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债券 > 新基金业 > 正文
 
大陆基金队伍 台湾身影抢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8日 15:45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汪 涛

  上海报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基金业迅速崛起,一夜之间,基金公司海龟多了,老外多了,吃西餐的多了,讲英文的多了。

千件数码产品1元热拍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突然发现,讲台湾普通话的同胞也多了。

  这并不是偶然,两岸相似的文化背景后面,实现沟通的零距离,在业内看来,更早期地接触到国际化经验,也使得台湾基金人在内地有了更多空间。

  台湾剑客

  他们来自台湾,他们在内地奔忙:

  章嘉玉正忙着回访客户,湘财荷银旗下第二只基金刚刚完成募集工作,低迷市道下,新官上任的章对20多亿的基金规模表示满意。

  刚刚和摩根富林明台湾公司开完电话会议,王鸿嫔对下属员工再三强调,新基金的发行没有目标。8月上旬,上投摩根的第一只基金产品就要开打。

  作为投资总监兼基金经理,张惟闵在收盘后,忙于接受记者的采访,这位最早供职于台湾电视台的基金经理在媒体中大有人缘。

  在大陆忙碌着的还有景顺长城的梁华栋、招商基金的高亚华、华安基金的祝晓蓓等等,他们都来自台湾。

  “内地资本市场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大陆发展的空间更大,提供了更大的舞台,相比较台湾而言,大陆市场更有潜力。”申万巴黎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基金经理张惟闵戏称,“作为一个基金人,这种机会难以拒绝。”

  在健谈的台湾人中,张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出类拔萃的,台湾政治大学新闻专业,2002年至2003年任美林证券投资顾问公司(台湾)总经理。从最初的媒体人转变为一流的投资家,张惟闵转型跨度同样惊人。

  梁华栋现任景顺长城基金公司总经理。1975年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经济系,在台湾也是老字辈,1990年到1998年担任景泰资产管理亚洲公司首席代表及董事,1998年景顺集团INVESCO并购原景泰集团,即担任景顺集团亚洲区董事兼台湾总经理。

  章嘉玉和王鸿嫔曾是台湾怡富的师姐妹,同为亚太区总裁许立庆的得力干将,同为基金界的美女奇才,两位女士干练的作风在宝岛也是人尽皆知。

  离开怡富时,章嘉玉已是投资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十五年丰富的基金从业经验使得她在荷兰银行如鱼得水,任荷兰银行光华投信(基金)公司总经理,荷兰银行亚洲投资业务发展副总经理。

  而从台湾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的王鸿嫔,来大陆之前已经是台湾摩根富林明投信行销企划部副总经理、证券投资顾问公司总经理。

  2004年两人来到了大陆,王鸿嫔是上投摩根富林明基金总经理,章嘉玉是湘财荷银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两位基金女奇才在大陆继续上演投资传奇。

  “只要有可能大家经常见面,切磋切磋在大陆基金业的感受”,在浦东陆家嘴办公的王鸿嫔、在浦西淮海路办公的张惟闵,还有公司在北京的章嘉玉仍然保持沟通,“大家是十几年的朋友,到大陆在一起做一番事业”。时间长了,也许黄浦江的江水会记住他们匆忙的背影。

  新视角

  台湾基金人到大陆时间最长者也不过两年,的确带来了新的视角、思维方式。这种视角的影响将在不久的将来显现。

  即将发行新基金,王鸿嫔闲庭信步,发行没有制定的销售目标,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持续营销中,上投摩根的做法也赢得证监会的认可。

  王在内地的“不作为”与其在台湾的骄人战绩似乎“有点矛盾”。

  1997年,负责“摩根富林明东方科技基金”新基金募集项目,创下一天募满88亿元上限纪录。2000年,“摩根富林明全球通网基金”,创下募集首日上午募得50亿元上限的成绩,在当时海内外市场一片低迷,写下佳绩。

  我的任务是让公司走得更长远,基金业在台湾也走了一些弯路,知道什么做得,什么做不得,王鸿嫔认为,把公司做好比做规模来得更重要。

  身在大陆,梁华栋对大陆基金业表现出忧虑,大陆市场扩张速度太快带来一连串隐忧。市场错误的理念带来的损失,最终买单人是整个基金业。

  梁认为大陆基金公司现在已经面临洗牌,到时候,基金公司会知道“玩笑开不得”,生存有了问题,时机已晚。

  谈及国内的基金市场,5月份刚刚履新的章嘉玉认为“不管多么有钱的女人在买衣服时总是选择降价的时候,在资本市场上,赚钱的总是国际资本大腕,因为他们总是在弱市时进入”。

  当基金卖不动了,市场底部马上就到来了,章嘉玉说,在基金业工作了15年,总结出八个字,就是“人弃我取,人欲我予”。

  张惟闵2000年曾成功预测电子行业衰退走向并率先主张看空台湾市场。2002年在台湾投资界中率先批评电子类企业的分红政策,引爆业界论战。然而,对台湾基金经理能不能适应内地股市,业内存在疑问。

  对此,张充满自信。在1300多只A股中,真正符合投资标准的也就在130-150只之间,这个市场将成为机构主导的市场。能够投资的核心品种依然是优质蓝筹公司。

  在大陆35家基金公司的核心资产中,现在的平均市盈率仅20.43倍,远远低于标普500(27.64)、德国DAX30(28.73)等国际市场上蓝筹股的平均市盈率标准。

  从这点看,现在的核心资产一点也不贵,蓝筹股的行情至少还能走2年,张惟闵表示。 

  本土化

  在谈到为何派遣台湾基金人到大陆时,摩根富林明亚太区主席许立庆表示,两岸相似的文化背景,在沟通上的零障碍是最重要的一点。

  另外,相对而言,台湾又更早接触到海外经验,与全球基金业的接触更深入。台湾在1987年开始有封闭式基金,1989年开始有开放式基金,先后经历了庄家、QFII、国际化等,对内地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两个市场的发展经历有类似之处,台湾有很多经验教训,可以避免少走一些弯路,台湾基金人的到来也就顺理成章了。

  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只有10家左右的基金公司,1993、1994年以后,台湾基金业全面开放,“特许制”改为“核准制”,只要够资格就能申请成立基金管理公司。

  全面开放基金公司数量膨胀,恶性竞争导致不规范的市场行为随之滋生。譬如,基金公司作假,基金经理私下和上市公司或庄家配合,帮助他们锁仓等。

  大陆基金公司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梁华栋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台湾基金业发生的一些问题,在大陆都已经或者可能出现。

  一方面,台湾的经验教训使台湾基金人领先一步,另一方面,两个市场的差异使得他们不得不继续学习的过程。

  立业大陆时,几位基金人也选择安家上海,扎根大陆基金业的决心明确。

  内地市场在亚洲是仅次于日本的市场,比台湾市场要大得多,许立庆认为,从这个角度说,两岸市场具有不可复制性,不可能简单的照搬过来。

  张惟闵认为两地市场差异表现在三个方面:台湾基本上是全流通结构,而内地市场依然是部分流通;从行业结构上看,台湾以高科技为主,内地市场较为分散,景气循环行业占据一定比重;市场阶段也不同,台湾的市赢率已经降低为十几倍,内地市场的市赢率仍然较高。

  据悉,来大陆的基金人才多数以营销为背景。在投资上,由于市场差异难度更大一些,像张惟闵这样担任投资总监职务并不多见。张认为,台湾基金人在大陆仍然需要本土化以适应市场。

  许立庆介绍,从台湾的经验来看,本土基金人最终将占据主要地位。

  本地人才同样非常优秀,甚至超出了公司预期,王鸿嫔认为,海归、本土、港台背景的基金人士的互相融合非常重要。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