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厦地下一层的餐厅,我们一边往嘴里扒饭,一边观赏着这栋写字楼里最近突然冒出来的大批量美眉。一位朋友油然感慨道:"姑娘们都出来工作了,看来经济真的不景气了。"这位仁兄理所当然地遭到谴责,拿动人的姑娘们开这种玩笑是不可原谅的。但说实话,至少在粗鲁的男人眼中,她们仍然是幸运儿,在不景气的经济形势,她们依然能在写字楼里找到体面工作。
3月初,以"反微软斗士"闻名的美国Sun公司CEO斯科特.麦克尼利选择第三次来到北京作为他庆祝Sun公司成立20周年活动的重要部分,他一遍遍地说:"我在中国有一个春秋大梦"。这个擅长辱骂从微软到IBM所有竞争对手的哈佛毕业生,信心百倍地宣称他的公司近5年来保持年40%以上的高速增长,500名中国公司雇员各个都是精英。但我的一个在SUN公司工作的朋友却愁眉不展,股票被套损失一辆帕萨特不说,从2001年7月到2002年6月的这个财年已经过去了三个季度,销售额只完成了同期计划的一半,生意比2001年大幅下滑看来是不可避免的了。卖不出东西去接下来的结果也不言而喻:裁员。
裁员的消息从1年多前就已经传来了。从遍布全球的.com公司传染到电信运营商,再到加州硅谷和北欧雪地里的IT和电信设备制造商,然后是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知识英雄们在流血,新老明星企业也在前所未有的巨额亏损和破产阴影中挣扎。争当裁员节流冠军的不仅是那些欧美跨国公司,日本企业也被迫取消了他们引以为豪的终身雇佣制度。
经济衰退并不可怕,对资本主义来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灾难。可怕的是,美国经济已经前所未有地保持了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此次自2000年底陷入衰退以来,经济学家屡屡出言鼓舞人心,也屡屡灰头土脸地矫正自己的乐观估计。到安然、凯马特等一系列大公司破产之后,美国的经济学家们才承认,尽管最近一段时间美经济已出现一系列令人鼓舞的复苏迹象,但美国制造业却继续衰退,就业也持续性下降。恶讯频传无疑将再给美国经济以沉重打击,并将阻碍美经济复苏进程。
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尤其对财富效应起着重要作用的美国,金融市场、宏观的经济表现、微观的企业活力,都同消费信心有着紧密关系。受美国近期企业破产消息接踵而至和股票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一向被称为美国经济冷暖风向标的消费者信心指数2月份也出现近五个月来的首次下滑。密歇根大学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2月消费信心指数从1月的93下降到90.9。显然,安然事件使人们对公司财务报表失去信心,缺乏信心又使许多公司得不到贷款,最终导致更多公司倒闭。而美国的银行家们也变得谨慎和悲观起来,鉴于安然事件使摩根大通银行和花旗集团在该公司几十亿美元的贷款一夜之间化为乌有,目前许多银行都在设法减少风险--过去如果一家公司无力偿还,银行都有一段时间放松贷款契约,或者暂时不采取严厉措施,但现没有人再敢于以身涉险。
对于刚刚尝到全球化甜头的中国,美国式的消费经济也正在成为扩大内需带动增长的模板。就在所有的人都在为中国这个新的投资天堂高唱赞歌的时候,高尚写字楼里高人一等的白领、金领们却蓦地发现,失业这个残酷的字眼在降临到外国同行和国有企业工人头上之后,也不可避免地笼罩了自己。
过去的1年里,中国的商务精英们初步经受了全球化的洗礼。全球化到底是零和效应还是正和效应,抑或是负和效应,全球化主义者和反全球化主义者争执不休,但在入关这个问题上,中国的白领普遍报以掌声--那意味着更多更体面的工作机会、更便宜的高档消费品,更便捷的生活方式,以及更开放的生存环境。即使在摩托罗拉和第一波士顿银行大规模裁员的时候,它们的中国公司却在不断扩大规模,新的跨国公司也争相涌入,按照美国《新闻周刊》的说法,谁都想来中国。在热闹的气氛中,对就业形势的担忧更像杞人忧天,没有人去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月中旬,安达信突然之间面临灭顶之灾,去年年底安达信在中国招收了350名大学毕业生,成了最新的一批全球化牺牲品。没错,中国这块新的热土充满了机会,但正如绝大部分跨国公司在中国没有获得赢利一样,越来越多的商业机会并不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至少在很多情形下并非如此。
对中国来说,全球化程度越深,对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就越深。以制造业、出口导向和对外资依赖为主要特征的亚洲外向型发展模式,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弊端毕现。试想一下,一旦欧美等产品销售地出现经济危机,或者资金链出现断裂或转移,我们曾经在海南和北海看到的烂尾现象将不可避免地重演。到那个时候,任你美若天仙或威猛撩人也无济于事。这个世界上,资本是最不可靠的。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