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慧玲
今天的中国正在资本时代的大门口徘徊,先行者们已经在这场数字游戏中得益。但我们看到更大量的样本,是正在爬行中学习资本游戏规则的芸芸众生,他们需要尽力去理解在这场错综的游戏中,资本和生产之间那并非直线单一的关系。北京三元现在就跨在这样的门槛上
卡夫的背影
从上午9点到下午4点,传来的一直都是录音提示,卡夫销售部的电话似乎永远也不会有人接听了,尽管它现在还依然存在。不过,如今它的一切早已无需自己操心。这家连续亏损8年的中美合资企业在归属三元之后的一年中,便实现了400万元的赢利。
“三元公司在企业并购管理方面有着很多成功的经验。”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青山有足够的事实为依据,比如濒临破产的海拉尔乳品厂,在三元收购之后的第一年就盈利1000万,当然扭亏的还有知名度更高的卡夫。
“卡夫也好,广信麦当劳也好,呼伦贝尔、海拉尔那两家濒临破产的企业也好,到了三元的旗下,亏损就会画上句号。”三元董事长邢春华的表态显得更有气魄。
当初在全球声名远播的卡夫之所以失陷中国,原因大致被业内人士归结为奶源不足、产量不够、不了解中国消费者需求。那么,扭亏后的卡夫目前近况究竟如何?在北京华联超市里,印有卡夫品牌标记的乳制品只有几排酸奶,孤零零地占据着冷藏货架的一隅。据三元内部人士介绍,卡夫现在只算是三元的一个分厂,其生产线上的产品都被装进了三元的包装。
“今年4月底以前,卡夫酸奶也会在市场上消失,品牌全部改为雪凝。”三元公关部的路小姐如是说。
AC尼尔森零售研究部的虞先生提供的数据显示,2001年,卡夫酸奶的市场占有率只不过提升了0.7个百分点,几乎没有什么起色。也就是说,三元在收购卡夫之后,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为卡夫重新设计一个产品定位,打造一个所谓品牌新形象,而是全面放弃了卡夫这个品牌。
“利用卡夫在全国的知名度,可以使三元在出击外埠市场时省不少事。”高青山当初这样评价收购卡夫这一品牌的价值。目前,这个噱头大致可以告一段落,也许是从成本考虑,三元已不再愿意支付卡夫一笔额外的品牌使用费。
一些业内人士对卡夫在一年之内扭亏为盈表示怀疑,由于三元公司拒绝提供数字,怀疑更多的只是猜测。不过我们可以回头看一下,三元公司2000年的液态奶产量是25万吨,利润为6000万元,那么根据三元员工的说法,卡夫生产线上的产品基本被装进了三元的包装,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卡夫400万元的赢利对应的生产量不过是1万多吨。而卡夫的生产线年生产能力为10万吨,如此看来,其目前仍处于开工不足的状态。
看来,卡夫遗留的问题仍然没有连根拔除,三元无论如何也没有可能在一年内消化一条10万吨的生产线。但卡夫毕竟还是赢利了,这笔账算起来一定相当复杂,不过只要卡夫能够起死回生,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为上市时刻准备着
早在2001年3月13日,三元就结束了上市辅导期。“希望三元食品能在中国证监会实行会计新规定前争取完成上市报批手续。公司预计发行1亿-1.5亿股,目标集资额在5亿元左右。”已于1997年在香港上市、持三元股份72%的北京控股执行董事兼副总裁白金荣曾经是这么打算的。
时至今日,三元上市仍是闷在葫芦里的药,尽管去年1月份其上市方案已得到了证监会的认可。为上市所做的前期铺垫花去了三元2400多万美元,包括分别以2700万和1350万人民币,收购呼伦贝尔和海拉尔的两家乳制品企业90%和65%的股份,后又斥资930万美元和990万美元,收购北京卡夫食品有限公司和广信麦当劳食品有限公司85%和50%的股权。这几乎花光了北控在香港圈来的所有筹码。
三元的固定资产在2000年急剧膨胀,但要想避免这番饕餮之后的消化不良,三元必须要得到新的资金支持。上市是最快捷的途径,所以三元必须保持赢利。但15个月过去了,资本市场上的风云突变也许是三元始料不及的,这中间自然也诱发了计划外成本,仅是生产线的大量闲置就无异于一种浪费。
对此,三元除了卖好自己的牛奶,使出浑身解数以捍卫赢利外,也别无他法。对于那些被并购的企业,不管你信不信,三元总是能在短期内施以“回天之术”,赢利的消息一次又一次如此人性化地贴近了三元的主观需要。
在A股市场的大门外,三元无可奈何、却又丝毫不敢懈怠地时刻准备着。
一笔上算的买卖
对于企业来说,资本市场的动荡带有不可抗力,不计成本和代价地去获取资本往往得不偿失,剜肉补疮的作用不过是转移痛苦。但三元的情况似乎要乐观得多,它毕竟不需要为了上市而跳进一个虚幻而危险的深渊。
“就算上市的时机再度延期,三元从一条10万吨的生产线上解放出来并不困难,这不过是个时间问题。”海通证券分析师刘京说,因为三元正处在一个成长性被描画得无比兴旺的行业中。
1997年至2000年,三元奶业的销售额始终在以40%的年增幅一路攀升,从3.7亿元增加到8亿元。来自三元的资料显示,每天上市600吨奶制品已供不应求。而2000年11月,由九部委局联手推动的“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正式实施,则被看做是全行业通行的重大利好。
这一点从伊利的投资决策中可以得到证实。2000年9月3日,伊利投资1.1亿元,北京密云县保鲜奶生产基地正式破土动工,日处理鲜奶200吨。而这仅仅是一期工程。“我们还有2/3的空地用于未来的二期厂房,这个项目的规划目标是日处理鲜奶500吨。”该厂长王树俊说,他从没怀疑过广阔的市场前景,他放心不下的是全国奶牛的繁殖速度跟不上牛奶市场的发展。
“如果不收购卡夫,三元至少还要投资1亿元建厂,而现在三元只需花7000多万就得到了卡夫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并可以立即上马生产了。”高青山不无得意地说,因为这怎么看都是一笔合算的买卖。
邢春华曾对企业的并购对象做过这样一个总结:收购现在好但未来前景不好的企业没有远见;收购现在好未来前景也好的企业成本太高;所以三元的原则是选择现在不好但未来前景很好的企业。
北京、上海、广州是全国最大的奶制口消费城市,与生俱来的地源优势使三元不必像伊利那样四处突围。尽管有消息称,有牛奶商近日被迫向地沟内倾倒牛奶,但对于三元来讲,这不过是一种市场的相对过剩,在紧握北京地区90%市场份额的同时,三元对眼前的一切大可一笑而过,尽管他们确实希望从股市来钱以扩大自己在更大区域里的销售渠道。
无论是手中的生产线尚开工不足,还是资本市场上的饿殍遍野,眼前的所有问题对于三元的未来成长而言,产生的影响不过是调整一下前进的节奏。当然,这主要得益于上市始终都不是三元炼金术的不二法门。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