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田证券/唐昊熹
今天各大证券报均刊登了银监会就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发布的《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消息。银行业另辟蹊径补充资本金,无疑对上市银行构成利好影响,前期因为拟发行不超过100亿元可转债而使股价一路下滑的招商银行,反应最为强烈,开盘竟然上涨了9.89%!其他银行股也有不同程度的高开表现。以下我们一起解读该消息的影响。
所谓次级债务,是指固定期限不低于5年(含5年),除非银行倒闭或者清算,不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经营损失,且该项债务的索偿权排在存款和其他负债之后的长期债务。次级债的发行方式规定为定向募集。
一、次级债的国际状况
国际上利用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已经有成熟的经验,并且在上世纪90年代大行其道。
资料显示,主要西方国家银行业2001年次级债占总资产之比,法国为1%,德国为1.3%,意大利、日本为3%,荷兰、英国、美国、瑞典为1.7%左右,瑞士为1.6%。而根据美林证券的分析,在国际大银行的资本结构中,普通股所占比重平均为60%,次级金融债券所占比重达到25%,优先股、少数股东权益和其他形式的资本占15%。
二、上市银行发行次级债的利好影响
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对补充和提高资本充足率有着迫切的需求,特别是上市商业银行,由于业务扩张迅猛,资本充足率长期处于报警边缘。
在二级市场的股权融资以及可转换债券融资等,几乎都受到了流通股股东的强烈抵制,此前招商银行发行不超过100亿元可转债方案,更是引起各方声讨。虽然流通股股东的声音“弱小”,无法阻止其最终在临时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但是招商银行的声誉损失同样不容忽视!
在其他上市银行中,表示了再融资欲望者还有浦发银行(拟发不超过60亿元可转债)、民生银行(拟发H股)、华夏银行(董事长提出发行可转债说法,后澄清为有关报道断章取义)、深发展(配股)。这些再融资意图,对近期银行股作为市场核心资本,却不能分享市场核心资本股的上升浪潮,所起到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可以通过发行次级债解决资本充足率的“饥渴”,我们相信,上市银行将可能对再融资方案进行方式或者规模的修改。由于次级债不具备“转股性”,与增发、配股或者发行可转债比较,对于流通股投资者而言,是供给的减少。而供给的减少就意味着需求的相对上升。今天银行股的领涨表现,就是这种供求变化对投资心态产生实质性影响的诠释。
三、次级债是有益的补充
次级债计入附属资本的条件也不容小觑,甚至可能制约次级债的最终推出。《通知》将次级债计入资本的条件设定为:不得由银行或第三方提供担保,并且不得超过商业银行核心资本的50%。
在无担保情况下,首先是发债成本的提高,银行只有以更高的债券利率去抵消无担保对投资者的不利影响,融资成本的提高幅度将会对商业银行的决策起到重要影响;其次,在“定向募集”方式下,决定了投资者的数量将非常有限,而次级债的规模相对于投资者而言,可能是巨大的;第三仍然是方式的影响,在“定向募集”方式下,次级债将高度集中在少数投资者手中,风险的高度集中将可能限制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并最终影响次级债的发行。
那么“不得超过商业银行核心资本的50%”的规定又会有什么影响或者限制呢?
我国按照《巴赛尔协议》精神,结合自身国情制定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体系中规定,“资本充足率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不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不低于4%,附属资本不能超过核心资本。”随着《通知》出台,对于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的范围认定,我国将可能与国际上趋于一致。
国际通行的核心资本标准,具体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附属资本则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债和长期次级债。
由于上市公司没有披露核心资本具体数值的义务,以下是笔者按照:
核心资本=普通股+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
计算的五家上市银行核心资本数值及比较:
上市公司核心资本次级债最高值拟融资规模或方式
深发展37.71亿元18.86亿元配股
浦发银行99.05亿元49.52亿元不超过60亿元可转债
华夏银行95.55亿元47.78亿元未定
招商银行172.00亿元86.00亿元不超过100亿元可转债
民生银行70.16亿元35.08亿元H股
(注:次级债最高值=核心资本×50%)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决定发行可转债的两家上市银行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以发行次级债的方式将达不到其拟融资目标上限,当然这并不影响其选择次级债的方式!但是次级债在第一次发行后(假设达到比例上限),除非核心资本的大幅增加,才可能被再次用以补充附属资本——而若非股权融资,核心资本的增加速度将相当有限。
那么在我们为银行业开辟新的提高资本充足率手段欢呼的同时,对于银行股二级市场的上升走势,可能要区别对待。因为发行可转债消息而下跌最甚者如招商银行,股价的回升就最为明显,其次是通过发行不超过60亿元可转债的浦发银行,再次是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提出配股议案的深发展升幅则排在最后。
但是,对于今天银行股的表现,将其看做是对扩容不利影响消除的回归性上升也许更加合理,因此投资者似乎不应盲目乐观。再融资无疑是银行股定位的重要影响因素,却不是唯一因素,如果短期银行股形成较大升幅,那么横向比较的劣势将可能再次变得突出,从而制约银行股的进一步上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