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时候有人将某著名诗人的集子拿来启蒙我,记得其中有一首诗叫“戏子”,其中一句是“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让我重新想起如今“著名”的,不是文学青年,而是“经济学家”这个火得很的群体,他们处于一种类似影视明星般的状态,这无可非议。但经济学家的确应洁身自好,而不能因经济学成为鼓噪一时的显学,使得自己越来越处于一种“表演状态”,并因频繁地在媒体露面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角色”。混淆了戏境和生活、做秀和做人!
经济学家主演的喜剧之一是屁股决定脑袋的昏话。在2001年下半年,车市一片冷清,清冷的车市搅动了一些经济学家火热的心,他们言之凿凿地说,入世后期望汽车价格有明显下滑是不现实的,洋车也好,国产车也好,价格均将保持平稳,并说持币待购是一种“不成熟的、非理性的消费心态”。时至今日,在汽车价格进行高台跳水表演时,不少行家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劝大家这个已经发生的现实并不是现实,真搞不清谁是不理智的了。在股市论战时,有经济学家跳出来说,政府圈钱为人民,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怜的是在这些昏话面前,专家们竟然仍神色自若,不知道是谁更不成熟和非理性些?
经济学家主演的喜剧之二是不分时间场合的实话。一对年轻父母因孩子满月而宴请亲朋好友,其中一位称:“这孩子迟早是要死的!”大实话!但若我是孩子的父母,我是一定要用扫把把这样纯粹的人轰出去的。我的朋友严肃地说:经济学家只对他讲的话是不是真话负责任,至于讲话的后果和他无关。经济学家不分场合地讲实话,自然比阿谀奉承讲屁话要高洁得多,要算无遗漏地讲滴水不漏的实话也的确不可能,但相当多的实话是以无视显见后果的勇气喷薄而出的。这在去年就股市而进行的口水战中尤其如此,对以人为制造一个股灾来克服可能存在的股灾危险,许多“实话”是难辞其咎的。
经济学家主演的喜剧之三是语出惊人的大话。在某节目中,一位专家大言不惭地说,对卖假货的企业,要罚!罚!!罚!!!罚到商家企业倾家荡产为止,这种和经济学常识相悖的朴素诅咒博得一片喝采。售假有有意为之无意过失,谁能保证自己永远是火眼金睛?如此专家意见只能导致所有商家的集体死亡,我们连买真货都无门!节目中,另一位老者睿智地说:“对假冒伪劣之类的坏人坏事,我们有以德报怨、以直报怨和以怨报怨三种态度,就算我们做不到以德报怨,以直报怨总还是应取的态度。”但这样的话语却被淹没了。更惊人的大话还有推倒重来之类,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境界是至高的,但总不能因此大话连篇吧?
经济学家主演的喜剧之四是本身就成问题的黑话。在股市争论最为激烈的时候,就有某著名经济学家指出,有些人恶意唱空股市,是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外国投行的买办,唱空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更多的流言蜚语如满天飞雪。有的经济学家则说海归派们不懂国情,动机可疑。动机的诛心之说,海归本土的派别之争,这种语言在大字报一统时见得少吗?
在过去的一年中,经济学家发出的有违经济学常识的言论比比皆是,有的自己并非股民,也没有获得股民的授权,却很诚恳地代表股民而请命;有的则影射说解决火车春运拥挤,可以考虑将有其他选择的富人排挤出去,真不知道喜欢乘坐地铁上班的纽约市长、亿万富翁布隆伯格听闻此言有何感想?
经济学家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只有两种,一种是作为经济学家的角色,讲他了解的符合经济学常识的话,而不是以理论扭曲和肢解现实;另一种是作为生民的角色,或父母或夫妻或儿女等等,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平平淡淡的生活在现实中。经济学家面对媒体和镜头的时候,超越这两种角色的“即兴表演”是可疑的。作为学人,他的语言可以平庸没有色彩,但不能神奇到光怪陆离。我们时时都应该怀疑一些经济学家,人们呵,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啊。但人们呵!你们可更要警惕啊。没有人比你们自己更爱自己,他们声称假装具备你们不具备的智慧。
-钟 伟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 新浪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其中细节未经新浪证实,特此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