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盘面:成交量为何不能有效放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27日 08:40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大盘冲上1500点后,多空双方形成了拉据战,但每日的成交金额始终不能有效放大。证券价格靠资金推动,没有成交量的支持就不会实现充分换手,大盘也不可能产生较大的上升行情。成交量萎缩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 一、市场仍存在不明确的因素 目前市场还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近期伊拉克局势动荡,使全球的经济活动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也受此影响。以美国股市为例,战争的阴影使道琼斯指数曾跌破了8000点,创1998年10月以来的新低。虽然我国股市受到的冲击较小,但海外股市通过心理、行为等方面的传导使沪深股市多少会受到影响。 二、今年行情特点决定了成交量的起伏变化 目前市场初具机构时代的雏形,在管理层的引导下,机构投资者从2001年起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两市的封闭和开放式基金总数达到了71个,资产规模达1200多亿元,综合类证券公司75家,注册资本金超过1000亿元,两者之和占到了两市总流通市值的15%左右,日益成为市场一只重要的投资力量,也使市场初步进入机构化时代,向成熟规范的市场迈进。证券市场呈现以波段的方式运行,波动幅度减小的特点,波段操作取代长线持有成为了最为流行时尚的操作手法。波顶出局,波底入市是典型的波段操作风格。目前大盘从低位反弹已有200点左右,反弹幅度超过了15%,市场短期积累了一定的获利盘和解套盘,这也增加了大盘的上行难度。向下运行以积累上升的能量是基本上符合波浪运行的特点的,1500点以上已成为较多投资者的心理压力,在此点位场内的观望气氛日渐浓厚,成交量萎缩属于正常的市场状况。 三、市场主力的投资策略发生转变 随着主力机构的增多,机构与机构的博弈取代了机构与散户的博弈,由于机构在资金、信息、策略、盈利目标等方面不尽相同,主力对大盘方向和进出时机上的研判存在一定的分歧,这种状况使大盘的变动方向更加频繁。为了规避这种风险,投资主体往往以组合投资的方式去盈利。2001年起的深幅调整使以前机构集中投资的盈利模式遭受沉重打击,宣告了这一模式的终结,机构在流动、安全、盈利性三性原则中,特别强调资产的流动性。2002年,在吸取经验和教训之后,以基金、券商为首的机构普遍采用了组合投资的模式,资产配置上采取多元化。如在国债、现金、股票上实现不同的比例管理,在股票品种上也不是重仓持有几只股票,而以分散的方式持有更多的品种,换取超过市场平均的稳定收益和资产的流动性。在以组合投资的模式下,机构的精力分散,只有在市场高度认同时才能产生大面积的活跃行情,而在较大分歧点位只是维护个股而已。 四、新的领涨热点还未产生 今年前一波行情中领涨的热点是低价大盘股和科技股。从这些热点上看,主力已是早有计划,在领涨热点的挖掘上充分考虑了旗帜鲜明、能够统一作战、有持续号召力、市场认同度高的品种,达到了活跃市场、提升人气度的目的。如今市场主力虽然不时启动本地股、次新股、汽车股等,但市场的认同度并不高,而新热点的挖掘比较困难,市场主力对投资品种还处在寻觅阶段,因而在新热点还未成型前主力按兵不动也是理所当然的。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上海证券报国海证券研究发展中心曾以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