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大盘能否重走“牛”途?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21日 14:43 证券导刊 | ||
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 李志林(忠言)博士 问:尽管证券管理层一直强调稳定发展,但节后第一周大盘却出现大涨大跌的走势,股市为什么会走出这种行情?其中孕育了什么样的商机? 李:节后第一周大盘出现大跌大涨的走势,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与“非典"走势有 问:从市场心理看,非典的影响在逐步减弱,但影响还存在,你认为非典对股市的影响还有多少? 李:若经过5月“非典"攻坚战,至5月底,北京的每日“非典"新增人数减为个位数,全国减为一二十例,那么,将再次向世人显示,中国人是打不垮、压不倒的。届时,战胜大天灾的人们将更具凝聚力,将爆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努力换回“非典"造成的损失,使今年中国经济仍有可能保持7.5%左右的高增长,灾难反倒成为中国更上一层楼的机会。对股市而言,第二波行情因“非典"可能比原先推迟,延长,但前提是,由于“非典",今年6月下旬不再象以往那样突击完成大扩容计划。对个股而言,旅游、航空、酒店、餐饮类的股票2003年中期和全年业绩大幅下降,甚至亏损都是可能的,对这类股票应尽可能回避。 问:下周一就是“5·19"了,令人巧合的是1999年的“5·19"走出了以网络股为代表的大牛市,目前,科技股又再度走强,你认为它们能否持续走强,能否带领大盘重新反弹? 李:据统计,今年1-4月,上证综指从去年年收盘指数1357点涨到4月30日的1521点,涨幅达到12.09%,而沪市722只股票中,涨幅超过12%的仅156只,涨幅在5-12%之内的为117只,涨幅在5%以下的为145只,不涨反跌的为312只。就是说,仅有21%的股票跑赢大盘,约有四成的股票未能跟上大盘升幅,四成的股票反而出现下跌,甚至创出1311点时的新低。这就是众人所谓的“二八开"、“局部牛市"。而多数科技股就属于今年四成下跌的股票。根据股市“跌久必涨"、“超跌后必反弹"的原理,科技股在一定程度上走强,带领大盘反弹是可能的。但我认为,今非昔比,在注重业绩的今天,多数高科技股差强人意的业绩打掉了往日高成长的光环,决定了它们只能是反弹,而不可能象1999年“5·19"那样持续走强。历史不会简单地重演,对“5·19"这个日子不必过分在意。 问:本周热点向电力、科技板块转移,它是否预示原先的四大板块之后热点有扩散和轮涨之势?大盘是否重走牛途? 李:由于基金和机构集中持有20-40只大盘股,在他们未顺利兑现前,只允许市场有一个主流热点。近一段时间来,每当其他新热点冒出,甚至超跌股群体出现反弹,主力为防止热点转移,人气分散、基金分流,就采取打压大盘股,借助于其巨大的指数权重,令大盘指数跳水,迫使投资者在其他“新热点"个股中获利出逃或割肉杀跌,然而再拉升大盘股。 久而久之,主力向市场强烈地证明:2003年只有大盘股一个热点;要赚钱,就必须割肉换股,到大盘股来追涨。因此,我认为,继汽车、钢铁、石化、银行四大主流热点板块之后,向电力板块扩散是可能的,因为有行业复苏、业绩增长的支撑,且多为大盘股。至于高科技板块,基金和大机构好不容易退出,并且这个板块中大多数个股有庄家,基金和大机构在示成功脱身之前,不可能再进去。除非管理层发布给券商融资,允许银行资金入市等新政策,使券商、机构、私募基金获取新增资金,他们才有可能对高科技股进行生产自救。至于大盘能否重走牛途,一是看“非典"何时见底;二是看有没有实质性政策出台;三是看大盘股在高位能否稳住;四是看各路机构、券商、私募基金、庄家能否对非主流板块的持续地开展生产自救,使牛股的宽度扩大;五是看成交量能否温和地持续地放大。 问:在目前行情下,投资者是该追强势股还是吸纳超跌股?具体买什么股票赚钱的可能性比较大? 李:追强势股要因个股而言。例如汽车板块,已处高位震荡,主力出货愿望强烈,参与的价值已不大。石化板块中,若社保基金进场,首要的是对中石化生产自救,冲破发行价是势在必然的,更何况其第1季度业绩较好。钢铁板块中,有的个股市盈率至今仅十几倍,当有上升空间。但我认为,对涨幅较大的强势股要注意快进快出,赚差价,谨防某一强势股带头跳水殃及整个板块而深度被套。尤其是强势股在高位连续放出巨量后,千万不能再参与做差价了。 吸纳超跌股,也须细思量。一是跌幅大,至少跌50%以上。二是价位尽可能低;三是优先考虑中盘股(1亿左右),便于进出。四是业绩相对较好,市盈率不能超过50倍。五是筑成W底,并且右半部刚开始放量者。 无论是追强势股,还是吸纳超跌股,都应把握大盘波段走势的大局和成交量的变化,一旦大盘进入波段顶部时,宜谨慎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