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炳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强劲发展,留学生回国创业已成潮流。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现有60多个留学生创业园区,留学生企业近4000家,产值超过100亿元。留学生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然而,这支高科技新军在取得骄人业绩的同时,也有不小的隐忧:少数“海归派”创业不那么顺利,他们创办的一些企业“水土不服”,苦苦支撑。一年多前,从美国回来的廖先生踌躇满志。刚入驻成都留学生科技创业园,就签下了几百万元人民币的合作协议。不少专家都看好他的项目,技术先进,再加上雄厚的资金,创业应该十拿九稳。谁料想项目只延续半年便告吹,合作双方不欢而散。经过短暂调整之后,廖先生又在创业园注册了另一家公司,可惜好景不长,只运作几个月再次泡汤。
无独有偶,湖南也有这么一位姓王的“海归派”。两年前,他回国注册成立了一家环保公司。亲历亲为之后,他才真正明白:做一个科学家和企业家是完全不同的。由于自己的管理能力有限,效率不高,导致了经营上的混乱,公司难以为继,最后只能关门了事……
留学生创业受挫原因很多,但是发展路线不明、经营管理不善无疑可以断送企业的前程。那么,如何让留学生尽快打开局面、度过企业成长转型期?一是扬长避短,不必都挤创业独木桥;其次是既要“外练”,还得“内修”,继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三则要团结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回国创业,形成创业团队,营造一个高科技创业的良好氛围。
在国外,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有很好的技术背景,然而,在资金运作、市场营销等方面则稍有欠缺。况且不少留学生长期在外,对国内情况反而陌生了,这些都对创业有所影响。
“创业切忌盲目,它同做学问是有本质区别的。为什么做企业?你的优势是什么?创业突破口在哪里?对于这些问题要做到心里有数。市场才是创业者的真正试金石。”成都加讯科技有限公司的“海归派”人士对此深有感触。
北京市留学中心主任赵峰一年来不知接待过多少留学人员,可前来咨询他的有不少人缺乏创业经验。“创业需要热情,但光有热情远远不够。回国创业,最好在国外有过创业经验,或起码在外国公司里任过职,这样就会避免走很多弯路。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最佳的回国服务线路。”
在国内创业有时比在国外还难。创业者不仅要懂技术,也要懂管理,还得抓市场。曾在加拿大贝尔实验室工作过多年的胡敏博士,回国创业才几个月就遇到了不少难题。他独立开发了一套高性能视频服务器软件系统,在宾馆、智能居民小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多项专利。可是,拓展市场却大成问题。胡博士说,比较而言,国外的市场比较成熟、规范,你只要有好的技术,资金、市场等等都不成问题,有人会替你打理一切。另一位从加拿大回国的彭博士也有同感:“一个人本事再大,也很难包打天下。再说,一个人做不熟悉甚至不是专长的工作,费力不讨好,容易误了大事。”
创业是艰难的,即使在美国硅谷,创业的成功率也只有20%。相形之下,中关村科技园的创业成功率就高多了。据了解,自2000年7月以来,已有535家留学生企业在中关村科技园落户,创业人数超过2000人。从最早的个人回国到现在集体归来是一个明显的变化。采访中,北京市副市长、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刘志华认为,中关村最大的魅力在于鼓励创新、容忍失败。这里有很好的创业氛围。随着国内硬环境、软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他希望有更多的留学生团队集体回国创业。
短信点歌,带去你真挚的祝福! 3500条闪电传情,让她想不看都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