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不足决定基金难做 基金投资尚待完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2日 10:17 证券时报 | |||||||||
□本报记者 朱晴 2004中国共同基金论坛近日在深圳举行,有关专家对目前基金投资面临的种种指责纷纷表达了各自的看法,并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激烈辩论。 先天不足决定基金难做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在近日召开的2004中国共同基金论坛上对基金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如基金产品单一,投资风格雷同,基金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控制度等。 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则公开为基金鸣不平。他谈到,中国基金目前面临的许多问题,是基金本身无法解决的。他对针对基金的几条批评意见一一进行了反驳。一是基金过于注重短期投资,事实上他认为中国市场根本不具备长期投资的条件。二是基金对今年宏观调控未及时反应,但他认为在社会各级都对宏观经济说法不一的情况下,基金也只是大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基金在判断上也不太可能高于其它各方。三是有人认为基金对价值投资坚持不够,而他认为在当前股权割裂的情况下,基金只能“模拟”价值投资。四是基金投资同质化,他认为由于目前投资品种匮乏,中国市场缺乏差异化投资的条件。 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主任朱少平则提到,当年在《基金黑幕》中提出的基金运作过程中六大问题中第一大问题是说基金要稳定市场但是事实上没有稳定市场,这种指责从现在看来站不住脚。他认为,基金是将大家的钱集中在一起投资,投资完了再回报给大家。它在客观上是会稳定市场,但主观不是为了稳定市场,而是为了投资。 基金投资尚待完善 专家们也纷纷指出,尽管市场本身的劣根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金投资,但基金投资本身也需要逐步完善。 晨星深圳公司总裁田劲针对巴曙松的看法,又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巴曙松对中国市场没有办法做长远投资的说法有待商榷。他表示,长远投资和长期持有不一定是一个概念,投资一定要有长期投资的愿望和理念,但不一定长期持有。如果都跟所有中国市场投资者一样,跟老大妈、老大爷一样每天做炒作,就不需要基金经理了。 他更强调,“如果现在我们不将理念消化投入到行为中,而且不在中国推广长期投资理念,以后要走的道路会更长。” 针对投资在中国不能多样化的问题,他认为,中国目前的投资品种缺乏,要做多样化投资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从一些亚洲新兴市场来看,还有很多比中国更小的市场,他们也在进行多样化投资和多样化工具的开发。回头看看中国基金公司真正参与的股票只有二三百支,但是不是其他不能投资,或怎样投资,如何将他们变成吸引投资人的一个积极因素,还是有文章可做。 另外,针对基金投资,巴曙松还呼吁“基金投资在当前环境下需要有新的角度”,他谈到,在客观环境制约的同时,一是要有国际视角,不应局限于国内。就目前而言,中国愈来愈成为一个开放的庞大的经济体,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如从97年开始,中美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出现高度的一致性,就此,中国物价不再单一,价格机制是在全球范围内体现。为此,基金对国内产业估值应放于全球产业链来分析。再如目前的香港股市,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愈来愈像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就以此轮宏观调控来说,香港股市更为敏感,3月上旬香港股市已见顶,这对中国股市有提示意义,这提醒国内基金经理要具有国际视角的重要性。二是在当前条件下要有经济周期视角,需要寻找历史智慧。这次宏观调控是改革开放的第五次,其出台措施、对市场的影响、政策演变逻辑等有一定的规律性,需要年轻的基金经理们回头去“温故而知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