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二战以后有什么事件最深刻地刺痛日本人的神经的话,那一定是雪印丑闻。曾几何时,雪印曾是日本人心中的白雪公主,几乎每一个日本人说起雪印的名字时都面带自豪,雪印公司的工厂甚至被印在介绍风光名胜的旅游杂志上。正因为如此,当雪印食品公司将进口牛肉充当国产牛肉交国家收购以骗取津贴的丑闻近日被媒体曝光后,事件立即轰动了整个日本。日本舆论乃至政府都以少见的严厉措词谴责该公司丧失职业道德,辜负了消费者的信任。故事的主角当然立即成为人们唾弃的对象。1月23日丑闻被揭发后的第二天,日本各大商 场纷纷停止销售雪印公司的产品。1个月内,该公司的股价暴跌44%。雪印公司估计,截至今年3月底的财政年度内,该公司亏损7600万美元,是去年11月预测亏损额的4倍。尽管雪印食品的母公司雪印乳业制品公司出售部分资产向其输血,但日本各界根本不领情。投资者继续沽受雪印食品的股票,信贷评级机构调降其信贷评级唯恐不及时。最后,雪印乳业只好将不肖子清盘,并把雪印食品从东京股市除牌的时间定为5月23日。
肮脏的食品
毫无疑问,如果仅仅是一件不道德的骗案,是决不会引起日本各界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正如日本政府发言人所说,雪印公司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完全是它出卖公众信任”的结果。事情得从日本发现疯牛病说起。去年9月10日日本发现疯牛病后,日本政府决定由国家出资收购未经安全检查的国产牛肉。日本政府制定的收购价为每公斤1114日元,远高于每公斤400日元的市价,也高于每公斤600日元左右的进口牛肉价。雪印食品公司下属的关西肉食品中心趁机将13.8吨澳大利亚产牛肉装进日本国产牛肉的包装盒、贴上国产牛肉标签,冒充国产牛肉出售给政府。谁都知道,日本经济长期低迷,日本政府决定拿出大笔资金回收国产牛肉实属不易,而且还承担着国际社会的压力。谁也没想到雪印公司这样一个行业巨头竟会钻政策的空子,干出这种偷梁换柱、将损失转嫁给国家的不光彩的事情。仅此一事还不足以解释日本人的愤怒。原来,雪印铤而走险有深层的原因,它是为了解决因食物中毒事件引起的经营困难才行此下策的。2000年6月下旬,不少喝了雪印乳制品的日本人出现中毒症状,人数达万人以上。这一近年来罕见的食物中毒事件,引起了日本全社会的震惊。调查结果显示,中毒事件是因雪印大阪工厂的人为原因所造成。随后,日本媒体又爆出另一件丑闻,原来雪印公司竟把退货的过期牛奶作为原料重新利用。日本人根本无法相信,一个在消费者心中有着崇高地位的公司竟会做出这种不道德的事情。雪印产品中毒事件立即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恶果:日本各地的大型超市从货架上清除了雪印产品。在两周不到的时间内,雪印公司的名誉扫地,雪印的产品陷入无人问津的地步。2000年7月26日,雪印公司在报纸上刊登全版广告向消费者道歉。随后,其社长辞职。然而,这一切并不能消除事件的恶劣影响。同月,中国禁止雪印产品进口。2001年初,美国《时代》杂志将雪印食品中毒事件评为2000年10大丑闻之一。这次事件也令雪印这个拥有75年历史的老字号陷入自创业以来最深刻的危机之中。2001年1月,该公司宣布关闭5间工厂,并且裁员1300人。2001年5月,该公司宣布录得586亿日元的巨额赤字,是自创业以来最差纪录。上年度销售额则大幅下跌33.5%。该公司在行业内排名也从第一跌至第三,该公司甚至考虑更名以消除不利影响。
正是在食物中毒事件的影响还未消除的时候,雪印诈骗案曝光,给日本人心灵上的伤口再洒上了一把盐。日本农林水产大臣武部勤愤怒地指出,雪印的做法是无法原谅的。他还表示,准备起诉雪印的负责人,追究其法律责任。
“日本制造”神话终结
如果仅是雪印公司一间公司的孤立事件,那么这件丑闻还有挽回的余地,问题是,这种置行业道德于不顾的行为已经渗透到日本各行各业中,严重影响了日本产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就拿食品行业来说。雪印丑闻虽然恶劣,但并非独一无二。在雪印诈骗案发生后不久,日本最大的肉类产品交易商Starzen公司于2月28日承认,该公司将价廉质次的牛肉和猪肉换贴标签冒充高质量的产品销售给超级市场。公司的发言人说,该公司把廉价的白毛猪肉冒充质量较好的黑毛猪肉卖给超级市场,这一做法持续了1年零7个月,直到去年12月东窗事发。由此,公司多赚了30%的利润。
这些诈骗案背后隐藏着日本产品的质量危机。就在雪印产品中毒事件发生后不到两个月,日本第三大食品公司森永乳业公司也爆出食物中毒事件。约100名中小学师生喝了森永乳业的牛奶后出现中毒症状。最令人心寒的是,出现食物中毒的学校在事件发生之前刚刚将午餐中的牛奶由雪印的产品改为森永的产品。
此外,日本主要面包生产商山崎公司也曾宣布回收成千上万含霉菌的咖喱面包,与此同时,著名的麒麟啤酒公司也回收其生产的软饮料。
这些事件的影响不亚于在行业内投下一颗原子弹,因为作案者全都不是无名小辈。例如,日本人没有谁不知道全日本首屈一指的牛奶品牌“雪印”。它创立于1925年,年销售额达5500亿日元(约54亿美元),在日本全国拥有34家奶制品工厂,员工约6700人。它的牛奶制品占日本市场的11.2%,居同行业之首。这样的大公司,不信它还能信谁?颇为讽刺的是,在雪印大阪工厂里人们可以看到大幅标语:“质量是我们的良心。”当这些大公司沦落为骗子的时候,日本人的信心濒临崩溃的边缘。
众所周知,日本经济的腾飞依靠的是制造业的繁荣。二战后,日本制造业曾经发奋图强,努力摆脱模仿欧美产品的旧模式。日本提出了“不再模仿”、“用自己的脚站起来”等创新口号,质量过硬、信誉可靠的日本产品逐渐在世界市场上声名大振,日本也因而跃升为世界“制造大国”。整个20世纪80年代中,日本大公司的品牌就是质量的保证,我国不少消费者就是奔着日本大公司的牌子去购买比国产商品价格高得多的进口商品。
可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日本产品的质量问题逐渐暴露出来。2000年5月,日本东芝笔记本电脑“软驱控制器存在缺陷”的问题曝光。10月,日本三洋电机售假丑闻暴露,该公司在1996年至1998年期间销售的太阳能发电设备中存在大量伪劣产品。国际知名品牌本田汽车也因存在“机件过热引起音响器材着火”等质量问题,售出的55万辆客车被迫召回……人们不禁要问,到底什么原因令这些几经辛苦建立起来的品牌被纷纷破坏?
企业的迷失
日本知名大企业的不良行为,深刻反映了近年来日本经济形势发生的变化。
首先,长期经济不景以及终生雇佣制的废除导致日本企业逐渐背离了传统的价值取向和立业之本。一直以来,最受日本人推崇的经济界人物是松下幸之助。他创立的一系列经营哲学成为日本企业行为的准则。例如,松下幸之助最著名的是“自来水哲学”,他认为“神圣的事业就像自来水”,要求企业的商品要像自来水那样平均地普及到每个国民手中。除自来水哲学外,“重视人才”、“企业是公物”、“顾客至上”等主张也是幸之助主义的基本理念。总之,根据日本企业的传统理念,利润并不是第一位的,社会需要和顾客才是企业服务的目标。
可是,长期的经济不景使一些企业开始背离传统的企业精神。2000年7月4日,也就是雪印食品中毒事件发生后不久,当时的雪印公司社长在走向记者招待会的途中,向蜂拥而来的记者说出了一句“经典名言”:“我到现在还没来得及睡觉呢。”在中毒事件造成极大恶果之际,一个行业巨头说出的竟是这样自私的话来,可见日本的企业精神已经到了何等颓废的地步。
第二,盲目照搬欧美国家的企业管理制度,不加分析也不与本国国情相结合,造成日本企业管理上的迷失。例如,雪印公司曾开发出了一种名为“Harccp”的宇航食品生产系统,由于是供给宇航员食用的,产品质量不能有丝毫问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整个制造体系流程非常严谨、先进,使多变数的人为因素降到了最低点。雪印公司领导层没想到的是,该公司员工根本没用这套系统,反而由于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很高,工人一再被裁减,只雇一些临时工。这些工人既没经验又没责任心,终于酿成大祸。
可见,日本企业过分过重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却忘了人的因素。废除终身雇佣制,但又没有把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到相应的水平。员工积极性和效率没有提高,而职业操守却不断下降,这是日本公司危机的深层原因。
第三,泡沫经济的破灭,迫使日本企业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保住低微的利润。这种只计眼前利润不计后果的做法,在经济活动中留下隐患。例如,雪印公司换贴商标骗取津贴的做法,就显然是追求利润的行为走入歧途的极端后果。
总之,雪印丑闻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并不是丑闻本身所造成的恶果,而且公司模式和经济结构的深层问题。它不仅砸毁了“日本制造”的金字招牌,更重要的是,它砸毁了日本从二战的废墟上建立起经济强国所依赖的精神。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