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近期60日均线的三次争夺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25日 08:04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近期的盘跌走势在60日均线处戛然而止,大盘自2245点下跌以来,60日均线曾数度收复又数度失守,目前大盘再次向下迫近60日均线附近,是弃是守,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近期的盘跌走势在60日均线处戛然而止,60日均线因此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对此,我们也许可以从对2245点以来几次60日均线争夺战的比较中得到启示。 股指从2245点下跌以来,围绕60日均线的多空交战已经发生过4次,分别是: 2001年11月28日--2001年12月13日,共运行12天。 2002年3月7日--2002年5月15日,共运行45天(简称3·7收复)。 2002年6月24日--2002年9月5日,共运行54天(简称6·24收复)。 2003年1月14日至今,共运行42天(简称1·14收复)。 由于第一次收复60日均线的时间比较短暂,均线下行趋势并未发生变化,而后三次收复60日均线,均线都出现了阶段性的走平和上扬,因而,我们认为后三次走势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一、前两次为什么得而复失 3·7收复:2002年初,在“与国外接轨,将出现1元以下股票”的论调影响下,两市出现了一批2元左右的股票,尤其是ST品种在新退市政策的影响下经历了暴跌。而深圳本地股由于长时间缺少资金关照,也出现了一批只有3-4元的品种。这样的机会吸引了场外资金,他们也成为了行情的主力品种。但到指数在60日均线上方徘徊时,如深深房、ST银广夏、ST东北电等品种已经翻倍,低价股的价格吸引力已经大大减弱。龙头板块的走弱意味着行情的接近尾声。 6·24收复:在国有股停止减持以及增发门槛提高的双重刺激下,场内外资金出现了巨大的换手。由于消息出台比较突然,包括部分基金在内的资金慌忙增仓。出于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考虑,这些资金不约而同地主打大盘股,而大盘股对于指数的影响是巨大的,大盘由此一跃收复了60日均线。而与此同时,一批场内资金借机减仓,典型的包括一些超级大券商,也包括年初进入深圳本地股的资金。毕竟,支撑大盘股所需要的资金量是巨大的,而共同持股又抵销了一部分做多的热情。不久,后续资金就出现了问题,大盘也只好回落。 由此可见,如果市场环境没有出现根本性变化,单靠一个板块的提升和几个板块的轮动,维持盘局是不现实的。 二、本次收复与前两次的比较 (1)政策推动 通过下表中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1·4收复”的政策面背景与前两次有一定区别,虽然有QFII制度步步推进等消息,但并无像停止国有股减持那样具有强烈刺激的利好出台,因而它的推动力量更多的是来自于市场本身,来自于资金对市场氛围阶段性改善的认识和把握,因而其运作节奏是相当紧凑的。我们看到,本次反弹的主要涨幅其实在10个交易日中已经完成,其波段性质将是十分明显的,而波段运作需要比较充分的空间。目前,距离前高点不过50点空间,这将对主力资金的运作造成一定的制约。 (2)技术形态 比较三次收复,均在60日均线上方完成了一个相对较为完整的技术形态。“3·7收复”构筑了双底雏形但由于未能突破颈线而演化为三重顶;“6·24收复”则呈现旗形整理雏形,但最终以假突破告终;本次收复已经完成了一个清晰的斜三角形构造,并已经破位。前次触及60日均线支撑而产生的反弹力度相当有限,本次干脆连续横在均线之上,这种走势如不改观,对于投资者信心将产生消极影响。 (3)成交量 通过下表比较可以发现,目前成交量的萎缩趋势和前两次相比十分相似。同时,近期涨幅榜超过5%的个股数量寥寥,也说明市场机会非常有限,操作性较差。要改变这种冷却趋势,需要多方制造热点来激活市场。 (4)市场热点 本轮行情启动的两条主线是以中信、联通为代表的大盘股以及以上海科技为代表的所谓短信概念股。就目前来看,上海科技等借助在美上市的三大门户网站飙升而进行的炒作已经暂告段落;中国联通在四月将有一般投资者配售的17.32亿股上市流通,在此之前股价低调运行的可能性比较大;中信证券在经过阶段性上涨后也需要一个沉淀、积聚力量的过程。由此来看,并和前两次收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我们认为当前推动大盘向上的动力依然不足,特别是在近期持续上行的汽车股有构成短期头部迹象之时。 综上分析,如没有实质性利好支持和主流板块的启动及成交量的配合,股指较难在60日均线上方维持较长期的运作,有可能再度得而复失,多空对60日均线的争夺仍将继续。而多空双方谁占上风,政策、成交、热点等影响后市的因素十分关键。 推动行情的利好政策 3·7 证监会召开市场分析座谈会,增强对市场信心; 收复 降息;新股发行方式改为按市值配售;实行浮 动佣金制度 6·24 国务院决定停止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提 收复 高上市公司的增发门槛 1·14 QFII制度步步推进;社保基金将有计划地 收复 进入资本市场 成交金额(沪市) 3·7收复后重新跌破60 逐步萎缩到60亿元左右 日均线时的成交情况 6·24收复后重新跌破 逐步萎缩到40亿元左右 60日均线时的成交情况 目前的成交情况 已经接近50亿元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上海证券报亚洲证券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