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打破盘局须化解四大矛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08日 15:04 证券市场周刊 | ||
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 李志林(忠言)博士 自元旦过后第2根周阳线(1478点)确立升势起,大盘始终在1478~1529点的窄小区间内横盘。这在中国股市历年的年初走势中是罕见的。我以为,这种盘局反映了当前市场中的四大矛盾。 第一、新主力与旧主力的矛盾 所谓新主力,即“1·14”行情中启动中信证券、皖通高速、中国联通,及其后启动中石化、宝钢等超大盘低价股的机构。所谓旧主力,即在其他板块中被套的机构、券商、基金等。 由于新主力启动的市场热点是大盘指数股,并且是以迅速拉升、连续涨停的强悍手法完成的,尤其是中国联通在3.38元涨停板上一天敢成交10亿股、36.5亿元巨量,着实震撼了低迷了的市场,仅用了两周时间,便将大盘从1311点的底部,拉升至1478点。这种手法使老主力猝不及防。对多数老主力而言,经过去年12月底的打压,他们认为,1月份至少应打压至1200点以下,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低位建仓补仓,将高位套牢的1股变成低位的2股,力保市值不受损失。而新主力的突袭行为,使老主力的计划落空,底部筹码非但未加倍买进,反被他人抢去不少。因而,在新主力发动的大盘股高举高打、指数在高位横盘时,多数老主力非但不让其个股补涨,反而继续封盘打压,缩量横盘,“磨洋工”,以便使失去耐心的投资者割肉。 即使有部分老主力利用“短信概念”、“有大比例送股的次新概念”、“沪深本地股概念”、“ST摘帽概念”进行轮涨,但新主力一看市场资金分流,自己手中的大盘股乏人问津,为了争夺市场资金,便不时地反手砸手中的大盘股,使指数快速下跌,以便消灭其他热点。这样,新热点往往是各领风骚三五天便烟飞烟灭。 可见,目前的盘局是新旧主力自身利益的冲突所造成的。 第二、做多主力与熊市心理的大众的矛盾 在自2001年6月以来的熊市中,个股做庄模式几乎全军覆没,而2002年基金的分散投资模式也陷入困境。于是今年元月以来,新主力出于筹码的流动性和价值再发现的考虑,选择了无旧主力、市场普遍看坏的超大盘股板块作为突破口,使其发动的大盘股均有20~40%的涨幅。 但是,对大众而言,熊市心理挥之难去。一是对国有股减持、全流通心有余悸,新资金不敢入市,存量资金只敢打短差。二是囿于历史上炒大盘股均遭败迹的经验,对超大盘股的启动忧心忡忡,跟风者寡,最后大盘股变成了机构之间的搏杀的场所,热闹有余而扩散效应不足。三是对其他新热点、新概念股的启动信心不足,股价稍有上升,一旦滞涨,便纷纷割肉离场。四是对2003年行情不看好,大众恐惧扩容(尤其是大盘股)和增发,担心1500点构筑头部,只想卖出,不愿买进。 这样,新主力既面对老主力的负累,又得不到中小投资者的支持,遂使做多力量日渐削弱。 第三、大盘指标的高位与多数股价低位的矛盾 由于超大盘股上涨的功劳,元旦后指数200多点的上涨,使大盘的技术图形早已走出“头肩底”,技术指标严重超买,在高位发生顶背离。 按理,大盘应进行充分的调整,以清洗获利盘。然而,新主力却志存高远,认为其个股技术指标虽超买,但价值并未超买,或是低股价(如中国联通),或是仍在发行价之下(如中石化),或是低市盈率(如宝钢仅15倍),因而拒绝深幅回调,只做横向整理。 然而,多数个股的技术图形仅刚刚完成头肩底,明显落后于大盘走势,股价和技术指标仍处在低位。如果仅因为大盘指标高而“逃顶”,岂不成了“逃底”?若按兵不动,人们又担心,万一大盘股跌下来,带动指数回落,手中未涨过的个股也会跟着一起跌。真可谓买也不是,抛也不是,使投资大众失去操作方向。 这就充分暴露了中国股市指数造假的危害性。把不流通的国有股法人股也一起算指数,使指数虚假繁荣,使大盘股成了超级主力操纵股市的工具,严重妨碍了投资者信心的恢复。 第四、利好的政策取向和投资者信心不足的矛盾 虽然尚福林主席的“施政演说”,带有许多对原有股市政策修复的意味,但利好的政策取向变成政策的落实,总有一个过程。当前投资者最迫切期待的是宽松的资金政策,因为,要使目前的中国股市终结熊市,惟有让大多数弹尽粮绝的被深套的旧主力获得新增资金,才能吸引大量市场资金入市,走出慢牛行情。而在增资政策未兑现之前,利好政策取向与投资者信心不足的矛盾难以化解,打破盘局决非易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