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悄然发生改变 证券市场酝酿“秋季攻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21日 07:25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虽然政策市身影的淡出是大势所趋,但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仍然处于转轨关键时期,短期来看市场的稳定和信心的恢复仍然离不开政策的引导 广州万隆成长投资顾问群 自从今年6月份开始对金融市场的一系列规范措施施行后,伴随着证券市场大大小小的 然而,在市场付出了为长远发展而作出的短期牺牲之后,基本面却在悄然发生改变。无论宏观经济,资金面都支持证券市场的走好,现在似乎只是缺乏市场的信心,也许行情将会在政策面的风吹草动下不经意地产生。 宏观经济向好 从现在已经公布的7月份一系列经济数据来看,全国工业生产继续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410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6.5%。同时,1至7月中国对外贸易保持良好运行态势,外贸进出口总值达4507.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9%。这份令世人称慕的成绩单诠释了中国经济强劲的内在增长动力。而宏观经济的逆市而上必然会带动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 8月19日的统计资料显示,到18日为止已有715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半年报,占全部上市公司的53%。上市总体业绩增幅较大,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9%,净利润增长38%,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增长0.13元,而去年的上市公司半年报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082元。虽然,随着中报披露的加速,平均业绩可能下降,但是今年的中期业绩较去年有较大增长已经是勿庸置疑。 然而,经济发展脚步的稳步挺进却与大盘在投资者信心低迷的冷风中飘摇下行同步运行,两者显得是如此的不和谐。 8月14日某报刊载了前证监会主席周正庆对中国十年股市总结的讲话,其中提到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其与整体经济形势的走向相背离,是一种不正常现象,是中国证券市场新型加转轨所特有的。政府对此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宏观调节,否则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监管部门不能抱着听其自然、任其发展、无所作为的态度,要从实际出发,以“三个有利于”为指导,积极主动引导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周的讲话虽然是对前事之师的总结,但是对未来的市场也极具指导意义。政策的强音已经在悄悄地吹奏,值得投资者仔细的体味。 外围资金充裕 近期引发市场低迷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来自于对下半年资金面紧张的担忧。央行的货币紧缩政策、灰色资金退出、开放式基金的赎回都成为打击市场信心的理由。 然而,现在的一系列资料显示,外围市场的资金面其实并不缺乏。首先,在央行不断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的同时,来自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统计显示,7月拆借市场利率与回购市场利率却是持续下降,这表明银行间市场的资金充裕。 从央行8月12日500亿天量票据的发行情况来看,3个月的央行票据的超额认购倍率达到3倍,创下今年央行票据发行以来的新高。6个月、1年的央行票据的超额认购倍率也均超过前次发行。同期的国债和央行票据价格也并未太多地受到500亿票据发行量的冲击。 同时,外汇市场的成交持续升温,7月份,银行间外汇市场成交量累计折合120.21亿美元,日均成交5.23亿美元,同比增加43.58%,这表明外资也在源源不断地流入。货币市场的资金面应该说是十分的宽裕,随时会注入证券市场,起到催动行情的作用。 另外一个方面,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在今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开放式基金、社保基金、合格的境外投资者、已及在上半年行情中无所作为,急于收复失地的券商们,都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中闪现。 之所以在前一时间段,证券市场资金面显得极为匮乏,主要原因是由于资金流动的时间差和资金结构调整的阵痛所致。即旧有的灰色资金仓促退出与新的阳光资金还没有及时的排兵布阵,时间与空间的错位造成了市场资金缺乏,成交低迷的假象,但同时也打造了稳定的资金结构和市场上扬的空间。 政策亮点潜伏 本次市场行情低迷的起点是从管理层开始规范金融市场,清查违规资金以达到防范金融风险为出发点的。既然市场的走势“败于” 政策,那么市场的激发是不是也会成于政策呢? 虽然政策市身影的淡出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仍然处于转轨的关键时期,短期来看市场的稳定和信心的恢复仍然离不开政策的引导。看来,解铃还需系铃人,市场信心的低迷恐怕会在政策面的激发下重新恢复。 其实,仔细发掘一下,下半年政策面潜藏的亮点并不在少数。如近期一直跃跃欲出的券商委托理财新规定无疑将会缓解整个行业的资金面状况,为券商的自救打下基础。 证券法修改也已到了最后关头,随着新法案的破土而出,将会从制度上解开束缚证券市场发展的种种枷锁。其中有关银行资金的入市、股票质押贷款的立法都有可能触及牛市的脉搏。 现在的证券市场已经宛如一湖春水,冬天彻骨的寒气未消,需要市场信心来激起波澜。一旦政策面出现风吹草动,将会搅动水面,挑起市场的兴奋中枢,拉开秋季攻势的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