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张五常所著《挑灯集》一书中有一篇名为《学术高下是怎样衡量的》的随笔,文中关于“评职称”的看法,颇有意趣。现摘编如下。
我认为真正有分量的论文,发表在不见经传的刊物上也会受到重视;没有真才实学的论文,就算发表于天下第一学报,也只能一博谈笑耳。今天,好些学府很不幸,包括香港的学府,衡量教师的学术水平,总是“数”文章的字数,发表的刊物是第几流等等;内容如何 则置若罔闻。也难怪有位求职港大的教师,就力举自己在一流学报发表过的数字,使我啼笑皆非。
1968年,年轻的我在芝加哥大学向一位前辈教授问及升级的准则。我问:“升级要有多少篇在一流学报发表过的文章?”答曰:“没有规定,我们主要是看文章的内容。”我再问:“那么只发表过一篇重要的论文也可以升级吗?”答曰:“不是的,连一篇也没发表的也行。我们只要看还没发表的文稿内容如何就可以决定了。”
后来我知道,一位在洛杉矶加州大学任教职的朋友连博士论文也没有写就连升两级而成为正教授,那时我刚到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任职几个月,就申请升为正教授,交出去的支持文章,只有短短的11页,后来该院的社会科学院院长就找一些校外的专家作评审,所得的回应是:“这11页足够了。”
11年来,我在港大当系主任,同事们的去留、升职,或聘请新人,我的衡量准则,连11页也不要。我需要知道的,是他们有没有说过一两句创新而大致上可以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重要的话。同事们向我推荐任何人,我总是问:“简单地告诉我,这个人说过些什么?”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