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恒信证券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0日 17:44 《财经时报》 陆英芳 | ||||||||||
本报记者 陆英芳 恒信证券在市场上一直被认为是德隆系的一个融资平台,有证据显示,德隆系已在2003年年底出让恒信股权,大股东已经变更为株洲市国资局。 《财经时报》辗转取得一份由湖南开元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于2004年3月12日完成
疑问一:客户透支是否允许? 中国证券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客户炒作股票时必须支付足额的交易保证金,不允许券商为客户透支交易,导致投资人资金账户账面余额为负。 中国有130多家券商,由于客户资源稀缺,大多数券商为了保住大客户,往往会自己拆借给客户一部分资金进行股票交易。这种为客户融资的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的“买空”行为,也是证监会所明令禁止的。 但是奇怪的是,在恒信证券2003年年报的应收款项里,竟然堂而皇之地写着高达1.24亿元的股民和客户国债期货透支款,而去年年末恒信的净资产也不过只有4.28亿元而已。 疑问二:2.3亿元哪里去了? 恒信证券在2003年12月30日曾经从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拆入了一笔2.3亿元的资金,这笔借款的到期日是2004年1月6日,仅有短短的7天,恒信证券为什么要在这样一个时间拆借这样一笔借款呢?这笔借款用到哪里去了呢? 我们都知道同业拆借主要是为了弥补各金融机构之间进行资金清算时的头寸不足,但是同业拆借的资金不允许用来搞证券投资或者炒房地产、炒股票等,因此短期的拆借一般都是用来缓解交易头寸的不足。 同时,人民银行规定,申请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系统的金融公司必须是在拆借事件发生前三年连续盈利的公司,而从2003年恒信证券的年报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去年和前年恒信证券都是亏损经营。也就是说在发生此笔拆借时,恒信是不符合同业拆借的条件的,这样一个连年亏损的金融机构是如何拆借到资金的呢? 对于挪用客户保证金的券商们惯常的操作手法是在年末的时候,从同业市场上拆借一笔资金作平12月31日的账,恒信为什么要在这么敏感的时间拆借这么一大笔钱就非常值得怀疑了。 疑问三:国债投资的资金何来 从恒信2003年披露的报表上看,在其自营国债业务中,2003年比2002年净增加投资2亿多元。这部分钱是从哪里来的呢?一部分应该是来自于出让股票的收入,但这部分出让的股票代价是惨重的,恒信全年股票业务的亏损就有3000多万元,以这么大的代价换得的国债的收益率又是如何呢?2003年全年,恒信国债买卖仅获得322.02元的收入,毛利率0.0065%,而2002年国债买卖又是亏损的。试问这样的一个收益情况,一个理性的投资者会以如此巨大的成本来换取如此微薄的收益吗? 更何况恒信2003年在股票上的投资仅比2002年减少了7000万元,这个数字远远不能满足国债投资净增资金的需要。 就在几天前,合金投资(000633)披露公司控股子公司苏州美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国债投资的7000万元已经被恒信证券挪用,上海市农村合作信用社下属的上海银行也状告恒信证券挪用其国债投资。 市场人士称,恒信证券极有可能把美瑞机械和上海银行的国债投资款挪用出去后,再在年末审计的时候从同业市场上拆借一笔款项买入国债,作成账面上有实物存在的形式,以应付注册会计师的实地盘查。而上市公司的钱也就这样到了其母公司——德隆国际的手中,子公司的小股东们的资产就这样被无声地侵占了。 德隆国际用这部分资金投入股市进行运作,当德隆系子公司的股票在各庄家的联合炒作下越来越集中,股价也越来越高的时候,市场上已经没有了接盘的散户,这部分资金也就很难再撤回了。一旦大盘缩水,或者庄家之间的攻守同盟产生了问题,甚至因为老鼠仓出逃,导致德隆崩盘。 疑问四:从天而降的应收账款 在恒信证券2003年的年报中,我们惊奇地发现,2002年恒信1—2年期限的应收账款的金额为零,而到了2003年,账龄为2—3年的应收账款突然冒出了2000多万元,这些应收款项是从哪里来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