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蓝
在国人的眼里,“日本制造”不再难以超越,只要中国能够保持稳定的发展。
小泉纯一郎的改革计划不得不对保守的自民党作出让步,银行改革难以推进。有些日本银行股票的市值,连清盘都不够。现在日本政府还要取消对存款客户7.5万美元的兑现保证
。结果日本人将钱从银行转到保险箱,怕银行倒闭时自己分文不剩。
日经指数,从高峰的三万多点下滑到九千多点。日本的制造业陆续转移到中国。现在的日本失业率是战后最高,达5.6%。65%日本人都对自己的经济前途感到不安。小布什到日本访问,无意中把紧缩说成贬值,结果日元汇率应声而下,世人对日本经济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脆弱。
日本耐用消费品的神话,终于在中国破灭了。现在中国柜台上还陈列着日本家电,可是非日本货不买的情况已不复存在。国货质量不输日本货,价格却便宜得多。有些日本货,本身就是在中国制造的。
1978年国家开始进口消费品,弥补国内市场短缺。日本货很受中国消费者推崇。那时的日货很少出问题。现在,东芝电脑、日航飞机、三菱汽车等都出了质量和服务毛病。
这个变化,由两个原因促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日本90年代以来的停滞。
日本经济在60年代的繁荣,以1964年东京奥运会为标志。第二次繁荣出现在80年代,人们称之为“辉煌的十年”。一张名画数千万元,一栋大厦几亿元,日本人在全球疯狂购买各种资产。
中国改革开放正好遇到日本这十年。可是中国在持续往前走,日本却不行了。30年来拉动日本发展的钢铁、船舶、化纤、家电、汽车等传统工业失去势头;信息通讯业方面,日本难与欧美抗衡。官商密切协作的日本模式,忽视基础研究,吃光老本而逐渐失去效力。依赖国外市场的日本,遭遇市场饱和的困境。
经济下滑,企业倒闭,失业攀高,银行坏账积累。终身雇佣制没了,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士气下泄,服务和产品质量因此下滑。美国经济结构调整后,信息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而日本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却失去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机,因而在90年代以来陷入长期萧条。
政企关系密切,经济的不景气政府难逃责任。日本政局因此动荡不定,各种政策不断提出,又因为走马灯似的新官上任而难以实施。从中曾根、海部、宫泽、宇野、村山、细川到桥本、小渊、森喜郎、小泉,人们都难以记住这一串名字。日本失去明确的方向,经济复苏受到影响。中国的发展势头20多年没有停止。人均收入有大幅度的提高,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的制造中心。
东亚经济格局有如此变化,是20年前难以想象的。现实就是如此。日本耐用消费品在中国的神话,终结了。
不过,日本依然有庞大的实力,经济还是世界第二。日本人的敬业精神和认真工作的作风,公民素质以及守法的习惯,依然存在。但在国人的眼里,日本制造不再是难以超越的,只要中国能够保持稳定的发展。
zoulan123@sohu.com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研究员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邹蓝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