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阳证券 柳旌
11月8日以来,深沪两市大盘风向突变。到11月19日短短8个交易日沪综指跌幅达到110点。让投资者寄予厚望的1500点政策底部在瞬间成为了明日黄花;在跌势稍有减缓之际,大盘却受市场扩容等压力开始出现加速下跌,投资者期待的第二道防线——1450点的前期底部也成了无用的摆设。11月20日和21日两个交易日沪综指跌幅达到惊人的71.55点。市场恐慌
之中夹杂着深深的疑惑:大盘到底怎么了?诸多的利好刺激不但没有激起大盘丝毫的觉醒,反而出现了加速的下跌。大盘的底部在哪里?大盘见底究竟要靠啥?
讨论大盘见底,投资者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政策。只有政策才能具备扭转乾坤、立竿见影的巨大威力。从2001年下半年以来的大盘走势来看,每一次大盘底部的后面我们都可以看得到政策的影子。从2001年10月23日的国有股减持停止执行,到11月16日的证券交易印花税下调50%,以及2002年6月24日国务院决定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每一次利好政策的出台都在短期内起到了迅速制止大盘颓势的良好效果。因此,在目前日益恶化的市场环境下,首先想到的是政策救市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今年以来的利好政策都只具备了短期“止痛”的效果,并没有在治表的同时把病根也一并除去。这几次由利好引发的反弹接踵而来的都是更大一轮的下跌。我们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个:首先,从表象分析,几个利好出台对应的大盘指数中,有二个在1500点附近,一个在大盘今年的最低点1339点,可以明显看出:管理层对1500点以下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还是充分肯定和认可的。但频繁的使用利好政策刺激股市,也使得利好政策的边际效用在不断递减,效果越来越差;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深沪两市大盘自2001年7月以来的下跌以及下跌过程中中国证券市场不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严重挫伤了投资者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信心,而信心的缺乏一方面是股票价格的不断下跌使得大多数投资者失去了继续投资的兴趣和勇气,另一方面是机构投资者在日益加强的监管压力下找不到适应中国证券市场的新的盈利模式,由于缺乏赚钱的示范效应,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激情也越来越弱。今年10月以来,利好不绝于耳,但市场依然我行我素埋头向下,利好不涨,利空大跌,这正是利好政策边际效应弱化的最明显标志。而从目前我国金融政策来看,近期也难有特大的利好政策出台。即使有政策,如果不解决投资者信心及市场新的盈利模式的重建,那政策又将成为昙花一现的风景。因此,在此特殊背景下,投资者应该淡化对利好政策的期待。
对大盘底部位置确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资金。在我国这个以资金推动的市场背景下,资金才是决定市场走向的最根本动力。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关注目前市场上最大的主力机构——基金管理公司和券商。根据日前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基金已经发展到71家,资金规模达到1300亿以上;券商的注册资本也已经超过1000亿,而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流通市值总额已不足13000亿,基金和券商的资金在不包括委托理财资金的情况下已经达到了深沪两市流通市值的18%,成为证券市场无可争议的第一主力。而以开放式基金为代表的新型基金的扩容是我国证券市场基金扩容的第三次高峰,前两次基金的扩容分别带来了我国证券市场比较醒目的5.19和2000—2001年两次比较大的繁荣期。今年开放式基金虽然建仓的比重还不是很高,但目前开放式基金1500点左右的建仓成本区以及封闭式基金在更高点位的建仓成本,决定了目前市场不可能再有过大的下跌空间。从盘面分析我们注意到,近期两市下跌家数超过1200家的情况已经出现过五次。市场反复出现这种个股普跌状况也是市场离底部区域越来越近的标志。因此,我们认为大盘1350—1400点的区间有望成为大盘的最终底部区域,并以此作为新一轮行情的铺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