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基金法搭台 “封转开”有望借道LOF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03日 05:02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相关专题:封转开几时峰回路转
国际金融报记者 周宏 发自上海 关于“封闭式基金转开放”(“封转开”)的讨论,在6月1日《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后突然变得热火起来。而引发这个热潮的是,深交所LOF(上市开放式基金)的突破性进展。 “深交所的LOF方案已经通过证监会审核,上报审批。”6月2日,一家参与LOF准备的基金公司市场总监向记者证实。同时,来自业内的大量消息也印证了这点。各方面的消息显示,LOF方案是今年年初成形递交到监管部门的,并在最近的办公会上得到通过并上报。 但是,上报或许并不意味着LOF会很快推出,至少情况和一些分析人士所预期的“近期获批”有些距离。“方案通过恐怕还需时日。”这位市场总监认为,“从规定的渠道上报,再通过法制办公室的审查,再逐级上报。时间是短不了的。”另一个基金人士则直截了当地判断,“可能(需要)半年以上。” 借道LOF 事实上,把LOF和“封转开”联系在一起只是近一年的事情。在此之前,全名为Listedopen-EndedFund(上市开放式基金)的LOF,更多的是为了在中国的政策法规内引入成熟市场的ETF基金产品而作的变通设计。 但在各方冲击“封转开”频频碰壁后,LOF在基金封转开过程中具备的独特优势渐渐落入基金市场各方的眼中。 “LOF被允许同时在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交易平台上交易、销售,某种程度上是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之间的‘中间产品’。相对于封闭式基金直接转开放的冲击更小。这比较符合各方的预期。”一家基金公司的研究总监分析认为。 “同时,LOF能够使用交易所这个渠道推进基金销售。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拿一个小基金出来,博一个名利双收的机会,还是很具备吸引力的。特别是在《证券投资基金法》已经实施,封转开无法回避的今天。”该人士同时表示。 巨大套利空间 而封闭式基金转开放中酝酿的巨大套利空间才是引发市场高度关注的真正原因。“封闭式基金是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巨大的历史性机会。”北京一位基金研究员6月2日如此评价。 根据国泰君安研究所的一篇分析报告,截至6月1日,规模在20亿份以上的大盘封闭式基金,其平均折价率为27.05%。规模在10亿至20亿份之间的中盘封闭式基金,平均折价率为26.02%。规模在10亿份以下的小盘基金,平均折价率为16.93%。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相当可观。 “实际上,‘封转开’的收益率更大。”一位基金研究人士表示,折价率计算的方法,是以基金净值为参考值,而实际上,二级市场投资者是以市价买入的。以打过七折、八折的市价计算,“封转开”的实际收益率往往达到30%以上。 有技术难点 但LOF的进展是否能于基金“封转开”“亦步亦趋”还是未知数。至少,从现在得到的情况看,LOF的进展很可能快于“封转开”的实现步伐。 “我们所准备的LOF方案是新设基金的方式,并不是‘封转开’的方案。而且据我所知,基金公司上报的LOF方案也大多如此。” 一家基金公司的市场总监透露说。这个说法得到了多家基金公司的证实。 据该人士透露,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封转开”在实施技术上有相当的困难,特别是登记结算的转换过程中,很可能有一定的技术风险存在。此外,“封转开”还涉及到基金业中现存的两种登记结算模式的融合,在系统上需要统一、明确和协调的问题很多。另外,券商的系统转换也是问题。 而另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则认为,“封转开”的技术困难固然存在,但更多的是有关方面的决策问题,“在这种产品的重大创新上,方案反复、一波三折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他认为,最终“封转开”能否随LOF诞生,还是要看有关方面如何拍板。而如果这中间出现波折,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