揣测和基因改造及重组技术将面临的困扰,在项目科研技术、研发成果及商业化进度上,管理层刻意凸显长科所独有的特点,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以吸引投资者留意。
诉诸改革的中银香港
中国内地银行业亟待寻求一条迅速走向商业化的途径,卓有成效地进行深层次改革,以新的状态迎接入世后的挑战。欲开一代新风的中银香港上市,无疑可以起到示范作用。7月14日,中银香港宣布在港招股,迈出了内地国有商业银行在境外上市的第一步。为确保成功,有关方面作出了相应的部署和大量的改革手段。
①提高资产质素
针对投资者高度关注坏账问题,一直以来诟病中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中银香港利用重组改革和上市之机,大幅处置不良贷款,明显降低坏帐水平,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着眼于制度建设,从机制上防范新增问题贷款,希望以此可以令银行前景看高一线。
中银香港有意借上市契机,对呆坏账做一次彻底清理。过去3年中,在作出大额呆坏账拨备的同时,更分别作出约33亿、111亿、104亿的撇账,连同今年6月再向开曼群岛中银分行出售114亿不良贷款,中银香港共处理了逾600亿港元的不良资产,相当于香港一家中小型银行的总资产,从而使不履约贷款率降至9.1%。
②组建全新的董事会
中银香港董事会由13人组成,包括1名执行董事、8名非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采用这种港企中独有的组合,新颖不在于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分离,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独特之处主要是这一全新的架构中,十分突出董事会同公司高级管理层的分离和各司其职。
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方面,中银香港着意挑选了4名重量级人物。曾任花旗集团、花旗银行副主席以及多跨国企业董事的贾培源,现系宾夕法尼亚大学高级研究员。拥有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的冯国经现为市值逾200亿的利丰集团、香港机场管理局及香港大学主席,同时兼任香港9家上市公司(包括3家恒指成分股)的非执行董事。48岁的单伟建曾为JP摩根集团董事总经理、宾夕法尼亚大学商学院教授,现任韩国第一银行、宝钢及台泥国际董事会成员。东方海外主席兼行政总裁董建成,曾任香港总商会、香港船东会主席,现为香港多家公司董事。借助于他们丰富的国际关系或金融管理的经验,可确保能较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③引入策略性投资者
在积极寻求本地华资大户支持,着力营造上市效果的同时,中银香港引入了业界策略性股东,不仅是从巩固业务基础和未来的合作发展考虑,更希望借助于战略投资者之手,对内地银行业的系统性改革发挥功能性的影响。
由董事长刘明康亲自出面,邀请渣打银行入股,作为策略性股东。渣打慨然应允,斥资5000万美元,购入中银香港2.5%的股权,更承诺一年内不会出售。尚未进行路演前,中银香港已争取到本地华资财团普遍的支持。李嘉诚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会认购中银,五大地产商包括长实、新地、恒地、新世界和信和相继出手,其他富豪亦不甘落后,认购5000万美元的大户多达40家,全部华资大户获分配超过3亿美元,占到集资总额25亿美元的12%。给中银上市增加了信心。
④加强与市场的沟通
为重塑企业形象,中银香港利用上市,加强了同市场的沟通,精心组织了国际巡回推介等交流活动,由公司最高层亲力亲为,向客户解析业务现状,强调按国际惯例行事,努力增加企业的透明度,希冀用坦诚相见的革新姿态,换取投资者的认同和认购。
中银香港巡回推介的活动,一切围绕着投资者进行。既举办大型招待会,又出席无数一对一的会议。为加拿大某个投资者,刘明康亲自率队由纽约飞往多伦多,1小时会议结束后再飞回美国。路演的最后一场会议在波士顿,中银派出了7人代表团,对方只有1名不到30岁的女性,她问了很多问题,涉及技术性并十分敏感,刘明康耐心解答逾个多小时,最终她代表公司入票5000万美元,对中银香港投下信任票。
此外,冒着可能背上国有资产流失罪名的风险,中银大胆借鉴香港企业的集资手段,用还富于民的新方式做招徕,希望借此能制造出散户追捧的效应。
意料之外的竞技结果
今年整个7月中,香港股市始终处于阴霾之中。前有美国道琼斯指数在3周内下跌约20%,外围气氛持续转淡;后有本港资本市场自乱阵脚,一份退市咨询文件触发恐慌性抛售,从而引起大市全面下挫。与此同时,信心爆棚的长江科技逆势而上,锐意改革的中银香港紧随其后,相继达至预期的上市目标。然而在成功的背后,仍有许多值得探讨的话题。
在认购方面,在外围风声鹤唳的情况下,长科招股反应仍然不俗。公众人士认购获得超额120倍,冻结资金316亿港元。国际配售亦超额10倍。而希望一飞冲天的中银香港,强行登陆的招股可谓是差强人意。公众人士认购获得超额26倍,冻结资金532亿港元。国际配售超额4.3倍。
如果说在招股认购中,长江科技和中银香港两者是叮当马头,后者顶多输掉一个马鼻,那么上市当日的表现差异,则更是出乎人们的预料,甚至于让许多行家也大跌眼镜。
上市前后,围绕长科的各种揭秘式新闻不断出现,频率之高为近期香港资本市场中罕见。而美国生物科技股在月初创下了1997年来的新低,势必让人们对上第二板市场的高风险股更加胆寒。应当承认长科上市的表现,虽远不如当年TOM.COM那般精彩,但对投资者多少算得上有所交待。在7月16日的首个交易日中,长科成交达6.65亿股,最多时升幅达13.75%,最终以高于招股价7.5%收盘。并以约138亿港元的市值一举成为本港创业板的龙头老大。
挂牌当日,中银香港举行了盛大的庆功酒会,为18个月的上市历程划上句号。特首董建华及一众政府高官、财经要员、商界大亨和城中名人纷纷出面捧场。尽管拥有各方的祝福和以吉祥号码(2388)问世,也并未能扭转出师不利的形势。7月25日的首天交易中,由于欧美基金大手置货,在招股价上昙花一现后,中银香港便掉头向下,最多时下挫5.88%,最后以低于招股价4.7%收盘。一直到16个交易日之后的8月19日,股价才返回家乡。
形成两者差异的原因
淡市中在避难法则驱动下,资金一般易于流向重磅而稳健的银行集团,拥有85年历史的中银香港应属首选,而问世不到两年、业务充斥风险的长江科技不但能与其平分秋色,甚至掩其气势,当中自有其过人之处,值得业界深思。除了在上市目标清晰化、定价水平合理化方面长科都略胜一筹之外,在以下两个方面也看出长科与中银香港之间的差异。
①管理团队能否令人信赖
一个企业的赢利能力、增长速度、主业清晰度、发展战略和透明度,资本市场十分在意,并不时予以评价调整。而当企业出现一个值得信任的管理团队后,上述评估自然就有了定案,也就更易于作出投资决策。
以管理层股东李嘉诚为灵魂,在长和系管理班子中的关键职位上浸润了近10年李泽钜、甘庆林和叶德铨为核心,再辅以营运、科技、生产及财务方面的专才,所组建的长科管理团队,既有历史的业务实绩佐证,又引入能与时俱进的新血,无疑较易获得社会的信任票。
标榜注重企业管治结构改革的中银香港,其管理团队被分析员判读为官本位色彩依然十分浓厚。在推出的全新架构中,20名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绝大部分鲜有外资银行的工作背景,他们能否在带领企业在香港金融市场上有一番新的气象,以至于带领中银香港走向国际,投资者需要时间来验证。
②外部因素能否为我所用
除了投资银行的襄助外,传媒的作用亦不可低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而在两制中的香港,利用第四权调动舆情堪称一门专业。管理团队若能利用传媒等外部因素为我所用,企业定当获益匪浅。
尽管各种围绕公司的揭秘式新闻不断,长科在应付裕如的同时,注意调动传媒对业务前景作全景的报道,有效显示趋利避害的手法,业务些小的短处逐渐被忽略,代之以五大领域、2500亿美元的市场,美国专利、108个商品,研究所、10亿天价的科学家这些热门话题。激动人心的信息不断撞击人们的思维,长科最终让投资者确信——在一张白纸上,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因为思维可以飞翔,而信念又具有坚实的土地。李嘉诚代表的是一种财经组织力量,拥有世界华人首富和香港最大企业为后盾,挟以市场经验、人力资源、战略策划和资金后援,长科必能成为全球生化企业中的巨无霸。
中银香港本属于旧经济体系,行业已踏入成熟期多时,激烈竞争下业务难以出现爆炸性增长,在同业中其盈利能力一直处于偏低水平。如果说要凸显投资价值,突出吸引投资者的卖点,首选应为庞大的规模和稳健的基础,从而能给资本市场上的非进取者以一片蓝天而规避风险,反观中银香港的导向,却让传媒聚焦在架构重组及盘活资产方面,似乎数十年的经营和几千亿的资产反而成了负重。各种自暴其短的方式,很难让人认同。
(本文作者系华润(集团)常董办研究部副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