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 李术峰
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培养和选拔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形势需要的各类人才。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人才需求层次会发生什么变化?
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期间,记者就此采访了政协委员、会外专家和大学生,从他们的交流和对话中,探寻问题的答案。
山西校长——香港董事长: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对话
谢克昌(全国政协常委、太原理工大学校长):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了,我国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人才现状仍远远落后于时代。在我们山西,每1万人当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201到225人,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职称和大学本科的比例仅为10%左右。而且,这些人才大都集中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或传统产业,在农、林、水、牧和第三产业中人才严重不足。适用性人才、特别是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人才很少,能够适应国家“十五”计划发展的产业人才更是奇缺。
我进行过一些分析性的预测,到2010年这段时间,不发达地区对初中级人才会有持续的需求;2010年后对人才数量与质量的需求将同步增长,并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2050后将更强调人才质量上的要求。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我建议,在近一时期要大力实施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人力资本投入,建设一批有形或无形的人才市场,以实现市场对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我们特别希望发达地区对中西部地区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
计佑铭(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志成国际集团公司董事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的争夺更加激烈。内地的人才本来就很缺乏,加入世贸组织后,这个问题更显突出。
相对来说,香港的人才资源相当丰富。尽管如此,香港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仍在不断加大,过去3年间的教育开支预算已达1500亿元,未来10年还将再投1000亿元,用以落实所有的教育改革建议。
我们能为中国的人才战略做些什么呢?最近,近百家内地企业在香港举行了大型的高级人才招聘活动,吸引了上万人次参与,这在香港历史上是少有的。应聘者除了香港人外,还有台湾人,甚至有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的人才。这给我们很大启示,一方面这说明香港聚集了大量人才,并且这些人才愿意到内地去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香港是一个国际信息中心,在香港搞招聘可以吸引全世界的瞩目。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香港的有利条件,在这里建立一个人才交流的平台,广纳全世界的专业人才为己所用。
经济学家——人才专家:关于人才争夺的对话
萧灼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科学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两种我们都需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不能只强调自然科学领域专业人才的重要性,现在我们的企业经常出现决策失误、管理混乱、效益下滑等问题,这往往不是技术水平低造成的,而是经营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
高学历、高学位的人才,低学历、低学位的人才,受过系统教育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成长起来的人才,这些都是我们这个社会必不可少的人才。在一个企业当中,不是高学历、高学位的人才比重越大越好,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合理的人才结构。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是我们实施人才战略的目标。对于本地人才和引进的人才,对于国内培养的人才和海外留学归来的专家,我们应当同样重视。最近,金融界有一句话“海龟(归)上岸,土鳖滚蛋”,是的说近年来大批留学回国人员颇受重视,而国内培养的博士却受到冷落,甚至连合适的工作都找不到。我要告诉大家,本地和尚也是会念经的,而且念得也不错。
卜凡伟(人事部人事与人才科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经济全球化既包括资本和技术的全球化,也包括人力资源的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高科技人才显得十分缺乏,流动也十分频繁,世界各国对于高科技人才争夺将空前激烈,这种争夺往往成为未来国际关系中的焦点问题。
据我所知,2000年的时候,美国短缺45万名科技人才,据说这个数字到2006年将扩大到65万。美国人才的缺口靠什么去填?主要靠引进外来人才。可以想像,在未来的高科技人才争夺战中,发展中国家将明显处于下风。
我国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也十分强烈,但目前的情况很不乐观,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出国留学人员都留在了国外,人才流失很严重。比如,在美国硅谷,共有20万名工程技术人员,其中6万是华人。近年来,国外大公司还专门在北京设立了15家研究开发机构,专门利用高薪网罗国内的高科技人才。
高科技人才是国家的精英,是未来的希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认为,国家要采取有力措施,打好这场人才争夺战。
大学生——民营企业家:关于创业的对话
喻历历(清华大学经济学双学士):人尽其才,说起来容易,实际生活中很少能够做到这一点。
对于我们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讲,“没有工作经验”这一条就让我们吃尽了“闭门羹”。我们只能从最低的职位、最简单的工作干起,直到耗尽青年人的激情。我有一个同学,是学国际金融的硕士,本想到一家大型资产管理公司,人家不要,说必须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现在只好应聘到一家商业银行的支行,现在还在干出纳呢。我想问问那些公司老板,谁又是走出校门就有工作经验的?只要给我们机会,我们很快就会熟悉业务。
这实际是一个人才培训的问题,人才不仅需要通过学校教育,也需要通过实践的锻炼。我认为,这个责任应当由企业承担起来。企业的投入不应该只是物质上的投入,还应该包括人才资源上的投入,比如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可以说,注重培养人才,而不只是使用人才,是一个企业积蓄力量,走向强大的条件之一。我听说,国外有些大企业每年都组织专门的培训,并把培训与年薪放在一起作为企业的待遇之一。
我们的企业总是害怕培养出来的人才会“跳槽”,做了赔本买卖。其实只要他们能够提供良好的企业文化,并且随着职员素质的提高不断提升他的职务、增加他的薪水,就不愁留不住人才。
高天乐(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天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没有一个求职者不想得到这样一份工作——体面、高薪、有发展前途、有不断学习的机会,但要看他们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少价值。自己是不是“人才”,不是自己说了算的。
我们公司目前有5000多名员工,但对人才的渴求依然很强烈,招聘工作是处于“常聘”状态。我看一个人才是看他的教育背景和实践经验,还有一条不可缺少的——诚信。我认为公司引进一个人才并不是单纯让他工作,给他工资,关键是要让他不断学习,接受培养,以更高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那么,一个不成熟的、或者没有经验的人才,就应该先在一些相对低层次的岗位上得到锻炼,他们只要有潜力,总有一天会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而不应该对自己在学校学的东西过于自信,以为凭这些就可以包打天下。在我们公司,即使是一个相当好的职员,也需要不断学习,甚至是终生学习。
人才是一个公司的生命力。目前我的公司领导层8个人中有4个是MBA学位,还有两个正在浙江大学攻读MBA。另外,公司还在上海和美国设立了分公司,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进先进人才。优秀的品质、务实的精神、不懈的进取欲望,有了这些,不论在哪里都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完)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