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尔
不止一个企业家曾经说过:“一个没有优秀人物的民族是一个落后的民族,一个没有名牌的企业是注定没有希望的企业。”可笔者认为,在这句话的后面还应加上一句,即:一个没有市场需求的名牌是注定必将消失的名牌。
近些年来,随着名牌意识的深入人心,国内各企业几乎无一不把如何创建自己的“名牌”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来抓,一时间,国内的各“名牌”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你上台来我敲鼓”,满天满地都是“名牌广告”“名牌文化”“名牌竞争”,可就是不知哪一种名牌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名牌。
于是乎,在我们的名牌企业之间就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各名牌企业为了占领业以饱和的市场,为了在同一口大锅里抢饭吃,纷纷采取赊销的方式将自己的商品供给经销商。这种靠赊销商品竞争市场的方式表面上看来,企业的产品都从仓库“卖”出去了,可实际上,这些商品还是库存,特别是许多季节性的商品,最终不是以低于成本价出售,就是积压在市场中,使企业的资金无法回笼,所占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少。
21世纪的市场别名叫需求,谁找到了需要,谁就找到了市场。可当一个企业打造出自己的“名牌产品”之后,从“名牌产品”到“市场需求”之间却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营造需要是一种创造名牌消费群体的过程,这个过程绝非某些名牌企业所理解的那样,只是花大钱做广告,用“大放血”、“跳楼价”来诱惑消费者。
用企业的短期行为来营造名牌的短期效益,是国内众多名牌之所以一直“有名”在“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的水平上的根本原因。要根据这个弊端,营造出自己的市场需要,笔者认为凡是有心创名牌,打造名牌,或者已经是名牌,还想维持名牌形象的企业至少得做到以下两点。
其一是,凡名牌企业一定得创出属于自己的特殊消费群体。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国有十几亿人口,这便意味着至少有十几个潜在的“偏爱”和潜在的属于自己的商品需求、企业的名牌开发、销售,如果有了这些“需求”做后盾,何愁牌子不响?何愁没有市场?
其二是,应有放长线钓大鱼的打算,或者说,凡名牌企业应当具有激发消费者产生消费需要的手段。有一个人人皆知的例子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美国有一个冷饮推销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生意清淡,怎么办?他考察了一番后,想出了一个点子,他自己掏钱买了大量的咸豌豆,并在马戏团剧场的入口处免费赠送。看马戏的人一见有这等不花钱就可得的美味,便纷纷携带豌豆进场,且一边吃一边看戏,孰料,当戏演到中场休息时,几乎每一个观众都被又热又咸的豌豆弄得口干舌燥,于是。观众们争先恐后地跑到他的冷饮柜前购买雪糕冰激凌。
这位推销商正是营造需要的高手,从调查市场得知看马戏的小孩子多开始,到利用“豌豆”营造“消费者口干舌燥,需要冷饮解渴”的需要,再到成功地卖出自己滞销的冷饮。他的产品,一不必靠赊销打市场,二不必像其他推销商般地大声吆喝“快来买……”便成功地拥有了自己的市场份额。
营造需求也就等于营造了市场。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在营造需求的时候,是不是也能学一学这推销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