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资讯:低市盈率绩优股有中线机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06日 07:05 北京青年报 | ||
作为市场稀缺资源的低市盈率绩优公司,该板块的走强趋势已初露端倪,其价格将保持一个中长期的上升趋势 文/中证资讯 段家财 近期市场在1500点上反复震荡,市场热点转换频繁,板块走势轮番活跃。但在热点纷 业绩稳定的绩优公司属于市场稀缺资源 十年来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但市场总体业绩水平和绩优公司的数量与市场规模的相关性不大。截至2003年2月20日,两市上市A股公司已经超过1200家,较之最初增长超过20倍。不过绩优公司的数量,并未出现相应的增长。 同时,绩优公司(简单起见,只以每股收益的高低作为衡量标准)的比例则呈降低趋势(其中,2002年中期以半年度收益大致折算)。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上市公司业绩的稳定性较差,昙花一现的“绩优过客”,在年度统计中占相当比重,能连续三年出现在该排行榜中的公司屈指可数。而每年的前20名公司中,均不乏通过重组等一次性收益而上榜的公司,甚至还有少数公司凭借虚假报表而得以位居前列。 另外,虽然每年均有新公司进入排行榜前列,但从以往规律看,新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出明显的“一年优、二年平、三年差”的规律,真正能成为稳定绩优股的并不多,在对整个绩优阵营的扩大,尤其是在市场中比例的提高方面,作用并不明显。 由此看来,业绩稳定的绩优公司,在国内证券市场中的相对比重和绝对数量都明显偏少。并且可以预见的是,近几年内该类公司的数量和比例难以出现显著上升;稳定的绩优公司,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国内证券市场中的稀缺资源。 两大因素提升对低市盈率绩优公司的需求 与绩优公司的供应偏紧相反,随着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扩容,以及市场投资理念的转变,近年来市场对绩优公司的需求明显上升,进一步加剧了低市盈率绩优公司的稀缺性。 截至2002年底,已有基金管理公司19家、封闭式基金54只、开放式基金17只,管理资产规模突破千亿元,占市场流通市值的约7%。2003年伊始即有多只开放式基金发行,预料近几年内基金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发展势头。 伴随着规模的扩大,基金的投资理念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对绩优公司的认同度较之以往有了显著提高。公开资料显示,除纯债券型基金外,几乎每只基金都会买入一定数量的该类个股作为压仓筹码,并且不会轻易回吐此类筹码。 以去年四季度为例,上证综指跌幅达到20.76%,证券投资基金的总体仓位略有下降,但对低市盈率绩优公司反而逆势而动大举增仓。在两市2002年前三季度每股收益总排名前20位的公司中,有9家公司成为基金显著增仓对象。显然,基金对低市盈率绩优股青睐有加。 此外,即将进入实际运作阶段的QFII,也将进一步增加对低市盈率绩优公司的需求,并有可能进一步推动市场投资理念的理性化,带动其他投资者看好并买入该类个股。 总体来看,随着理性的机构投资者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对低市盈率绩优公司的需求有增无减,而其供给增长则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难以出现显著增加。因此,中长期看该类公司的股票必然会供不应求,其价格将保持一个中长期的上升趋势。 当前市场格局有利于低市盈率绩优股的运作 毫无疑问,主流资金是市场近期反弹的发动者。但在推高低价大盘指标股后,主流资金表现相对沉寂,不仅指标股处于调整状态,主流资金重兵驻守的低市盈率绩优股近期表现也并不突出,相当部分个股如同仁堂(600085)、佛山照明(000541)、一汽四环(600742)等的涨幅均滞后于大盘。在市场调整之后,主流资金有可能再度转趋活跃,并且出于多种原因,很可能选择低市盈率绩优股为下一个突破口。 首先,由于筹码分布状态的变化,市场热点是不停转换的,两波行情很少会保持同一个热点。从操作策略上讲,主流资金也有必要选择新的板块进行运作。 其次,市场要想有效突破近期平台乃至年线压力,必须有更具有号召力的领涨板块出现,而从调整的时间、业绩水平、市场形象各方面来看,场内基本还没有比低市盈率绩优股更理想的板块。 再次,市场的回调可能再度引发机构投资者吸纳优质筹码的欲望,从而使得该类个股的表现强于大盘,反而有可能推动该类个股走好,进而引起市场对该板块的广泛关注。 最后,随着年报披露进程的加快,投资者必然会结合公司年报对各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全面衡量,真正有吸引力的公司,将再度吸引众多投资者的目光而成为市场焦点。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行情的发展,低市盈率的绩优股有可能逐步脱颖而出。事实上,近期上港集箱(600018)、伊利股份(600887)、一汽四环等绩优个股已经摆脱盘局向上,该板块的走强趋势已经初露端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