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中惟独理念最让人费解,很多老板说他们不是太明白。其实说穿了理念就是解决你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企业家从创业到成功分成三个阶段,而企业家必须穿越这三个阶段。理念是决定企业家能不能走到最后的关键,不然的话,他的企业会随时终结在半路。
我从哪里来?中国现在的中小企业家在有事业前绝大部分属耕夫走卒引车贩浆之类,
他们开始创业时就是为了温饱,相似于以前参加革命的穷人们。本来我可以例举我身边那些成功企业家的故事来说明我的观点的,但我还是觉得说说我已经去世多年的外公会更有意义些。外公是我老家那个城市里第一个领个体工商执照的,因为穷怕了。
我又要到哪里去呢?后来的事实证明外公并不想到哪里去,外公只到了企业家成长过程的第一阶段——做温饱。他的“企业”的生命周期是从1979年到1989整整十年时间,经营范围是做大饼油条。“企业”里所有员工就是他和外婆。他们在经营过程中老老实实,更谈不上多元化扩张。从做大饼油条开始,到结束时还是在做大饼油条,还是他们两个员工。惟一的变化是资本增值了,从最早的几十元积累到了一万多元。他一直小心翼翼看守着辛劳得来的钱,他没能越过第一阶段,所以根本不用等到别人动他的“奶酪”,外公外婆的“组织”随着他们自然生命体的终结而消失了。
和我外公相比,我现在的那些企业家朋友也并不幸运多少,虽然他们已成功地进入了第二阶段——做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停地探索着把企业做大的奥秘并且乐此不疲,好象总有希望在前面等着他。我问过许多企业家为什么这样不辞辛苦地打理着他们的企业,大多数在开始的几分钟会反问我说:“我又能怎么样?”。意思是说我不做还有谁可以做?他们觉得他们天生擅长于做这行,可以比他人更加成功。这说明了实际上他们是在为他们的兴趣而做企业,其实他们中很多人还是说不上来他们究竟要到哪里去,因为讲着讲着他们就会抱怨,说他们总是在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山,而永远达不到山顶。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他们必须进入第三个阶段——做事业!否则做得再大,一不小心就归零了。
我们可以用一个故事来说明做事业是怎样的一回事:一个年轻的MBA毕业生看到一个老渔夫躺着晒太阳,身边放着一个破盆,里面有几条小鱼。年轻人就劝老渔夫要多打鱼并把企业做大,在劝说的过程中老渔夫始终问做到了又怎么样,最后年轻的MBA告诉老渔夫这样一个远景:你的企业成了跨国渔业集团,你可以很写意地在沙滩上晒太阳,老渔夫反问这位年轻的MBA:我现在不是在晒太阳吗?
这个问题有很多人答不上来。其实答案很简单:同样的晒太阳,老渔夫和跨国公司的总裁晒太阳时的心情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自食其力的好人,一个是为人类做了很大贡献的企业家,前者是谋生,后者是做事业!
姚枫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