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对话:谁的奶酪动了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4月03日 07:15 北京青年报

  

  这是一块做大了的奶酪!或许是夸大其辞了的奶酪!最近,有块奶酪特别火,而这来源于一本名字叫《谁动了我的奶酪》的畅销书,这本书在封面上写着“一个在工作或生活中处理变化的绝妙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您就可以获得生命中最想得到的东西,也就是书中的奶酪——无论它是一份工作、健康、人际关系,还是爱情、金钱……”这些话是商业炒作还是真知灼见?这世界上真的有所谓的成功宝典吗?人们为什么会关心“奶酪”?是因为人们缺少安全感还是因为内心浮躁急于成功?《谁动了我的奶酪》究竟迎合了一种什么样的社
会心理?在美国或者世界上其他国家,究竟有没有人按照《谁动了我的奶酪》中提供的方法获得了梦想中的奶酪?它在中国的畅销有没有被误读?是不是过度炒作?针对这个现象,有位记者拼着较死理,写了一本颠覆版,《我能动谁的奶酪》,如骨附蛆地颠覆了前者的几乎所有主要观点,这至少说明无论对于前者,还是后者,都不能太当真,商业制造某种流行现象,商业还很容易制造心灵鸡汤的幻象,别让商业的、夸张的、抒情的、煽情的大奶酪轻易把我们动了。

  据说前一段流行做法是公司解雇员工的时候,给员工附送一本“奶酪”书,据说看了《谁动了我的奶酪》,很多老板都拊首称是,而很多雇员都心中气闷,而看了《我能动谁的奶酪》,很多老板都心中怏怏,而很多雇员都拍手称快,围绕这两本书的目标读者,俨然有强势和弱势的立场之分,这就使得两本书都带有不少夸张成分。三位嘉宾就“奶酪”各抒己见,有正方有反方,就什么是成功,如何获得奶酪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嘉宾:中国青年报记者陈彤,《我能动谁的奶酪》作者

  圣象制造集团总裁彭鸿斌

  经济观察报总编何力

  主持人:本报记者黎宛冰

  《谁动了我的奶酪》:朝新的方向前进,你会发现新的奶酪。

  《我能动谁的奶酪》:朝新的方向前进,实际上意味着两个完全相反的可能性——一个是你会发现新的奶酪,而另一个是你将失去一切,一无所有。

  《谁动了我的奶酪》: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发现新的奶酪。

  《我能动谁的奶酪》:奶酪与年龄成反比关系,年龄越大找到新奶酪的几率越小,被人拿走奶酪的几率越大;而且不要以为一次成功地找到奶酪,你就能次次都找到。

  《谁动了我的奶酪》的核心思想:变化总是在发生,他们总是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所以要随时做好奶酪被拿走的准备,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书中树立了两只模范老鼠的形象,它们在发现奶酪没有了以后,没有去思考究竟是谁动了我的奶酪,而是立刻穿上跑鞋去寻找新的奶酪。

  《我能动谁的奶酪》的核心思想:变化总是在发生,但是立刻穿上跑鞋就去找新奶酪不是唯一的方法,甚至不是最好的方法。因为这样的一生是狗熊掰棒子的一生,而如果被人家拿走了奶酪还为此感到高兴,认为自己是在享受变化,相当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谁愿意做那个一辈子去找奶酪但却总是被人“动了”的人呢?所以,她认为做一个成功的人不是像老鼠一样不停地去找奶酪,而是从开始思考——“我能动谁的奶酪”这一问题开始。

  -什么是奶酪

  彭鸿斌:我觉得《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讲了一个常识,在世纪之交时代变革的关头,用一个讲故事的方式告诉我们要适应变化,它这个道理绝对是不新鲜的,所以我不知道它为什么这么热,但是它这个是常识,你可以举很多例子说它不好啊或怎么好,但是并不能说明这个常识就对我们没有帮助,没有辅导意义,我认为不科学,这是第一点。

  说到《我能动谁的奶酪》,它对前本书做出了一些批驳,但我认为它可能混淆了奶酪的概念,我们做任何讨论,首先必须有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所谓奶酪就是一种主流的价值观念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可能是指爱情、工作,指很多东西,但你不能改变概念,不能在中间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变了。我举个例子,你的一个观点,实际上奶酪没有你想得那么重要,如果你把寻找奶酪当成生命中唯一有意义的事情,那么你的一生将彻底被奶酪毁掉了,我觉得这句话就是自相矛盾。如果我们讨论的前提,奶酪就是我们约定俗成,要追寻的一些东西。就不能够再否定这个概念本身,再问奶酪可能是一切吗?奶酪可能是失去的时光吗?奶酪可能让时光倒流吗?拥有奶酪就拥有幸福吗?

  陈彤:我为什么要颠覆它这书,你说常识不能涵盖很多事情,但是它这本书在宣传上说了,它是一个在工作和生活中处理变化的绝妙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你就可以获得在生命中最想得到的东西,就是书中的奶酪,所以我写了颠覆版的奶酪理论,因为它是一种谬误。如果他很诚实,就说我就是一个简单的书,看了你以后可能对你有启发,那没问题。但如果他说,他这个奶酪是任何东西,所以我就认为是不对的。就是说在这本书上,他把奶酪给颠来倒去了,他认为这个奶酪可以是一切,所以我就必须把它具体化,奶酪可以是失去的时光吗?不是吧,如果你在这本书上不告诉我说,这奶酪可以是一切,我就不会举这些例子,所以,我认为我不是自相矛盾。

  何力:我觉得我们今天的讨论,应该把这个范畴规定一下,我们基本上是两个范畴,一个是在纯的经济学的范畴上来讨论这个话题,来讨论利益关系,我把奶酪理解成利益,因为经济学是把人都假设成理性的利益人,否则经济学就没法进行从事研究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社会伦理、价值观和道德的层面来讨论这个话题,事实上我们崇拜经济增长或者经济进步,但恰恰是由于经济进步给我们带来了更多可能的生活选择。

  实际上,美国类似的书非常多,它是分为两类,它是很严格的,一类叫商业作品,一类叫非商业作品,这是非常严格的,这本书后面说以下机构正在以本书理念指导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我觉得它说了一句真话。它基本上是一个给员工做一些心理辅导的,因为美国在这方面应该说是比较发达的。

  其实我觉得他们都抒情化了,首先毫无疑问出版者把这个《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作者斯宾塞这个书抒情化了,过度包装了。人家就是一个简单的给员工心理辅导的一个小册子,因为他是心理医生,他专门要给员工写这种东西,劝你,就是这样的,他只能劝你想开点,他不能说,你被解雇了,没关系,将来还有如何如何。

  那么出版者这样做,显然出于商业考虑,我觉得商业这个词是中性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出版者他们有这种商业的头脑,或者商业的理念,我们不要去指责它,做道德判断就做道德判断,做商业判断就做商业判断。所以我觉得陈彤是否也过于抒情化了,就是说把一个商业的东西上升到了道德诉求。

  -是动别人奶酪还是被别人动

  陈彤:我写这本书是针对中国人,我有一个朋友,他在美国呆了十年,他回来就跟我讲,他说在美国,因为价值多元化,所以你说这个,我说那个,而且在美国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一个概念叫商业,所以马上能分清楚这个东西它是不是一个商业宣传,比如说在美国,一百本不容错过的书,大家都知道这是个商业宣传,我可以不看。但在中国如果说一百本不容错过的书,这每个人都觉得我不看,我是农民,它是两种文化心态。最逗的是电视台还做了这本书的访谈,然后找了一帮成功人士,说这本书怎么能指导成功,我觉得这完全是误导。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就是说,谁动了你的奶酪呢?这个问题不重要,奶酪实际上会是动的,如果你要是说像哼哼那样,就坐在那儿每天思考这个就是不行的,你应该马上穿上跑鞋去找,你这样才会找到新的奶酪,它的观点就是朝新的方向前进最后能够找到新的奶酪,这概念上不对。然后说什么越早放弃旧奶酪,就能越早找到新奶酪,这也是不对的。

  而我认为对待变化的态度有很多种,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方法,越早放弃旧奶酪的,找到奶酪。不放弃的,坚持的,也找到了,而且坚持思考然后不放弃,也找到了。

  何力:实际上是逻辑上的全称判断和单称判断的问题。因为当你说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时候,万一有人找出一只白的呢?

  彭鸿斌:我是觉得陈彤对斯宾塞的批驳缺乏经济学基础,第一点我觉得里边一个很重要的阐述观点,就是说员工如果被解雇,就意味着这块奶酪被拿走,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你参与创造了一份奶酪,并且已经得到回报了,包括一个员工,即使你被解雇了,也不存在别人把你的奶酪拿走了,员工有员工的奶酪,资本有资本的回报,各有各的奶酪,并不存在我解雇了你我拿走了你的奶酪,而陈彤的思维方式是我的奶酪被谁动了,我要去拿别人的奶酪,如果这样想,中国就不存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

  第二点我认为在经济生活当中,奶酪被人拿走了并不是奶酪就被某个具体的人动了,我认为是社会进步彰显了这个当事者的不适应,当事者的落后。

  比如说也包括很多很多这样的公司,它们有一天突然发现奶酪没有了,并不是谁拿走了它的奶酪,是因为它这块奶酪不能够为社会全体服务了,社会的进步必然引起局部的,或者有些奶酪的自然的变化,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对奶酪进行重新定义。

  你在书里引用了华滋华斯的一首诗,什么逝去了,往日的宁静和天真,清纯的信念与道德的理想法则——我认为其基调是抒发一种田园牧歌式的自怨自艾,对中国是没有意义的。为什么呢?如果中国社会整体贫困,你又如何能够谈论自然和风景的壮丽呢?所以,你在书里面也讲到了,我什么都不干了,我就教书,我就看书,我也能有奶酪,我不否认这一点,但现代化浪潮是必然的,而除非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所以,我就认为这个是不恰当的。至少中国目前面临的状况没有其他选择。

  陈彤:那难道我们只能唱《亚洲雄风》那首歌了吗?

  彭鸿斌:如果有很多人还没解决温饱问题,还奢谈什么田园风光,自怨自艾,要更多地去创造。你的观点是成功就是不断拿走别人的奶酪,我认为这个观点是有危害的,因为什么呢?它不是鼓励创造,而是鼓励豪夺。

  -效率公平

   不可得兼

  陈彤:拿走也是创造。

  彭鸿斌:但你的观点不是鼓励把奶酪做大,而是鼓励把现有奶酪重新分配。我认为社会上有些人成功确实是靠拿着别人的奶酪,但是并不值得鼓励和提倡,也更不能说成功就是要拿走别人的奶酪,这是很本质的概念。他可以去动别人的奶酪,但是并不是成功唯一的方法,也是不值得提倡的方法,是一个比较低级的方式。

  何力:这里有一个把握分寸的问题。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就是我为市场经济欢呼,但是我的欢呼一般不会超过两次,这是我对所谓经济和伦理道德、公平与效率的一个核心的认识或看法,我觉得刚才他们的争论实际上涉及到这么三个问题。

  第一个叫所谓的入世与出世的问题,有的人是从出世的角度来看待这两本书,有的人是从入世的角度来看这两本书。第二个问题在一个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它是有一个时间变量,就是蛋糕再大,但是同时有的人多,有的人少嘛,甚至还有赢家通吃。

  第三个问题我觉得,就是像中国这样一个转轨时期的国家这个利益的调整,我想从这个角度来说说,如果我们的前提是定义奶酪为利益。

  我们最近看到一个经济学家的观点是主张既往不咎,就是在中国转轨的时期变动的过程之中,已经既定形成了一些不合理利益格局,不要再去追究它,追究它就永远解决不了问题。一个例子,中国的住房私有化运动,在这个运动的过程之中,有的人的奶酪是很大,有的人的奶酪是很小的,有的人甚至没有,怎么办呢?要清算吗?要从头来吗?

  我是非常勉强地说:我放你一马吧,咱们着眼于未来吧。但是,你可千万不要以为我是心甘情愿的。而且我要告诉你,我要有机会,我拿。我不是道德的高尚者,我之所以在这个利益格局中没有获得更大的利益,是因为我没有站到一个很好的位置上,我没法把这个利益格局变迁。

  黎宛冰:如果我们把奶酪定义为利益的话,它既有新的利益增长,也有旧的利益需要瓜分。而成功的人必须是如何如何,是无法成立的。

  何力:我曾经写过一些文章,我的观点就是,我只能寄希望于那些已经获得大量奶酪的人拿出来了一点给我。比方说前者那本书它主要是给弱势群体看的,给他们一个心灵激励,相对成功的人可能会更加愿意像陈彤那样思考谁动了我的奶酪。

  陈彤:其实我个人觉得,如果你要是想成为一个赢家的话,你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是谁动了你的奶酪,你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应该是,我觉得一定是我能动的奶酪,这是赢家的心态。可能这些东西不一定合理,但是结果一定是我能动谁的奶酪,在平常各大奶酪市场里头我能占到多少份额,我能拿到多少。

  但是,一个弱势群体概念就是谁动了我的奶酪,我就再去找他,再让他给我一块吧。我觉得这是两种心态,但是这个心态的前提是奶酪是利益。

  何力:我补充一句,其实对于那个弱势群体要调节利益关系的主体是谁呢?特别简单,是政府,是政府来调节利益关系,政府通过税收,只有政府来兼顾公平与效益。有一句名言叫公平与效益互为代价,就是这样的话。因为我想要公平的时候,我就得牺牲一些效益,我想要效益的时候,我就得牺牲一些公平。

  中国目前的情况,我们从理性的角度可能需要讲效率讲得多一点,公平可能需要慢慢讲,别着急,等这个效率再好一点的时候再讲吧,当然从我内心非常热爱公平,可是我得把我的这种热爱稍微地压抑一下。

  -奶酪多元化

  彭鸿斌:你可能想的是有道理的,我们商业上说被察觉到的价值就是价值,但你这本书客观上可能造成一种误导,就是鼓励去拿别人的奶酪。当一个观点,经过商业包装和炒作,就容易当做常识被接受,很简单的道理,它和你所颠覆的书一样被夸大了。

  陈彤:你把它理解为是一个错的,不公平的,我认为那是效率。如果我在现实生活中,我就想更快、更高、更强,我不想提什么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那我就是要成功地拿到别人的奶酪,只不过你对这句话是本能的反感,你认为拿走别人的奶酪是不道德的,但是我们在讲商业,不是在讲道德,而且,我认为拿走别人的奶酪在商业上就是道德的,因为我有智慧,我有我创造的新价值。

  黎宛冰:我觉得现在有一个媒体话语权的滥用,这两本书都有可能都滥用了,前者滥用了,后者应运而生,这两本书都有一定道理。它针对不同的群体、针对不同的心态。因为我发现现在媒体上只有一种概念,比方说像《谁动了我的奶酪》,至少媒体在话语上给人造成了这本书是万能良药,人人必读,很主流的印象。

  陈彤:在美国主流的东西也有,但是主流的东西有很多种。第一个咱就说跟风,我就觉得《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出来以后,所有的人,我不知道怎么了,反正企业家、评论家都说那书好,我觉得这才叫跟风呢。

  何力:在利益调整过程中,规则还没有建立起来,有很多不公平之处,但是注意,公平越来越多了,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一些数字英雄,因为人们看到可以不依靠人家的关系,后台,偷税漏税也可以成功,人们可以按照这种方式去努力,可能性越来越多了。

  彭鸿斌:我就觉得我们这个社会,现在这样变革的一个关头,这样一个整体现代化的一个时代,我觉得还是应该多鼓励去创造,我们从公司的角度创造很多的价值,我认为这不是动别人的奶酪,我是创造一块新的奶酪让社会来分享、让大众来分享,我们不赞同成功就是不断的拿走别人的奶酪,这是我的这个观点。

  -摄影/本报记者黎宛冰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新民晚报:谁动了申花的奶酪? (2002/03/30 15:34)
东直门渐成热点 猜猜谁能吃到东直门奶酪? (2002/03/29 10:53)
为了明天的奶酪 审视房地产市场信用 (2002/03/27 13:19)
为了明天的奶酪 审视房地产市场信用 (2002/03/27 13:19)
倪润峰教育市场寻奶酪 (2002/03/27 12:51)
快递奶酪谁敢乱动?国家邮政局重申专营铁律 (2002/03/26 10:42)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新自写短信功能一流
对方手机
发送内容[最多60字]

选择闪电方式
您的手机
您的密码
索取密码  

在几十个国家地区,只要您拥有手机,就可以享受新浪短信头条新闻的方便快捷,让世界随您移动!>>快速订阅


分 类 信 息
:新橙流利口语专家
   日产精品汽车专卖
   京城首家男子美容
   1.6元租涉外办公间
   在职研究生班招生
   让我送您留学去!
:香车美女车模秀  
   孙平为您打造一切
   先进的电光源产品
:蓝盾安全培训合作
   国际长途0.33元/分
:超高分子项目招商
   2000吨葡萄原汁
:淑女心仪美之集
:国际农业 MBA 开学
:秦汉文化诚聘英才
:四医大眼科研究所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3361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