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界杯 新闻 搜索 短信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研发跑进中国 伊梅尔特题字苦心在人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7月05日 15:57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王秀王海坤

  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孙礼达答本报记者问

  外资进入中国大陆正在演绎着一个新的规律:投资到一定深度和广度之后,必然是研发大规模跟进。不仅欧美巨头在演绎这一规律,连台湾企业也加入了这股潮流。这是必然的
,中国一是有市场,二是有人才,而且人才成本低廉。1998年,当微软中国研究院成立的时候,举国企业震惊。3年之后,研发进入中国俨然已成为一股默默的趋势。这股潮流在如何演绎最新故事?国内企业反应如何?人才大战怎么样了?我们如何看待这种趋势?

  -研发快进

  记者:我们看到GE进入中国的速度在加快,研发是否也以这样的速度跟进?

  孙礼达:将于明年第二季度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落成的GE全球研发中心是我们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GE在美国和印度之外的第三个全球研发中心,它将为我们新产品的开发,新科技的研究,以及中国的采购战略提供有利的支持。

  记者:GE在中国的研发战略是什么?

  孙礼达:GE在中国的全球研发中心有三个主要任务。第一是从事基础研究。GE是美国杰出的发明家爱迪生创立的公司,100多年来,GE一直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的发展,我们希望GE能不断创造“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也希望这样的新技术在中国的研发中心诞生。第二个任务是从事应用产品的研发,我们将全球研发中心放在中国是考虑中国市场和中国客户的需求,我们要在最贴近客户的地方进行产品开发工作,根据客户的需要开发和改进产品。同时,研发中心也为GE在全球的业务提供支持。第三个任务是为中国的采购提供产品改进、国际认证等方面的支持。增加在中国的采购,是GE在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中国的采购额到2005年要达到50亿美元。

  记者:您如何看待外资公司研发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

  孙礼达:我们不了解其他公司的战略。对GE来说,研发中心建在中国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市场,第二是人才。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市场,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我们非常看好新的研发中心的前景。

  记者: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加紧网罗人才,GE大规模进中国的时间相对较晚,你们是否感觉到现在争夺人才更难了?

  孙礼达:现在人才的争夺的确十分激烈,大家都能意识到,企业实现业务目标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但是GE坚信在人才争夺中具有优势。GE是一个拥有优秀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企业,每个GE领导人,都必须对人才充满热情和激情,并为人才的成长提供机会和土壤。今年5月,我们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伊梅尔特访问中国时,为一家青年报题字,他只写了一句话:“实现梦想”。这正是GE的目标,我们要让优秀的人才在GE完成最富挑战性的事业,随GE一起成长,在GE实现梦想。

  记者:您如何看待贵公司这样的跨国巨头的研发向中国转移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孙礼达: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对中国的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也是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国企业将在这一潮流中确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研发领域与跨国公司相互借鉴,相互竞争。从机遇来看,跨国公司在中国研发力量的壮大,将为中国的产品加工业提供机会。在中国开发的产品,很大程度上是要在中国生产和采购的。中国企业可以利用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在中国和国际市场的桥梁作用,加快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进程。神州数码推销没有天花板的舞台

  研发大举进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企业之间对中国本土人才的争夺,本土企业作何反应呢?国内最早作出反应的是原联想集团,随着研发跟进的加速,今天的联想系企业作何打算呢?-本土反应因为老联想的遗传关系,神州数码虽然是一个新公司,但记者在采访中能够感到这是一个有浓厚人才文化的新公司。神州数码奉行事业留人的长远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在中外企业以及本土企业之间人才争夺战中也在面临很大压力。但据神州数码人力资源部总监兰曦告诉记者,一旦进入公司后,从公司跳到外企的人很少,原因很简单,因为神州数码的优势在于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舞台。

  兰曦每年到一些大学召聘应届毕业生时,他都能感到那种企业之间竞争的巨大压力。学生们听完神州数码的报告,很多人会为这家企业的抱负和战略所打动,有意签约,但最终在跨国名企和国内个别公司的争夺下,神州数码基本召不到。问原因,觉得神州数码什么都好,就是薪水方面的问题。

  兰曦由此感叹说:最低层次的竞争就是价格竞争了。他批评有些企业的短期行为太重,没有把毕业生当成长期的合作伙伴。

  但神州数码显然并不打算放弃自己事业留人的人才策略。兰曦解释说,一个公司发展才是硬道理,神州数码选才的标准是认同公司文化,德才兼备。目的是保证公司的长远发展。兰曦认为,在这样一个公司里,人所能获得的知识和才能是在短期公司里学不到的。有竞争对手曾由衷地比较说,双方公司里对业务把握好的高层人士大家都有,但缺的是神州数码那些大量的认可公司文化、支持公司战略的中层和基层员工——这种企业发展的厚重基础。

  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神州数码采取了务实的战术,在人才规划当中,明确提出哪些能做,哪些做不到是不能做的。比如清华、北大、北邮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和优秀大本生定位太高,争不过跨国名企,就不争,改从其他渠道选择人才。郭为的思路

  为了具体体现公司培养人、以事业留人的理念,总裁郭为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关于神州数码人才战略的基本思路:

  作为一个员工,进入企业都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是导入期,对业务很陌生;第二,是成长期,各方面的能力在公司的培育下快速成长;最后是贡献期,员工开始为公司创造利益。我们对一个人的要求在不同阶段也有所不同,第一阶段,我们希望你是一个企业人,进入一个企业你已经不是学生,更不是另一家公司的人,你是神州数码人,第二阶段,希望你能成为专业化的人才,在你的领域学有专长;第三阶段,望你成为一个事业人,是我们整个神州数码发展的领头人,或共同的一个推动者。留人措施

  神州数码为了网罗足够的人才,制订的严密的用人策略,号称“七大人才策略”。包括入模子培训、晋升薪酬、福利制度。员工都有股份这一点兰曦认为这是与外企相较的一大优势,有不少外企员工曾说,最想去的就是那些能把股份分给员工的公司。兰曦常常告诉毕业生们说:几年以后大家从神州数码股份当中得到的收益远比薪水要高得多。

  提供发展舞台方面联想系统企业一直认为是自己的优势。员工在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往往会感到茫然,自己的发展前途到底如何?以前,为了激励员工,只要工作业绩突出,就有可能被提拔为经理及以上级别干部,但是,这条行政级别的道路毕竟太窄,人满为患。神州数码对此进行了舞台创新,人力资源部开始启动职位管理项目,这项工作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与岗最大程度的匹配。首先根据业务流程设计每个部门的组织架构和基本岗位,再明确每一个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任职能力要求,人力资源部从公司层面设计出职位图、评审标准及晋阶图,帮助员工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生涯,从而使员工既能为公司创造最大的价值,又能够充分发挥最大的潜能。比如,一个大学生到公司作销售工作,第一年,可能被评为销售代表,如果业绩突出,能力符合要求,第二年,就有可能晋升到销售专员,再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能晋升为销售高级专员,再往上还可以升为资深销售专员、销售总监等职务。

  对于记者担心的由于现在跨国公司人才竞争优势,会否导致将来中外企业之间距离越来越大的问题,兰曦的看法是:由于外企是有天花板的,很多人才工作到一定年限后会分流,要么创业去,要么会到民营企业担纲领军者。摩托罗拉进军软件业-研发快进摩托罗拉以一个庞大的硬件王国著称,但是今年这个硬件王国宣布要进军软件业了,底气就在于100%的中国本土人才。在摩托罗拉2+3+3的新战略中,首先就提出要把中国建成研发基地。而软件中心是研发的最主要力量。目前摩托罗拉在中国共有研发人员1000多人,软件中心占了一半,在摩托罗拉的研发战略中,未来研发人员将达到4000人,总裁陈永正告诉记者,这其中软件中心将占到2000人。

  陈永正说:我们摩托罗拉在中国未来的2+3+3策略如果行得通呢,我们在中国将会达到3个100亿的工程,软件是非常重要的一块,5年以后会达到9亿到10亿美元的研发投资,软件是最大的一块。软件中心凸现

  摩托罗拉软件中心1993年就成立了,但因一直只为公司内部服务,而默默无闻。但是现在随着公司战略的调整,软件中心登上主台,其董事总经理陈玲生也一下子成为大家关注的主角。

  陈意气风发地对外宣布:以前我们主要是为内部,从现在开始,我们大概10%做的业务是对外,我们希望在5年里,我们的对外业务可以达到50%。陈玲生立下军令状,要把摩托罗拉软件中心发展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软件企业,要让“摩托罗拉”的品牌不仅限于硬件,还要成为优秀软件的代名词,如同现在的IBM、印度的INFOSYS等一样。陈的举措是想通过做几个大型项目把摩托罗拉软件的品牌打出去。目前令陈玲生倍感得意的是他的软件中心拿到了世界软件工程学院的CMM(软件能力成熟模型)顶级5级认证,这是中国大陆唯一的一家,此前,世界上拥有CMM5级软件企业的国家只有美国和印度,陈玲生说,摩托罗拉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拥有CMM5级企业的第三个国家。陈永正由此认为,摩托罗拉软件更重要的不是量而是质。总公司助阵

  继国际车展之后,北京6月底举行的软博会在公众中的影响力远不及车展,但专业公司们显得极为重视。微软总裁鲍尔默亲临中国大刮公关旋风,摩托罗拉则是全球研发的核心人物,被尊称为“首席科学家”的首席技术执行官丹尼斯·罗伯逊亲来助阵。并大谈其公司的悠久软件渊源。罗伯逊先生有点苦口婆心地告诉人们:摩托罗拉公司确确实实是一个软件公司。他论证说,从历史上,我们一直在提供软件,最初是为了满足摩托罗拉内部的产品需要,继而我们把这点能力又推向了市场。

  摩托罗拉中国软件中心的战略转变是其全球软件集团转型的缩影,据罗伯逊讲,全球软件集团原本是作为内部的一个承包商,来为摩托罗拉其他的业务部门,通过合同的形式,来提供服务,每年的发展速度高达25—50%,总公司计划继续让它作为内部的一个总承包的软件服务和产品提供商继续存在,同时也向全球提供有关的产品和服务。不忘本土化

  摩托罗拉的聪明之处在于——无处不在地在秉承其本土化战略,比如每个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不忘把其软件中心作为中国软件产业的一部分来谈,表示要跟中国的软件产业一起成长。陈玲生谈到抱负时说: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世界知名的软件公司,摩托罗拉软件中心希望能成为第一个国际知名的中国软件企业。

  陈永正更是在扶植软件企业发展的中国国家战略中,将其CMM5视作结盟国企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并且已经采取实际行动。微软重塑研发先行-研发快进“做秀”与研发升级

  上周,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软件博览会”上,微软总裁鲍尔默语出惊人,向业界宣布微软上海亚洲技术中心将升格为全球的技术支撑中心。一时间,软件业同仁对此议论纷纷。

  紧接着,同日又传出微软与联想全面合作的消息。

  与此同步进行的还有微软与教育部合作的“长城计划”,在该计划中,微软承诺三年内将向中国教育界投资至少两亿元。

  与此次业界风传的“微软62个亿全面杀入中国”相比,微软从前的研发更多的局限于两个机构——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当年它们曾震惊国人。

  鲍尔默的此次来华大有背景,虽然形式上是冲着“软博会”而来,但仅在“软博会”举办的短短四天中,微软就动作连连,爆炸性新闻频出,连传媒都被搅得跟着鲍尔默奔走呼号。很明显,不论是微软还是鲍尔默都在大张旗鼓“做秀”,这“秀”不仅是要做给软件业界看,更重要的是做给中国政府看。微软的形象日渐温和。

  其实,在鲍尔默宣布微软上海研发中心升级的前一天,即6月26日,微软公司就与国家计委签署了一份加强软件产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根据该备忘录,国家计委支持微软公司与中国境内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等,开展包括出口、投资、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在内的一揽子合作计划,涉及金额超过62亿元人民币。显然,这是微软及其总裁鲍尔默在华上演的连环动作最实质性一步。一块肥沃的试验田

  此次鲍尔默来华令外界猜测万千,有媒体称,鲍尔默是为了完成微软公司25年来最大的再塑工程。甚至有人指出,2002年微软成为WTO后第一家加入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外国企业一事就很说明问题。此次来华短短几日行程,鲍尔默就与中国软件产业相关最高级别的政府、企业、学校等机构广泛联合,并迅速形成微软新中国格局。鲍尔默每签订一个协议,都要充分强调“希望帮助中国软件产业发展”。

  分析人士认为,62亿是微软从中国获得的,至少是在政府采购方面的优先权,直接进入中国信息化建设。再加上人才的培养计划产生的效果,微软此举正实现着长驱直入中国软件产业的梦想。

  更多的人士则指出,微软此次的中国行动,以及此前积极加入中国软件业协会等行为,都完美地体现了微软本土化、服务化的新战略。鲍尔默的中国行和一份出水的62亿人民币的框架协议以及引人注目的“长城计划”无疑为微软新战略搭好了框架。微软不仅要卖更多的软件,还要掌握未来软件与服务的命门,由此,微软由产品垄断,迈向了服务垄断、标准垄断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讲,鲍尔默来华是因为他找到了一块得以完成其新战略的肥沃的试验田。搭建中外战略联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赵晋平博士细说研发移师中国实质-专家透视近期以来,一些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加快向中国转移渐成趋势。针对这一热点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赵晋平博士,赵博士不仅对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加快向中国转移趋势的原因做了深入分析,同时就该趋势对本土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及本土企业应采取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赵博士认为,搭建中外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是本土企业的务实选择跨国公司研发转移实属必然

  赵博士对跨国公司研发转移趋势的原因做了三个层面的分析。

  首先,赵博士指出该现象的产生与最近几年国家鼓励将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设在中国的政策密切相关。据了解,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就对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颁布了一些优惠政策,如在审批、相关的技术设备进口等具体环节上,优惠政策所带来的良好回报无疑促使跨国公司加快了研发中心转移中国的步伐。对于国家为什么要采取政策支持,赵博士解释到,从过去二十年中国吸引外资的进程可以看出,当时外商投资的取向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尤其是集中在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虽然这些在当时解决了一些问题,如劳动力就业、工业投资的资金不足、工业体制不够完善等,但仍存在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经产业结构升级等更多的问题有待解决,这就引发国家对吸收外资的战略性转变——由过去吸收加工型企业资金转向重点吸收企业现代管理知识和先进技术,而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应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一个环节,于是就成为国家政策鼓励的重点。

  其次,赵博士分析,所谓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转移,实质上并非是跨国公司将其核心技术或核心成果转移到中国来,而仅仅是将原有的在中国所设立的产业的产业链条延长,目的在于减少在中国投资的生产经营成本。同时,跨国公司设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并非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最核心的研发机构,其研发更多的是针对中国的本土需要。尤其在入世以后,跨国公司更看重的是中国国内市场,为了占领国内市场必须开发大量适合本土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技术。

  第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化经营的概念已经形成,即要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最佳资源组合及最佳资源布局,这样跨国公司在看中了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发现了中国的人才优势,中国拥有大批的高质量人才,为开发适合中国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技术提供了方便。

  “总而言之,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向中国大规模转移是我国在吸收外资领域质量提高的一种表现,也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一种趋势。”赵博士最后明确表态。本土企业压力陡增

  至于跨国公司研发转移趋势会对国内的产业或企业带来什么影响,赵博士认为可以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来具体分析。从宏观层面来讲,此举无疑有利于促进竞争、有利于促进整个产业现状的提高。但从微观层面来讲,显然,大量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向中国的转移会加大本土企业的压力。

  这主要缘于国内长期存在着对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研发现状相对落后。尤其在IT行业,基本上处于核心技术从国外引进或购买的阶段,基本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或不是自己开发的知识产权。自主研发的苍白无力使得本土企业根本无能力与跨国公司较量。

  外加上入世以后,国际规则对本土企业有了严格束缚,中国的入世承诺使得本土企业靠仿制或各种不正当竞争手段的时代一去不复返。2001年7月实施的新的《专利法》已经非常说明问题,据说,该法就是按照世贸组织的原则严格了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

  就本土企业自身来讲,没有形成自身强有力的品牌、自主的知识产权的产品,同时也没有足够的研发能力。但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本土企业已被逼与国外企业站在同一个竞争平台上,大家都明白这里需要的是实力的竞争,而本土企业正面临更多的国内政策保护渐渐消失。内挖核心竞争力,外建合作联盟

  对于国人和企业最为关注的本土企业怎么办这一问题,赵博士强调,最为有力的措施应是搭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联盟,以“参与”、“跟进”为理念。目前就国际上而言,大型跨国公司的理念正在发生变化——由过去竞争的对立转变为竞争的联合,“强强联合”已经主宰了跨国公司的发展理念,因为通常情况下,联盟的合力更容易占领市场,取得优势。为此,本土企业应把寻找合作对手作为企业运作的重要内容。例如拥有网络优势或配套能力的本土企业可以充分寻找在技术领域有实力的外企合作,以有效切分该企业有待延伸的产业链中的供应市场或配套环节。而跨国公司在投资中国的同时也在寻找相应的配套环境,这必然使双方的结盟更增动力。同时由于跨国公司技术的梯度转移,会让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的本土企业快速成长。相较之下,过去本土企业依靠自身力量缓慢爬行的观念应予以取缔。

  此外,企业经营思路要做大调整,要将加大企业研发投资作为企业的长期对策以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同时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避免盲目的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经营必须以结合自身技术优势为基础,或横向或纵向发展。(这里所谓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长期以来拥有大量经验并且已经取得了自主的知识产权同时在国内外市场均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最后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不放松,多启用年轻人才。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新浪漫情缘,寻找浪漫约会,每日MP3百元上网卡大赠送
短信图片铃声推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N]浪花一朵朵
[N]三万英尺
[M]梁祝协奏曲
[M]王力宏-龙的传人
更多>>


分 类 信 息
:时尚前沿 升值地段
   中关村精英大社区
   在职研究生班招生 
   中美国际 MBA !
   1.6元租涉外办公间
   亚运新新家园热销
   8万以下品牌车专卖
:0.32元/国际长途 
:雅思口语就在乐宁
:高中毕业直接出国
:四医大眼科研究所
:傣家风情 清凉世界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61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