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夫妻
主持人:汪潮涌和李亦非夫妻俩都是成功人士,而且双双出现在华商名人堂的现场不容易,我先问个问题,再让他们开讲:当你们两个人一起出现的时候,互相怎么介绍,或者别人怎么叫你们?
汪潮涌:四年前我当摩根斯坦利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的时候,人们都说她是汪潮涌的太太。现在绝大部分的时间人们都介绍我是李亦非的先生。
李亦非:以前人们介绍我的时候之所以说我是他的夫人,可能因为那时候我是在做太太,没有工作。后来有了工作以后,人们比较独立地介绍我,所以我想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工作的原因。
主持人:我希望在座的很多MBA女生也有这种待遇,当你不工作的时候是某某人的太太,当你工作的时候,把某某人变成你的先生。我们先请汪潮涌先生,李亦非女士的先生给我们做演讲。
汪潮涌:在西方大家都知道,我们听的最多的一个广告词是花一个人的价钱买两份东西。本来最早《经济观察报》想让我讲投资风险问题,后来说李亦非对传媒有很多见解,所以让我们一块儿来讲。
我从国内出去以后在美国留学,本来总想读金融博士学位,后来发现MBA是华尔街最受欢迎的一个学位,所以我念了MBA,87年开始进入华尔街,在大通、标准.普尔、摩根斯坦利一共工作了11年。99年我离开摩根斯坦利,创建了一个风险投资和投资银行合二为一的商人银行,既做投资又做投行。1999年到现在,我们两块业务齐头并进,非常顺利。我们定位和角色就是瞄准了中国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空白,即高成长的民营企业所受到的融资服务和投资服务不足。因为中国大部分金融机构是国有,国有金融机构在融资过程中能提供的服务是有限的,国际上大的投资银行包括我过去所服务过的摩根斯坦利,它们对高科技领域虽然很关注,但是认为融资案子太小,一般融资不到一亿美金他们不会接手。我们定位在这么一个领域里面,为中国的高科技民营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我们投了12家企业,目前六家企业达到了上市条件。在IT投资低潮的情况下,我们交出一个不错的成绩单,我们投资的有瑞星公司、富通科技、朗星、炎黄新星、双威通讯等公司,我们在并购私募领域里面的成绩也是独树一帜,已经完成了20多项私募融资,总共融资金额超过2亿美金。顾问业务我们第一个客户是北大青鸟环宇在香港创业板上市,这个项目做得不错。
选择一个产业作为投资方面之前要做哪些思考?我想在中国做投资要抓住大趋势,我们的投资叫战略趋势投资。我所总结的五大趋势,目前是在投资领域里面非常关注的五大趋势——全球化、数字化、城镇化、民营化、文明化,这五个领域里面,我们都可以挖掘到很好的投资机会。目前在中国活跃的国际国内的风险投资机构,如果你要问他投资方向是什么?90%的人会告诉你,是TMT。第一个T是技术,主要是信息技术,M是传媒包括跨媒体概念,第二个T是电信增值服务。这个TMT跟五大趋势是完全相关的,尤其是WTO以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李亦非:美国的奋斗生涯确实不容易,但是我这么多年以后再回到中国的时候,我重新看我在美国的那段生涯,我觉得我在那一段的经历给了我一个最大的启示,美国人老讲一句话,你要去尝试。很多时候我就发现,只要你试了,确实你的机会有一半,你没有尝试就是零。就是用TRY这个字鼓励我自己追求新的高度和新的目标。后来我本人成为联合国作为中国的第一个实习生,毕业以后得到了联合国给我的工作。我在三年之后加入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专门从事游说工作。第三年遇到了我的先生,在纽约市的世界贸易中心一楼,在卖中文报纸的报摊上面。当时我们俩买的是同一份报纸,就是世界日报,是美国最大的华人报纸。我们虽然人在美国,看的出来我们俩对中国发生的事情非常关心。后来他被摩根斯坦利派到中国,我作为太太回到香港。99年我加入了全球最大的传媒公司维亚康姆。这是我的个人经历。
我们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传媒公司,已经超过时代华纳。
目前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应该说是在一个刚刚开始起步的阶段,它的未来潜力是巨大的。我可以给大家一个数字,就像中央电视台一年的广告额是40亿到50亿人民币,五六亿美金。我们光是MTV一个频道电视网的收入就是50亿美金。可以看的出来它的差距,同时中国一年的广告市场是在100亿左右,而美国广告市场是2千亿。差距还是很大的,这意味着发展的空间非常大。新风向
主持人:信中利投资有限公司已经成立三年了,汪先生从一开始的时候有没有设定一个公司战略,或者投资一个领域,现在,三年过去以后有没有发生变化?
汪潮涌:我们在公司成立之初确立了一个产业和所有制的方向,产业方向是以科技为主,所有制方向是以民营企业为主。三年下来,基本是顺着这个思路在走。
在科技领域,我们一直非常关注产业链的发展。IT产业链分成很多环节,每个环节均衡发展,整个产业才能健康发展。我们对IT行业进行剖析,定了几个方向,一个是投网络的基础设施,但是这个领域政策障碍比较大,我们只选择了一个卫星公司进行投资,这个卫星公司我们投资完了以后,英特尔也成了我们的技术合作伙伴,休斯是运营方面合作伙伴,目前公司发展不错。芯片这个领域中我们看到很多,最后没有投,我们选择在设备上投资?如存储设备。
中国高端的软件,如操作系统很难去追赶微软或者是数据库去追Orcale,但是具体到应用软件,国外的一些软件到中国没法用,需要二次开发,这样就给中国的软件企业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如电信计费、银行系统集成就是我们在应用软件上选择的项目。
通用软件上面也选择了一些特殊的领域,如网络安全软件,这些领域国外厂商在中国有一定的政策进入壁垒,这样给中国本土的企业留下了空间。
主持人?现在知道IT是低潮,已经没人敢讲它什么时候出现高潮。我想问一下汪潮涌先生,IT低潮到底什么时候过去?另外你如果专注在民营高科技领域的话,你有什么策略?
汪潮涌:预测股市不是我的专长,我想从投资的角度来谈一下我对IT低潮的看法。IT低潮看以什么为标志,如果以硅谷或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高科技公司股票的表现来看,当然还有从高科技公司本身的利润收入下降的程度来看,确实是前所未有的低潮,可以说是哀鸿遍野。问题出现在大家过去对IT产业在一个经济中所起的地位,以及它产生的产业需求有过高的估计。最后,事实上没有达到大家预期的需求,整个链条发生了变化。这是最大的一个原因。
今年一月份以后出现的IT公司在纳斯达克上股票大跌,这是一个公信力问题,它使公众投资人的信心陷入低谷。相比较而言,目前在中国做风险投资还是一个很不错的时机,中国的IT市场增长还是很好的。中国的风险投资有三个阶段,一个是99年以前,那时候国外大的投资风险公司比如华登、软银在中国有些投资,这些公司非常成功。第二个阶段是99年到2001年,这个时候国外风险投资主要投电子商务和.COM,现在基本上是颗粒无收,国内的风险投资因为受到国内二板延迟推出的影响,现在被套住了。第三个阶段,去年底今年初,回归底线。这是比较理想的投资阶段,回过头来分析中国IT投资低潮,相对而言,比国际上的低潮程度要好,而且它的问题症结跟外国的不一样,主要是资本市场的退出机制不畅。
主持人?在83年的时候,我曾经有一个机会可以出国,但是我选择了留在国内。现在如果我还能出国,但亦非女士给我一个机会留在国内创业,你会给我一个什么建议?
汪潮涌:我建议你留下来组建一个团队,以你为主,然后我们投资给你来创造一个企业。传媒业机会
主持人:我给想去创业的学生的建议往往是,如果从宏观来看,中国最好的行业目前是两个,一个是传媒行业,一个是教育行业。这两个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最低,政府把它当成一个意识形态领域,而不是当成一个市场来看待。亦非女士怎么看待中国传媒业的投资机会?
李亦非:中国的传媒业绝对是一个朝阳工业。我国把传媒和宣传作为一个产业来谈,这是非常近的事情,但是在国外已经生存了几十年,我觉得有巨大的发展机会。中国过去五年这方面的发展非常快,有线电视的介入是95年开始的,当时节目内容制作这个领域几乎是空白的。今天全中国有将近4千家电视台,8千份报纸杂志,北京整个传媒市场就到了100亿的规模。中国现在的传媒业是大跃进,不像美国靠市场一步步积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发展速度非常快的好处主要是从投资的角度讲也好,从行业发展角度讲也好,我们不需要走过去的弯路。我们公司非常看好国内这方面的合作。当然,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具体的投资,原因跟目前国内的政策有关。首先外资不允许进入传媒行业的内容供应。我们公司有30亿美元自有现金,每一天都在全世界寻找投资机会,这个市场机会一旦来临,对国内公司来说,对寻找资金的人来说都是非常好的消息。
主持人:现在你不可能拥有报纸、杂志或者电视台的产权,但是媒体可以跟你签合同,比如经营权归你,这种机会很多。如果我们现在有这样的机会的话,你鼓励我们去做吗?
李亦非:我们董事长前不久在中国提到,制造世界上最棒的传媒公司需要三步曲,第一,要制作世界上最棒的内容;第二,把节目的品牌做得人人皆知;第三,捍卫个人生命一样捍卫版权。在传媒市场上发展,你确实要拥有优秀的产品。对目前中国来说,任何想投资或者想从业的人一定要选择好产品,当你不喜欢这个产品的时候,千万不要去做这个工作。
在中国最重要的是产品让你感到自豪,如果它能够帮你扩大市场份额,能够创造优秀品牌的话,一些变通的方式能使得你在这个市场上学习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你的人脉关系,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刚好在那个十字路口。
主持人:维亚康姆公司是不是一定等到中国的法律环境允许外资投入媒体以后才投资,还是先做未雨绸缪的投资?
李亦非:作为大公司来说,尤其全球最大的传媒集团来说,一举一动都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确实有一种市场引导性的作用。从这点来说也好也不好,是一把双刃剑。优点在于我们做的时候确实领先潮流,在谈判过程中可能有一些优势,缺点就是受到更多竞争对手的关注,同时也更多受到法律方面的关注。从我们公司的角度来说,只要是有任何合作项目,或者是未雨绸缪的机会,我们都在寻找,也都在谈判。我们在中国光是投资以及各种各样的合作谈判的项目已经不下百个,原因在于我们认为开放的时间不会很长,如果到时候再开始可能已经太晚了。现在必须要了解你的市场在哪里,前三名的合作伙伴在哪里,前三名的竞争对手在哪里,如果这点不知道的话,我是会被革职的。
嘉宾提问
李亦非?我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当你毕业的时候,你选择公司工作的时候,对你来说最重要的原因,考虑你加盟这家公司的因素是什么?
回答(学生):我的发展空间,还有我跟公司的整个经营战略能不能结合的问题。
李亦非:对你来说,什么叫发展空间?它意味着什么?
回答:我觉得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自己职位的提升。另外一个问题,公司整个经营的扩张。
李亦非:你通过什么来判断你公司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
回答:行业里面能不能达到让第二名望尘莫及的那一种。
李亦非:你觉得你在公司里面得到提升,你应该为公司做些什么才能得到提升?
回答:我对管理还有代理团队方面比较感兴趣,在我进去之前不可能说给你一个团队带领。我的发展空间就是能够达到我领导一个团队,或者领导这一个地区,比如中国区。
李亦非:如果我的位置明天给你呢?
回答:如果你让给我的话,我必须有一个计划,最重要的是计划。
观众提问
提问:当亦非女士五年前干传媒业的时候,作为丈夫,你的态度怎么样?你怎么看待投资传媒的机会?
汪潮涌:传媒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领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大家一直选择进入的角度,这个角度最大的障碍是政策性障碍,大家一直在试图寻找一种投资模式。经过摸索之后,我认为在中国目前最好投的、没有政策障碍、或者政策障碍可以规避的就是户外媒体。但大家发现这个领域以后,一下子蜂拥而至,当资本市场出现了三个同类公司的话,这个时候投资机会就没有,于是大家不再看好户外媒体,大家现在看好平面媒体、影视媒体、宽带、多媒体,或者看内容制作公司。这里面也不是说机会那么好寻找,在杂志报纸平面媒体现在投资的结构上大家发明了一种变通的办法,但这种办法不受政策保护。内容制作公司的问题是不成规模,收入模式也不好。
李亦非:我管这些制作公司叫沙滩上的城堡,本身的状态单独来看,可能发展很快,但是底下是一片沙子。稍微有什么风吹草动,它是没有根基的,因为没有频道做基础。从投资角度来说价值不大。
提问:我想问一下两位,信中利投资有限公司还有维亚康姆在美国,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是什么?我希望你们在十个字之内回答。
汪潮涌:诚信为本,一诺千金。
李亦非:内容为王。
尾声夫妻店?
主持人:在美国IT是第一大产业,传媒是第二大产业,现在汪先生主要在投资IT,李亦非女士投资传媒,我最后一个问题是,汪先生有没有可能将来投资一个传媒公司,等待亦非女士的收购?
李亦非:我随时敞开了双臂等着。
汪潮涌:任何一个风险投资家,都希望被世界一流的战略投资人收购。无论是从出口的角度来讲,还是帮助这个公司的成长角度来讲,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李亦非:这个过程中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不管是我先生投资的公司还是任何人投资的公司,首先做的一件事情,作为一个投资人永远该问他该问的问题,永远要做他的尽职调查以及价值评论。你的产品,你的发行,你的品牌,你的发展战略是不是跟我公司在这个市场中的发展战略相吻合,如果是吻合的话、价值公平的话,不管是谁介绍给我们公司的,我们都会一视同仁进行风险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