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文
记者的第一印象
作为一位资深的经济圈内人士,记者从来也没听说过杨斌的名字。直到美国《福布斯》公布2001年度中国100富豪排名榜,才第一次见到他的大名,而且是一匹财富黑马,一下子
就冲上了中国富豪榜的第二位,与排名第一的刘永好兄弟(10亿美元)仅有1亿美元之差——9亿美元。《福布斯》是将刘永好四兄弟的财富以希望集团的名义综合到一起公布的,但刘氏兄弟已经产权明晰地分家。因此,杨斌更令人瞩目。
杨斌何许人也?不但记者一无所知,记者问过北京的许多位财经刊物老总、资深财经记者,都说不知道其人,他们也是从《福布斯》富豪榜上头一次听说。因为他一直游离于媒体和人们的视线之外,很少有人知道杨斌的个人经历,这令人们对他充满了好奇和一种神秘感。
记者到达沈阳当晚,主人安排住在他们的别墅区。这里由54幢建筑形式各异、典雅舒适的欧式乡村别墅组成,每幢都附有一间150平米的玻璃温室,那里可以种植自己喜欢的花卉,甚或蔬菜。主人告诉记者说,今明两年将建成119幢乡村别墅。记者下塌的一幢别墅是荷兰式的两层小楼,一层有宽大的客厅、波浪式大浴池间、餐厅、厨房和储物间;二层是带洗浴间的四室客房。负责接待的欧亚集团旅游部经理周翔,特别嘱咐员工将荷兰村温室生产的几种世界名花放在了客厅,给人一种温馨、宾至如归的感觉。周翔告诉记者说,荷兰的农民几乎家家都有一幢、甚至两幢这样的乡村小楼居住。荷兰从事花卉、蔬菜、奶牛养殖的农民,人均收入要远远高于25000美元。记者身在中国,却在这里领略了荷兰人美好的生活环境。
次日,辽宁省农业厅雷树德副厅长陪同记者到欧亚公司办公大楼拜访杨斌先生。大楼是完全按荷兰女王的王宫1:1建造的,这是典型的荷兰式建筑,共有三层,杨在二楼办公。
采访杨斌是很困难的。由于他十分低调,不愿意会见记者。他后来告诉记者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福布斯》公布我进入中国富豪榜后,媒体的电话和信件不断。我是搞实业的,就想实实在在做事业,真的无暇接待蜂拥而至的记者们的采访,也希望他们能够多谅解。”
杨斌每个月都要赶到他分布世界各地的分公司去听取汇报,而荷兰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外国著名的大企业家不断找他谈合作意向,简直忙得不可开交。
杨斌中等身材,虎背熊腰,十分健壮。约见记者的时候,他上身穿着一件白色休闲衫,显得十分平和、随意。他伸出厚实的手和记者相握时,用力一顿说道:“我是杨斌,欢迎你!”
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朴实、热情、随意,如同在欢迎熟识的朋友。
他让记者落座在大沙发上,自己坐到旁边的小沙发上。他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三五”烟,让了让客人,便自己点燃一支,自嘲地道:“离不开烟!”
记者笑了,回答说:“我也是,但我是中国香烟的纳税人!”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我是一个苦孩子,5岁时成了孤儿,是奶奶把我带大的。”
杨斌用沙哑的声音,开始向记者讲述他的身世……
1936年,杨斌出生在南京。谈起南京,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及那里的燕子矶、莫愁湖、秦淮河、中山陵、总统府、夫子庙……一串串让人留连忘返的名胜古迹。但这一切对于杨斌的童年来说,却没有给他留下欢笑、幸福的印象。因为那时的他,只有一种欲望:“吃饱饭就行。”
杨斌的父母早亡,他和奶奶相依为命。他们没有任何财产,甚至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连卖冰棍的小本钱都没有,奶奶只能在马路边上卖茶水,一分钱一杯,这样一分一分积攒起来,祖孙二人只能吃粗米、买便宜菜为生。杨斌记得他8岁的时候,常常和奶奶每天下午4点以后才去市场买菜,因为只有那时候的菜是一天当中最便宜的。
南京当地有个风俗习惯,小男孩满6岁时,父母要给小孩子买一只小公鸡,用冰糖蒸熟来吃。小杨斌长到6岁了,也想像小伙伴们一样,能吃到这样的糖蒸鸡,他跟奶奶说;“你也给我弄一只吃吧!”奶奶听了,劝他说:“我们穷,吃不起,孩子,只怪你命不好,你是个没父母的孩子,你跟别人不一样。”
杨斌始终没有能吃到那只鸡。在他的记忆里,从6岁到18岁很少吃肉。
上小学时,一年学费3元,他交不起,书本费2元,他也交不起。于是,每次开学,奶奶就领着他到亲戚、朋友、邻居家去借,这样才勉强上了学。
杨斌说:“是亲人的接济使我长大的。作为一个没有父母的孩子,在人们的讥笑中长大,没有家庭的温暖,开家长会时我没有家长,所以我从小很要强。”
“人世间的苦,我几乎都吃尽了。除了我奶奶以外,那时我没得到过什么温暖。人成功的关键是会不会做人,我从懂事的时候就开始学怎样做人。因为小时候家里很苦,这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
“小的时候,我很调皮,又很要强,别人欺负我,我就和他干仗。”杨斌给记者看他的胳臂上的一块伤疤,说:“我打架让人给开了长长一条口子,至今还留着疤。奶奶知道后,把我耳朵一揪,就把我拎回家。我告诉奶奶是他们欺负我,奶奶说:你是穷孩子,是没有父母的孩子,你就不能跟别人争,不能跟别人打仗。关于做人,奶奶教给了我很多。就是这种环境培养了我争强好胜的性格。想到今天的成功,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因为我遭受了更多的苦难,经历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也许我的成功,就是因为有这样痛苦的经历,我学会了忍耐和宽容,我觉得没有别人就没有自己,没有社会就没有个人,只有别人的存在才有我的存在。”
在波兰掘第一桶金
杨斌童年时代的苦难经历,让他过早地领悟了人生。他上初二时,已经认识到要摆脱贫穷,只有努力学习,甚至要付出比其它同学多出十倍的努力。他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床,跑到马路边读英语,大声背诵单词,这样一直到上大学。所以,他的英语成绩特别突出,这为他日后出国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即使在荷兰留学期间,他也进餐厅打过工、帮人家搬运货物,仍然不懈努力学习。他现在能够熟练掌握英语、荷兰语、比利时语、甚至波兰语等几种语言。正因为如此,他在中国和西方,才可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杨斌听到这个消息十分兴奋,他意识到摆脱家庭穷困无助的时机终于到来了。因此,在三年高中学习阶段,他只知道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英语,必须记住单词,而记住单词必须大声朗读、强化记忆,为了不影响奶奶休息和吵扰邻居,他每天凌晨4点就到大街上,在昏暗的路灯下学习。不管刮风下雨,三年高中生活从不间断。1981年,杨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海军第二炮兵学院。之所以上军校,是因为军校不需交纳学费、书本费,而且还能领到一点生活补贴,他要把这补贴省下一部分寄给奶奶。严肃、紧张的军校生活,对杨斌的一生影响很大。可以说改掉了他小时候养成的那种“野孩子”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完全成为一个优秀的军人,而系统的专业知识、军事指挥员的头脑、战略意识和指挥才能,又为他后来成为企业家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
军校毕业后,他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
1987年,杨斌获得了去荷兰留学的机会。
在荷兰莱顿市,杨斌与许多留学生一样,开始过着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的生活。他除了读书、查资料、作学问,还要进餐馆打工、刷盘子、洗碗、做家教、帮人家运货、打杂工……用以维持生活。这种半工半读的生活十分紧张、辛苦,但与他小时候所经历的苦难比较起来,已经算不了什么了。1990年,他终于在荷兰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业。
20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随着柏林墙的倒塌,东欧巨变、苏联解体,杨斌敏锐地洞察到东欧的市场经济必然会逐渐开放,巨大商机就在眼前。1991年波兰,提倡全面开放。中国进入WTO是经过15年艰苦谈判得来的,而波兰是一夜之间就进入了WTO,波兰势必要融入世界经济。而当时中国人并没有看到这点,即使在欧洲的中国留学生也没看到这一点。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