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基金--在亚细亚展现荣光 贡献不可磨灭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7日 13:55 证券日报 刘传葵 吕劲 刘燕 刘卫兵 李耕 张德根 陈键 林贤苏 赵航 戴宇清 | |||||||||
主撰 刘传葵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管子.治国》
在基金之舞的时空中继续移动我们探寻的目光,从美洲大陆越过浩瀚无际的太平洋,在太平洋的西岸,星罗棋布着一连串美丽的岛国和半岛国家(地区)。 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进程,西方国家的殖民主义扩张也达到了顶峰。先是葡萄牙人,然后是西班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再后是西方所有的列强,神秘的东方成为他们梦寐以求的地方。面对着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坚船利炮,这些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国家和地区相继或主动或被动地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从此也开始了和资本这个有人称之为“天使”、有人称之为“魔鬼”的东西打交道的过程。 在太平洋西岸这些岛国和半岛国家和地区相继沦为西方工业国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时候,有一个不大的岛国却开始主动地迎接陌生文明的挑战,那就是扶桑之国——日本。 日本于1937年参照英美等国的经验,设立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投资信托基金。但是直到50年代之前,日本投资基金的发展都是极不规范的。二战后,日本股市极度萧条,给战后经济复兴和企业融资带来巨大困难。为应付这种局势,日本证券界研究通过了有效利用投资信托制度将大众资金引进证券市场的方案,于1951年6月公布实行了《证券投资信托法》,确立了以战前的投资信托结构为参考的契约型投资信托制度。因为顺应了证券投资大众化的潮流,投资基金在日本一开始就接到投资者的积极申请,其资产额大幅度增长。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日本投资基金都发展得相当顺利。 到1964年,日本政府实施了紧缩货币政策,证券行情下跌,造成投资者的严重损失,日本的投资基金又一次面临严峻的考验。在紧要关头,证券信托协会提出了三点建议:决定迅速建立委托管理公司独立营运制度,加强从业者的自我约束力,改善证券投资信托制度。1967年,日本政府修订了《证券投资信托法》,从而使日本的投资基金制度日臻完善。 70年代,日本投资基金开始加强对海外投资,其对日本经济在全球的扩张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到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投资基金资产急剧减少,投资基金行业面临严峻局面,从而导致1994年的投资基金制度改革。改革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对投资者保护,放宽对基金资产运用的限制,以及允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兼营专项代理投资业务等,以便促进投资基金业的复兴。 日本的投资基金以契约型开放式为主,绝大部分不上市交易。政府的监管指导力较强,投资信托协会的自律管理较为有效。截止到1997年6月日本有基金管理公司44家,管理基金5300多个,管理资产近45万亿日元,其中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分别占24%和76%。四大信托投资公司占据主导地位,管理资产占总资产的58%。 我们其实可以发现,和日本如此庞大的经济规模相比,日本的基金业并不算十分发达。这是因为在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大财阀的影响悠久而深远,这也直接导致了日本的融资体制以间接融资为主,证券市场的发育程度远远不及美国。但是这种体制导致了它在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无法妥善地分散风险,这可能也正是日本在经济衰退的泥潭中挣扎了十几年无法脱身的原因之一。反观资本市场极其发达的美国在新经济泡沫破灭之后,尽管对经济的打击也非常之大,但是由于强大的资本市场及时分散了风险,因此复苏的迹象已经出现。两相对比,我们就能够找到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香港地区等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先后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纷纷建立了为数众多、形式多样的基金。1959年,新加坡创立了第一家“单位信托基金”;1960年,印度建立基金,次年,印度的基金规模就发展到1203家;60年代后期,香港开始出现投资基金,80年代开始有较大的发展,到1992年底,已有各种类型的基金830多个,总市值达163.5亿美元;1977年4月21日,泰国第一只基金——永盛基金成立;1983年,起步较晚的台湾地区也开始了证券投资信托业务。 投资基金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资本市场的发展。正所谓“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在当年这些 “四小龙”、“四小虎”龙腾虎跃的年代里,投资基金对推动经济的繁荣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执笔(排名不分先后): 吕 劲、刘 燕、刘卫兵、刘传葵李 耕、张德根、陈 键、林贤苏、赵 航、戴宇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