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 肖建军
周一,中国证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股票首次发行上市有关工作的通知》,规定股份公司成立满三年后方可申请发行上市;禁止独立性存在重大问题的企业发行上市;公司首发筹资额不得超过其上年度末经审计的净资产值的两倍。此举虽未必有助于减轻新股扩容压力,但毕竟还是有利于提高新上市公司的质量,但深沪大盘当日却持续阴跌探底,投资者
为何不认可这样的"利好"呢?
首先,仅就通知本身来看,就有两条令人失望的规定:
其一,通知本身并没有增加太多的实质性约束提高新发门槛。比如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应当自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之日起不少于三年,但国有企业整体改制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或经国务院批准豁免前款期限的发行人,可不受其限制。只对部分改制的股份公司加以约束,例外规定较多,实施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
其二,虽然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但此前已通过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的发行人不适用本《通知》的规定。即使不考虑近期可能出现突击发审的情况,据说已经通过发审的拟上市公司就高达200家,正常情况下这些新股完全发行需要大约两年的时间!,提高门槛还有现实意义吗?
其次,近期实施新股增发的宏源证券在市场看来完全不符合去年出台的关于新股增发的新规定却仍然能够实施增发,公司辩称是按照重大资产重组的条件争取到的新股增发,投资者怀疑的是管理层在执行相关政策时并没有严格把关。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并不认为新出台的《通知》就能够有效提高新股首发的门槛,从而有效提高新上市公司的质量。
第三,近年以来新上市公司频频出现业绩大幅滑坡,上市就亏损或重组的恶劣现象,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同时也动摇了市场对发行审核委员会新股质量把关的信任。市场对公司只管圈钱不思回报、管理层只重证券市场的筹资功能不重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因此对所有的新股发行和上市公司再融资都一概加以排斥。
显然,管理层需要做的工作当务之急是如何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督促其转换经营机制,转变思想认识,夯实证券市场的基础,从而恢复投资者信心及证券市场的吸引力,而不是如何想方设法地加快新股发行。就近期的市场状况而言,一方面,大盘持续下跌近五个月时间,股指不断创近期新低,逼近年初低点;一方面,为了完成今年的新股发行任务,新股发行压力丝毫不减,长江电力整装待发,深交所新股发行随时恢复,还有数不清的小盘股等着捆绑发行。市场的资金面只见流出不见流入。这样的严峻形势让二级市场没有喘息的机会,怎么可能就因为一个通知就起死回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