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要慎重 “海归”当自强
-本报记者黄丰文深圳报道
本报《深圳民企250万元挖洋CEO》一文,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工商企业人士的极大关注,深圳各行业引发了一场关于“高薪聘才值吗?”和“海归人员亟须打造竞争力”话题
的热烈讨论。
高薪聘才值不值?
提及“‘深圳清华现代中医药’250万元年薪海外聘才”一事,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川流先生认为,现在的人才市场是市场化的,企业出多少钱是企业的事情,政府、部门不能给予行政干预。企业花这么高的价钱到海外去招聘人才,肯定是出于它自己某种需求的考虑。但是,高薪招聘一个人,是否能够承担这个位置的工作,这只有让企业自身去体验了。假如是一个不太成熟的企业随便追风、玩噱头的话,将来是会出问题的。
王川流说,据从媒体上看到的消息,在全国有很多用高薪招聘的人才,不出半年就解聘了,为什么呢?因为企业不能光靠高薪吸引人才,还要在培育人才、留住人才方面想些办法,双方不能合作,既有企业的原因,也有人才本身的原因。
一家大型台资灯饰企业的董事长认为,高薪聘才一定是有条件的,比如规定他的工作量,并在某个特定的阶段完成公司相应的战略任务;至于250万元年薪聘请一个副总裁,他认为没有这个必要,不管你是什么企业,超过克林顿20万美金的高额年薪,总归有些炒作的味道,不见得可信。
海归人员要增强危机意识
专利项目的政策支持、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让人眼红的高薪以及项目启动的丰厚前期补贴,使得深圳一直以来成为海归人员投资创业的首选地区之一。深圳两度主动出击海外求才,也让深圳的一些企业尝到了一定的甜头,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而政府的支持鼓励,深圳市引进国外智力办公室(简称“引智办”)作为官方机构所拥有的权威与公信力,都使深圳企业与海外人才的交流有了一个良性的“通路”。
“引智办”的一位资深人士说,这两年留学归国人员呈激剧增长之势,形势喜人,以前“引智办”是一个冷门单位,一天到晚没几个人来,一年引进了50个人就可算年终总结的好成绩了;现在情况不同了,“海外引才”成了热门话题,单今年上半年就有500人通过“引智办”联系前来深圳服务。但这位人士显然对部分海归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等方面表示了担忧。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才中介市场负责人说,留学归国人员很多只注重技术,没有注意市场;他们很多项目是好的,可管理方面,比如对工厂、对人员、对质量、对营销的管理,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更有些留学人员对国内发展情况极不了解,甚至提出诸如“如果回国服务,给多少安家费?”的问题,提这些80年代的问题表明他应该增加对国内形势的了解,应该抓紧时间补上“改革开放”这一课。还有一些想回国服务的人,总是先问薪金、报酬,而不问自己可干什么,有什么好的想法,这很让国内的企业经营者担忧。
当然,对于部分留学归国人员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王副秘书长借用美国总统林肯说过的“不要先问国家为你提供了什么,要先问你为国家贡献了什么”作为对海归人员的勉励,并希望海归人员增强危机意识和市场意识。
热力推荐摩托罗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机图片专区,最炫、最酷、最流行!
和心爱的她养个短信宝宝,体验浪漫虚拟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