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工作室:说股市人的品德(4)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24日 15:35 新浪财经 | ||||
上海金汇/野山 1500点成了多空双方的交战点,双方屯兵对峙,各不想让,也不肯大规模出手。有一个问题得思考:市场上最近的谣言,德隆的问题和国有股流通的问题,使股指大跌,使多方受挫,但是,两个谣言都被官方反复澄清,市场却依然在弱势盘整,这有点不好,因为该涨不涨,后势就比较微妙。如果只是低调等待南方航空的上市,应该正常,南方航空上市后如 乘大盘调整之际,我们继续探讨一下股市人的品德问题。 上次讲了,作为股评家,你做得好也罢,做得不好也罢,都存在危险。做好了,被股民和庄家甚至管理层“盯”上了,必然失败;做得不好,早早地就被市场淘汰。 一些“成功”的股评家利用机构后台的资金优势,打造了“荐股英雄”的称号,让许多不明真相的投资者紧紧跟随,但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这类股评家荐股特别准,但你一旦跟进,大部分都赔钱。其实这个不奇怪,表面上看,是你自己没有买进低价,追高了;其实,这种效果是机构用资金精心设计的出货圈套。机构出货,必须有散户来抬轿子,要营造放量向上大涨的氛围,然后吸引投资者纷纷跟进,他们才能顺利出货。方法之一是,先打造或者收买一个荐股英雄,荐一个涨一个,全国投资者都知道了,都来跟风。跟风越多,出货越顺利。等你明白了,你的钱袋已经瘪了。 股评家中的一流高手里,有一些就是这样的性质,其中一些高手,不愿依靠资金来抬高自己欺骗投资者,老老实实研究学问,为投资者服务。但是,说实在的,这样的人不是太多。在金钱面前,很多人都走不过去;一些二流的股评家,名气有,但是不大;艰苦努力,打造自己的辉煌。他们中的很多人,希望被机构“相中”,但是很遗憾,不是那么容易,要靠机遇;他们的股评,对市场的影响是有的,于是一些不甘寂寞的股评人,就主动找一些新小机构合作,联合媒体,承包栏目,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形成一定范围的影响,招收会员,多方面牟利。至于三流以下的股评家,其境况就特别的困难了。他们做股评,发表还要看编辑的脸色(一流股评家的文章是限制非合作媒体发表的),稿费都由不得自己,收入也特别的微薄。他们中的一些人,会自己找一些中小客户,在营业部办一个小规模的工作室,几十万几百万都成,做得不好,可能会颗粒无收。 更多的股评家,只是在这种简单的业务考试中拿到了“小本本”而已,其实,其中的很多人拿到资格以后,对股市还是不太明白,甚至连散户那种对股市的“感觉”他们都没有。这样的一些分析师,股民也是不相信的。 分析师队伍从现在的情况看起来,给人的印象是很不好的,很多人说这个队伍“没戏”。我的看法不是这样。 我对国外的这类情况研究不多,但是我知道,西方先进的国家证券分析师队伍,和我们是很不一样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的分析师在媒体作交流,回答股民的问题,是一种包治百病的风范。股民问,某股后势如何,他在几秒钟内就回答:后势将如何如何。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因为1000多只股票,光名字都很难搞清楚,哪里能知道每只股票的基本面,技术面,还有其他一切有关的信息?更何况,即便知道了上列的所有“面”,你也难以保证对所有行业的现状把握程度呀。而且,这一切的把握,都要在那几秒钟内完完全全地调动出来,整理出来,分析出来,决策出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股民都很急切,认为你是专家,你就肯定知道,都神乎其神地相信你,去一个一个争着问你,你回答吧。 西方国家的分析师就比较实在。在交流中,实事求是,股民所问的问题,知道得多的就详尽回答,知道得少得就谨慎回答,不知道的,就拒绝回答。每一个分析师,都有自己研究的“科目”,就像医生,外科内科妇科鼻科眼科小儿科,各负其责。眼科医生跑到小儿科去看病不仅不被允许,也是不负责人和不道德的。但是我们的分析师们很厉害,什么都懂,什么都能回答。 这样下去,我们的分析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就杂而不精,分析股票就只能闭着眼睛瞎说一通:大盘好,你问股票他尽可能说好,相反就说不乐观,错不上天去。 QFII的介入,不仅介入了资金,还介入了理念。中国的一些重量级机构,已经在分析师培养上努力与国际接轨,在研究人员壮大的前提下,注重其个性培养。在不久的将来,分析师找不到自己的研究定位,恐怕也要被市场淘汰。 投资者不需要那些简单不负责任的“荐股”,而需要高水平的股评家指点迷津,需要看到高级资深分析师对一个行业,一个板块,一只股票深入细致真实的调查分析报告,这样得来的东西,才厚重,才有真正参考价值。(与野山联系:ysv@21c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