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丁丁
---CKO在企业里的作用在于,缓解知识分裂,同时获得知识分工的巨大收益。---在论述知识经济的个性化特征之后,我们似乎可以直接跳跃到一个重要的推论:随着大众消费的个性化,知识型企业内部的生产也将是个性化的,即要求凸显个性的团队成员之间的协调生产。
---哈佛大学《经济学季刊》上的经验研究论文《技能导向的组织变迁?来自英法成熟企业的综合数据》向我们传达了这一趋势(2001年11月号,1449~1492页)。该文作者发现,由于每个雇员身上积累的知识存量不断增长,其工作和管理能力也不断增长。过去10年间,英、法等国经济中的成熟企业,不断地从科层制的“纵向管理”过渡到赋予雇员更多自主决策权的“横向管理”。这样,企业内部分工协调的生产关系,正向着企业外部分工协调的“协同企业群”生产关系“收敛”。沿这一趋势展望,不难看到,在未来社会的生产过程中,我们将很难区分企业的“内部”与“外部”。换句话说,科斯研究过的“企业”和“市场”的边界问题将成为古典的制度经济学问题,未来的制度经济学问题将以“契约”为唯一的基本单元。通过契约关系,个性化的生产者结为网络,这网络可以是生产的,消费的,或者同时生产着和消费着的关系网。
---由此产生一个疑问:如果人们仅仅通过契约关系连接为生产消费组织,那么,诸如机器、车间、办公楼这类生产手段的产权关系应当是怎样的呢?这些固定资产的特征就是无法随契约关系的瓦解而即时瓦解,其本性要求它们“长期”存在。观察美国的现代经济运作,我们不难看到,当知识劳动者的工资已经成为诸生产成本中最大的成本项目时,机器、厂房、办公室、电讯设备以及管理软件等固定资产的“服务”,都可以临时租赁。知识型企业唯一需要维持的,是雇员的知识和协调能力,这也是签订契约的基础。
---知识型的企业,必须关注首席知识主管(CKO)在企业里的作用。诱导我讨论这一主题的,是发表于迈克马斯特大学管理学院《知识与过程管理》杂志的论文《招聘CKO——首席知识主管的职能》(2001年,第八卷第一辑,29~38页)。作者邦迪斯(Nick Bontis)已经是“知识管理”方面的著名作者了。他开篇列举CKO的5项职能的第一项就是:知识主管的首要职能是履行类似于计算机屏幕上随时可以调用的“帮助”,让群体的每个人可以分享其知识的“人格象征”。这是我打算讨论的CKO的唯一职能;邦迪斯列举的其余职能都从属于这一职能。
---对于一个知识型企业来说,最重要的紧张关系莫过于“知识分工”与“知识分裂”之间的冲突。哈耶克1934年就指出过:比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问题更根本的经济学问题是知识分工问题。知识生产之所以必须分工,是因为只有深入到特定角落里去发掘,我们才可能获得真正的、新的“知识”。这一基本原理被人类学家吉尔兹(Clifford Geertz)称为“局部知识(local knowledge)”,并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学术界广泛接受。然而,我们人类的不幸或幸运之一,是我们具有“遗忘”的倾向——任何记忆都将被时间抹去。如果我们投入到特定角落去发掘局部知识,日久天长,我们就开始忘记世界上其他角落里发生过的知识。于是,人类知识不再是整体的,它被各个角落里的人分裂为无数碎片。这一现象,被后现代社会里兴起的现代学研究者们称为“现代现象”。我更愿意把这一现象叫做“知识分裂”,以便与哈耶克说的“知识分工”相对应,构成我所说的知识型企业内部的基本张力关系。
---所以,本文的结论是:知识型企业需要CKO,其首要职能是从企业的各个角落里收集和理解“局部知识”,把它们整合为CKO头脑中的知识,转换为各个角落的知识劳动者都容易理解的“整体知识”,并随时准备与人们分享这一整体知识。或许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希望缓解“知识分裂”,同时获得“知识分工”的巨大收益。
短信点歌,带去你真挚的祝福! 3500条闪电传情,让她想不看都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