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勇
明朝永乐年间,浙江人乐良才带着创业的梦想来到北京,为了养家糊口,这位乡村医生走街串巷摇铃行医卖药。他也许没有想到,他的后代不仅在北京城扎下根来,而且其曾孙乐显扬创立的“同仁堂”成了中国医药界的一块“金字招牌”。350年来,虽然经历风雨沧桑,有八国联军入侵对“同仁堂”的掠夺,有北洋军阀时代的惨淡经营,有日寇占领北京城时 几乎倒闭的惨状,但“同仁堂”一直生生不息,在各国医药公司逐鹿中华大地的今天仍然不断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同仁堂”长盛不衰,声名远扬。
时代在变,市场也在不断地变化,同仁堂有什么奥妙使自己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呢?
仁德诚信是永葆青春的法宝
同仁堂集团公司党委书记田大方在接受采访时说,同仁堂之所以长盛不衰,并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条原因是:同仁堂能一以贯之地坚持诚信为本的药德思想,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融入新的内涵。
孔子说,仁者,爱人也。同仁堂从创建开始就贯彻了这种仁爱思想。创始人乐显扬说:“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吾喜其公而雅,需志之。”同仁堂的堂训是:同修仁德,亲和敬业,共献仁术,济世养生。三百多年来,同仁堂人都奉这样的堂训为圭臬,并取得成功。其原因决不是偶然的,是因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仁爱和睦、诚信尚义的道德观,只有植根于这种文化的经营者才能使自己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诚信首先表现在同仁堂的原材料购买和药品制造上。成书于康熙年间的《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的序言中明确规定:“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从过去的手工作坊,到现在的大规模生产,质量一直是同仁堂生存的命脉。
在今天的同仁堂车间里,堆成小山似的各种药材都是经过一根根、一颗颗精心挑拣。如“远志”是一种以根入药的草本植物,用于安神。而“远志”的芯却属烦热,与安神功用正好相克,国家的有关药典里并没有去芯的要求。但同仁堂为了保证最佳药效,要求给所有的“远志”去芯。要知道,“远志”根如竹筷,而芯如牙签。同仁堂的工人就是把“远志”闷湿,一根根把芯剔除干净。
诚信表现在同仁堂的经营中就是“以义为上,义利共生。”同仁堂的负责人说,古人讲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同仁堂来说,这个“道”就是“义”,把顾客的需要和满意放在首位。经营者无疑都想取得最大利润,但没有“大义”就不可能有“大利”。只追逐眼前的蝇头小利必然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如今同仁堂仍然坚持本小利微,甚至赔钱的代客加工、邮寄、代客煎药为人送药等工作,不仅取得了社会效益,而且增加了客源,带动了其他药品的销售,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同仁堂真是药好人更好”
在经营中,同仁堂最起码的要求是不少分量,不售假劣药。无论买卖大小,都一视同仁。1998年,一位广州顾客来电话要求买5公斤铁落花急用。这种药平时用量少,同仁堂也没有这么多,但销售人员马上给市内其他批发部联系,凑齐了5公斤,再打长途电话告诉广州顾客。当那位顾客来同仁堂拿钱取药时,才知道只要10元钱的药,却使同仁堂人费了很多周折。这位顾客激动地说:“我在南方问遍了大半个中国都没有找到5公斤铁落花,最后抱着一线希望找同仁堂。没想到你们真为我这10元钱的药花了这么多的精力。”
几年前,同仁堂药店收到一封来自山西太原的信。信中说他在同仁堂抓的药缺龟板一味药,信中还附有当地医药部门的证明。药店立即派两名职员,带着龟板赶到山西。
经过查验,药中并不缺龟板,而是当地的龟板是块状的,同仁堂为了更好地发挥药效,把龟板研成了粉末。顾客不仅消除了误会,对同仁堂的服务态度更是赞不绝口。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同仁堂贯穿始终的仍然是“诚信”二字。生产、经营关键在于提高员工的素质,同仁堂一直坚持用诚信教育自己的员工。在同仁堂的历史上,涌现了许多一片仁心、谦和质朴的老药师。
前年故去的、号称“人参王”的贾贵琛先生几乎把一生献给同仁堂,他不仅有鉴别药材的“火眼金睛”,还有一手针灸绝技。他几十年义务救治了许多患者。在他的告别仪式上,许多东北的参农、被他救助的患者、多年的老顾客闻讯前来。直到今天,同仁堂人回忆起贾老先生,都非常动情。贾老先生使他们铭记的不仅仅是高超的技术,更是他对同仁堂的挚爱,他那种大德无形的长者之风。
同仁堂这种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不仅影响了员工们的工作,也深深影响了他们的为人。今年夏天,在复兴商业城附近,一名出租车司机被人殴打,昏迷在路旁,围观者无人伸出援手。此时同仁堂的退休女职工张君侠从这里经过,她见状拨通了“110”和“999”,把病人送到医院。由于找不到家属,她自己先掏钱为伤者办好了住院手续。经救治后出院的这名司机和家属赠送给张大姐一面锦旗,上书“君子行侠挺身出,危难之处见真情”。张君侠的救人、助人之事远不止这一件,同仁堂助人为乐的也远不止张君侠一人。难怪那位被救助的司机说:“同仁堂真是药好人更好。”
传统经营哲学和现代企业制度对接
1992年,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正式组建成立,从1993年以来,该集团一直是全国5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1997年,集团剥离了部分绩优资产,成立了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年6月,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0年初,同仁堂尝试分拆了A股部分资产组建了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0月,同仁堂科技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
近年来,同仁堂加快了海内外营销网络的建设,在上海等9个中心城市设立分店或合资公司;在香港建立了4家分店;在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和泰国建有分店或合资公司。同仁堂集团总资产超过31亿元,2000年销售收入25亿元,实现利税2.1亿元,今年销售额预计达30亿元。连续4年销售收入每年增长15%,这在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中相当不易。
同仁堂的经营业绩有目共睹,但同仁堂人却每天都有如履薄冰的感觉。同仁堂的梅总经理说,现在入世了,我们必须时刻有危机感,做到与时俱进。但不管企业做到什么样的规模,同仁堂创始者留下的诚信仁德的经营理念决不能丢。在国际大市场里,讲诚信,讲义利共生,不仅不会过时,而且会赢得国内外更多消费者的认可与信赖。
爱人者,人恒爱之。孔子的这句话可以作为同仁堂350年青春永驻的解释。我们相信,在未来更广阔的天地里,同仁堂这株经历了几个世纪风雨的大树,一定会枝繁叶茂。
清醒看世界 评2001年十大新闻赢掌上电脑MP3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