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基金增量过快-从欧美对冲基金渐成泡沫谈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9日 13:23 证券日报 | ||||||||||
本报记者 秦炜 对冲基金,亿万富豪的玩意 四年前,在伦敦及纽约曼哈顿时尚地点举办的晚会,总会挤满一群投资银行家,这些兴奋地高谈阔论的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下一个乔治.索罗斯——他在开始“拯救这个世界”之
尽管自2000年以来,股票市场受到冲击,但是,最好的对冲基金仍取得巨大的回报,那是因为这些基金做了它们该做的事情:利用不同的策略(像卖空和套利)对股票及其他资产进行博彩。 阿妮塔.罗森伯格是芝加哥一家管理着50亿美元资金的对冲基金公司其中一个合伙人。她说“算一下,在一家管理2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公司里工作,碰上市况好,一年就能赚到在高盛做几年的钱。” 对冲基金大众化之后 以往对冲基金的对象都是超级富豪,现在已经变得很大众化。像养老基金之类的大型机构都开始把金钱投放到对冲基金里去。与此同时,欧洲也开始允许对冲基金吸纳中产阶层的生意。例如,德国在今年初就推出了新的规则,允许接受只有数百欧元的投资者投资到对冲基金上。 结果带来了大量的新资金:对冲基金管理的全球资产从2000年的4,880亿美元上升到2003年的8,170亿美元。对冲基金公司的数量从2000年的3,873家猛增到2003年底的6,297家。随着整体市场的蓬勃发展,对冲基金的平均规模正在迅速缩小,而且目前每位明星投资银行家及未来的明星都要跳进来参加这场游戏。 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容易为对冲基金筹集资金。“任何人只要有两年经验和合适的履历,就能毫无困难地筹集到10亿美元。”罗森伯格说,“对冲基金的繁盛意味着存在更多的平庸经理。”她预期,新资本的激增将降低对冲基金的回报。 整个对冲基金行业正在出现泡沫迹象。Greenwich Associates公司今5月初发表的对冲基金经理年度调查显示,投资银行正在以更便宜的息率,扩大给予对冲基金的信贷。在这个大部分专家都认为更难赚取高回报的时刻,对冲基金却在借取更多的金钱。泡沫正包围着整个对冲基金行业,人们担心像当年网络热潮一样,另一个过了头的时期可能又快来临。美国证券和交易委员会已认同了这个观点,目前正在考虑向对冲基金实施更严格的规定。所有的新来者都希望成为下一个乔治.索罗斯,但是当中的不少人将连一块钱也赚不到。 警惕基金数量激增的背后 反观我国的基金行业,在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两大隐忧:一是基金管理人才的短缺,二是基金公司质量的下降。 在政府和民间对发展我国投资基金热情的双重推动下,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上半年,我国基金业进入了一个超常规高速发展的时期。统计显示,我国2003年6月份以前发行的开放式基金共28只,2003年7月份以来新发行开放式基金62只,开放式基金总数达到了90只,一年间增加了两倍多;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资产规模从1400亿左右猛增到目前2500多亿。 国内基金管理人才的储备与基金业的快速发展有些脱节。开放式基金的快速发展,业内人才短缺、尤其是基金经理短缺的问题一下子就暴露出来。目前国内注册成立的基金公司已达35家,假如以每家基金公司平均每年发行两只新品计,每年需要新增基金经理70名。但我国的基金发展至今只有六年时间,人才储备不能跟上需要。一些从来没做过基金经理,甚至连基金助理也没做过的人,一下子就被推在了基金经理的位置上。失衡的供求关系,使一些有两三年从业经历的基金经理也显得躁动不安,在不同的基金公司间跳来跳去。新公司不断成立,“挖角”在基金业内已经司空见惯。因为人才不够,新公司要的人只好从老基金公司分拨出去,原本一支完整的团队经过支解重组之后,谁能保证它的质量不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