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证券:跌势虽缓 反弹无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22日 10:24 证券日报 | ||
昨日,大盘股即将发行的消息在市场内迅速传播。这个事情不论真假,迟一些都将对股指运行产生一定影响。试问,如果股指借此机会展开反弹,我们是否应该参与?如果参与,我们是否可以坐上大盘股高速上涨的快车?关注的焦点在于大盘能否就此反弹。 吴琪 昨日两市股指均收出带有上下影线的小阴线,盘口个股表现较上一交易日明显活跃,但成交量继续维持在六十多亿的地量水平,显示绝大部分资金继续保持观望状态,K线组合形态依然对多方不利,整体继续呈现弱势形态。 种种迹象表明,目前股指形成大级别反弹行情条件并不成熟: 首先,盘面热点纷乱,且持续性差,很难吸引增量资金进场,而从存量资金的市场表现看,对于拉抬股指显然是有心无力。目前,活跃在证券市场的资金主要是经超常规发展后实力大增的证券投资基金和经过近两年下跌行情后已经今非昔比的券商和部分机构资金。前者在年初发动了一波升势浩大的蓝筹股行情后,集中持股的尴尬境地在中期投资组合公布以后已经暴露无疑。试想,目前市场上有哪一部分资金能与之抗衡?就算有如此大的资金实力,又岂能甘心为他人进场抬轿?当然,蓝筹板块并不是毫无出路,其本身相对优良的质地就是一个绝佳的卖点,因此,该板块在充分换筹后还是有希望再度走强,但还不是现在。因为从蓝筹股的普遍表现看,在调整过程中,量能萎缩的相当厉害,要做到充分换筹,谈何容易! 其次,资金分流严重,制约大盘反弹。最近一段时间里,央行每周都发行500到600亿的债券,回笼资金的决心非常大,也体现了一定的政策信息,据悉央行的这种举措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此外企业债、可转换债券的异常火爆以及460亿国债的跨市场发行,都分流了一部分场外资金。而票据、债券的火爆又恰恰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场外实力资金对股票市场的失望情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QDII的渐行渐近,使得内地B股市场压力骤增,据有关香港媒体报告,内地资金进港迹象明显。就好象当时QFII制度推出之时曾掀起过一阵QFII热潮那样,先知先觉资金进入香港股市借机掀起一波行情似乎也不是太意外的事。B股市场的加速下跌,对A股市场显然具有明显的牵引作用。 第三,扩容压力犹如悬挂在市场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两市成交不足70亿的低迷市况下,市场对扩容犹如惊弓之鸟,特别是华夏银行等超级大盘股的发行,市场对此的心情是比较复杂的。从昨日盘口看,流通盘为15000万股的国阳新能,上市第一天只涨了8毛8分钱,涨幅仅为10.73%。如果在上半年煤炭、电力板块风光之时上市,该股绝不会落得如此悲惨结局。可见,市场买气严重不足,特别是对于盘子稍大一点的股票,这种尴尬局面犹为明显。从中我们也可以同时看到,前期主流品种,在基金偃旗息鼓之后,明显步入弱势阶段。这样的话,像华夏银行等基金重仓概念若在近阶段发行,则应该说时机选择的不是很好,对大盘的负面影响可能也会较以往发行大盘股之时来的更大一点。 当然,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但若只是在超跌基础上形成的自发性反弹,期间没有实力资金的配合,那就只能形成一波又一波的抵抗型态。目前为止,大盘尚未明确发出止跌信号,虽然个股有所活跃,特别是以清华同方为首的数字电视板块,有一定的调整到位迹象,但最多也只能掀起局部热点,喜欢短线买卖的投资者可对这一板块重点关注。而对于绝大部分投资者而言,操作上应继续保持相对谨慎,注意观察反弹过程中有无成交量的放大,若没有成交配合,则只能说明是自发的被动性反弹,这种反弹属抵抗形态,不能介入,反之,则可考虑逢低吸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