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童辰
就在16号台风袭击温州10多个小时后,记者在温州王朝酒店的电梯里碰到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许小年先生。他在温州已经呆了两天,期间还在温州团市委“信用温州财富天下”论坛上作了演讲,还参加了一个公开的企业家“节目”。圈子里的人都知道,重量级的中金公司,其核心业务是投资银行,许小年作为董事总经理,时间应该是很值钱的
,他把两天宝贵的时间放在温州,是休闲吗?
到过温州的人都知道,被一些学者和媒体称之为“夕阳产业”或者至少不是“朝阳产业”的服装、建材、钢铁、电器、五金、水暖等产业,在这里都朝气蓬勃地生长着。它们获取着可观的利润。正泰集团副总裁陈建克告诉记者,正泰的股东投资回报率达40%-50%,“如果一个股东1990年代初投了50万元,现在至少是500万元了。”红蜻蜓公司1995年从500万元起家,现在已经有8个多亿的销售额(温州人的销售额可不是做做样子的)。只要你多接触几个人,这样的例子在温州遍地都是。
温州财富增长很快,温州是民营企业的天下,温州的增长应该说主要是民营企业创造出来的。但是,温州只有一家上市公司,“浙江东日”,国企。像其他的大多数上市公司一样,它的效益远不如温州的民营企业。
温州企业效益那么好,为什么不上市呢?
许小年可能对此很有兴趣,但是,他只是说:他们可能有他们自己的考虑。
陈建克是这样考虑的,“先说人家的上市公司为什么那么多。”他到绍兴作过调研,绍兴的经济情况应该说没有温州好,但是它有18家上市公司,“国有、集体、民营的都有”。为什么有那么多?从理论上讲,在早期,集体企业也比民营企业离现代企业制度近一些,尽管骨子里未必如此。而且,民营企业上市开禁也是最近两年的事。其次,有示范效应。大家都在一起,你上市了,我也去争取。“就像正泰抓质量尝到了甜头,温州推行ISO9000认证的企业也多起来一样”。
温州企业不同,与具有可比性的江浙一带的乡镇、集体企业比,更不规范。
陈的这个解释看来有点“靠不住”。4年前,记者到过正泰,那时就觉得它比一般的上市公司不差。9月7日,与上海复星实业的创业元老副董事长梁信军一起参观正泰时,梁还对记者说,生产电器的正泰在生产管理和环境上,比医药企业还好。
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教授告诉记者,正泰已经进入辅导期了,马教授的意思,正泰没有上市,不是因为条件问题。
那是为什么?
“其实我们现在不缺钱”,各个银行给的授信额度,累计近10亿;另外,正泰高的投资回报,很容易吸引到当地的“战略投资者”。
上市其实不便宜。
民间资金充裕的温州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股市老也热不起来。当地的朋友说,这是因为温州人不喜欢把钱投到自己看不见的地方,“比方说,有个上市公司在南京,他怎么经营、他的管理者怎么样,我都不清楚,如其这样,还不如我自己做老板呢”。
这为希望做大又没有充足本钱的创业者准备了条件。“比方说,你一个项目需要投500万元或1000万元,今天说了,第二或第三天就可以把钱筹齐”。
“人家凭什么相信把钱给你是安全的?”记者问陈建克。
“都在一个地方,你为人怎么样大家都知道的。”
资金的流向跟个人的信用记录有关。正泰董事长南存辉看来记录不错,去年,正泰销售额达到了60多亿。南方一家媒体的朋友告诉记者一个故事:南存辉在还是一个小鞋匠的时候,做活就十分认真,而且,2分钱5分钱的便宜都不占。
卢胜中先生在打造温州“报喜鸟”品牌过程中扮演过核心角色,记者请他谈谈他对南存辉的看法。“看起来南比较老实可靠。”比较另外一个在温州电器界也很厉害的一位人物,卢先生问我:“他们两个,如果你有钱,更愿意投给谁呢?”
在温州的民间资金转变成资本的过程中,有位现在已经不在任的领导同志不能不提,那就是原市委书记刘锡荣,“是他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并提出股份合作制的。”曾经是温州经委干部的卢胜中记得。这给温州资本的集聚创造了制度条件。
有外界人士试图让温州的企业家们感到:要想做大,上市还是必要的。有的温州商人已经这么认为了,但是他们认为时机不是现在,“上市意味着压力更大了。”也有的说,干吗非要做大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