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证 董旭海
周三沪深两市在科技板块整体走强的带动下展开了一定的反弹行情,沪指阳包阴的K线组合显示出多方力量占据短线市场的上风,后市孕育着进一步反弹的要求。事实上,经过长期的调整后,投资者都希望行情能够止跌企稳并展开强势的反弹行情。长江电力上市也为投资者信心的逐渐恢复创造一定的条件。周三的反弹是否意味着中期的调整就此结束呢?
行情已经进入中期调整的尾声阶段
从技术角度而言,沪指的月线组合构筑了一个大的头肩顶形态,形态的颈线位在1300点附近,如果沪指有效击穿1300点整数关,则后市的下跌空间将被打开,在没有做空机制的中国证券市场,如果行情破位后深幅下跌,对市场各方面都非常不利。因此我们判断,沪指的1300点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很可能成为中期调整的转折点。而目前沪指已经下探到1300点整数关附近,估计进一步下探的空间已经是相对有限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观察,可以发现,近期的证券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现象。
一、长江电力上市后,年底的一个主要不确定因素得以消化。周二长江电力登陆证券市场,得到了机构资金的积极追捧,虽然并没有如部分投资者所希望的那样,通过长江电力的强势攻击行情来推动反弹行情的强势展开。事实上,在目前蓝筹股群体日益壮大的市场中,单独依靠长江电力一个股票的能力来化解行情危机也是有一定难度的,长江电力上市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彻底消化本年度一个主要不确定因素,为投资者信心逐渐恢复创造一定的条件。
二、个股市净率明显降低,凸现投资机会。在市场经历了长期的调整之后,A股的二级市场价格离每股净资产值越来越近。据深圳证券信息公司统计,截至上周五收盘,市净率低于2倍的A股股票已经达到412只,占A股总数的30%还多,低于1.5倍的也有近150只;与此同时,市场总体市净率则已降至2.42倍,这一指标也创出了多年以来的新低。从国外成熟市场的实践来看,多数市场的这一指标都在2倍左右,而市净率在2倍以下的股票则被认为具有中长期投资价值。
三、市场活跃程度提高,已经有一部分机构开始相对积极的市场运作。从交易盘面来看,最近一段时间的市场已经改变了原来市道极度低迷的运行状态,市场的交投活跃程度开始提高,尽管还没有形成清晰的主线,热点行情也相对比较凌乱,但从市场活跃程度的提高来分析,已经有一部分机构认同了行情的阶段性底部区域,并开始了相对积极的市场运作。机构资金的重新参与为行情的发展带来了一些生机。
近期行情的发展还将有一个相对曲折的过程
虽然我们认为目前的市道可能已经进入中期调整的尾声,但并不意味着反弹行情就此强势展开,相反我们认为近期行情的发展还是相对复杂的,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市场资金供应的捉襟见肘制约短线反弹行情的力度。前期央行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发出了清晰的紧缩银根信号,有效压缩了市场的资金供应,有机构预测,今年四季度市场资金缺口将达到1000亿元之多。而资本市场的资金是高度流动的,近期期货市场表现出高度的活跃性,也分流了大量的证券市场资金。另外我们也注意到,大量国债于近期集中发行,总额为220亿元的记帐式(十期)国债于上周发行,而总额达360亿元的记帐式(十一期)国债在本周三开始发行,而年内还有1200亿元国债发行缺口,在面临年终资金结算的情况下,目前市场资金面确实不容乐观。而中国证券市场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资金拉动型市场,资金供应的捉襟见肘将制约短线行情的反弹力度。
二、未来领涨热点还需要市场进一步培育。短线行情虽然比较活跃,但是以超跌反弹思维主导的,很难对市场形成强烈的推动,行情展开强势反弹必须成功培育鲜明的领涨热点,而这正是目前市场所欠缺的。我们从市场资金流向来看,有两大板块有明显的机构资金大规模倾斜,其一是蓝筹股群体,以投资基金为主体的机构资金深度介入,但是目前而言,蓝筹股近期也上涨了一段空间,短线需要消化浮动利润,而长江电力上市后也成为蓝筹股群体的一个重要筹码,但市场短线也需要消化其上市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另外,近期市场也对其所代表的价值投资理念产生了一定的质疑,短线的蓝筹股行情很难吸引增量资金的大规模参与。其二是科技板块,前期科技板块已经有机构资金进行大规模建仓,这些资金可能是以民间机构及私募基金为主导的机构投资者,但是随着前期科技股行情的加速下跌,使得这些资金也处于深度套牢状态,目前科技股行情的活跃还仅仅是反弹自救性质,另外科技股行情还需要市场的进一步认同过程,这也需要时间。近期市场这两大板块暂时都不具备领涨未来行情的能力,领涨热点还需要市场的进一步培育。
其实,近期市场也比较矛盾,从历史规律来看,每次阶段性底部启动后的领涨热点都是一个新的热点,似乎意味着行情的再次启动可能不是蓝筹股主导的行情;但从市场权重影响来看,只有蓝筹股才具备领涨大盘的条件。这一组矛盾困扰着近期市场,也使得短线的市场资金很难找到一个集中攻击的方向,估计近期蓝筹股及科技板块还将反复争夺市场资源,导致行情运行的相对曲折。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